主页/ 茶具茶几

紫砂壶专业术语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关于紫砂的专业术语有很多:譬如吸水率、烧结度、泥片镶接、流、矩车、肌理效果等等,纷繁复杂。近年来,跟着紫砂壶珍藏升温顺网络传播日益普遍,紫砂专业术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特点。其中,表述不当和新名词层出不穷,成为推广传统紫砂文化不可忽视的题目。

  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陈腐: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化。

  陈腐期:即从将调配好、练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为陈腐期。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

  包浆: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深稳。

  紫砂原矿:很多紫砂艺人在推介自己作品时,夸大选用"紫砂原矿"。事实上,紫砂即原矿,破碎摧毁成泥,平常见到的紫砂壶所用原料都是紫砂矿石加工出来的,俗称"练泥"。

  生料:用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生料"。

  熟料:经过至少三个月以上充分风化后的矿料便为"熟料"。

  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 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推墙刮底: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

  风化: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崩裂瓦解,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过程称为"风化"。

  手制:这个词儿此前没有使用在紫砂壶成型方法上,如今很多紫砂艺人和一些壶商通过"手制"的说法来表明自己所兜售的紫砂壶采用纯手工成型,甚至在平 常商品壶的底部以刀代笔记实"xxx手制"字样,这个做法有点儿滑稽。紫砂壶成型方法比较特别,离不开紫砂艺人的双手,借助石膏模具成型也需要双手精心修 坯。供春壶的成型使用了"木模",史料有记载。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巨匠蒋蓉的牡丹壶采用注浆成型,然后使用制壶工具悉心修坯。

  以做一把紫砂经典造型的掇只壶为例。一把全手工掇只壶科格(宜兴紫砂传统的父带子、师带徒所经过的严格程式要求)大约用到一百二十件左右的制作工具,一个优秀的制壶者,要能讲得出这些工具的名称用途,并要制作出这些工具,这么多工具在制壶中要逐一运用并发挥出作用,制作出造型完美的作品。历代艺人们在长期的积累中,逐渐总结完善出很多以宜兴方言发音的专业名词术语,这些字的创意,既科学又实用合理。在宜兴紫砂传统工艺传承中,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师傅带徒弟时言教身传,这些言语词汇,在工作时好记、明确,听起来又亲切,也是我们宜兴紫砂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内容。

  下面我以一把掇只壶的全手工技术操作程序,介绍一部分关键技术术语的含义与实际应用。

  一个制壶者能在这些关健工序上肯下功夫,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心领神会,就能掌握理解宜兴紫砂传统中的精髓。

  1、打(打搭只--打泥条、打泥片、打身筒)做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泥料处理好后开始打泥片、泥条、然后打身筒。把配好的泥条料、底满片料用木制的搭只打出所需要的厚度、直径底、满片。打泥条、打片子叫打搭只,科格要求规定几搭只,就需打出所需要厚度的片子。打泥条要打出中间与两头,上下需保持一致厚度。此基本功,初学者就得学三个月,需耐得住寂寞,有毅力,不怕苦。师傅只要听到木搭只声,就知道徒弟的规范程度。

  2、围(围身筒、围子口)壶泥条打好后,同时准备好底满片,把围片放在转盘上,把泥条围好接口。围也就是定好了壶的直接尺寸,然后再打身筒,收底上好底片,然后收口,上好满片,这样初步就把壶的轮廓完成了。

  3、擀(擀身筒)壶身轮廓完成后,就需用木拍子擀出所需要的准确壶型,木拍子讲究的用柏木、枣木,近几年也用红木。打身筒,擀身筒最佳是柏木料拍子,其次是枣木料拍子,因木拍子的厚度、大小,材质的紧、密、轻、重都有讲究。柏木、枣木拍子适合打身筒、擀身筒。红木拍子本人认为适合拍、整口、底、满、上大只为好。擀身筒需技巧,拍子在壶身上的运走线条都有严格讲究,一个有经验,手上功夫过硬的制壶者,可得心应手擀出所需要的形体,而且壶体显得有精神。

  4、篦(篦身筒、篦盖头)用竹子做的规范壶身工具称为篦只,利用竹子的圆弧,用斜凿、锉刀精加工做出符合壶身外轮廓线的弧度,使用时把壶身放在木转盘上,用篦只在壶体上顺时针规范拖压,使壶面光洁规正。而且要达到要求的线型,一个壶一般需要做几块篦只才能达到,全凭个人对造型的理解,每把壶的造型,需每把壶的篦只,而且都应该是自己亲手做,经过几十年全手工做壶,会长年积累几百只篦只。这些积累一般收藏爱好者不到宜兴与紫砂艺人直接交流亲身目睹是不会了解的。

  5、上(上大只,上脚砣,上子口)把壶的颈与壶身粘合起来叫上大只。上脚砣,就是把壶脚圈与壶身连接起来。上子口,就是把壶盖与子口连接起来。

  6、复(复脂泥,复大只)上好大只后,有些造型过渡不是清角,是弧线过渡,就需要复脂泥,待干后再做下道工序。

  7、勒(勒大只,勒子口)把竹、牛角、木等材质做出去掉R角的工具叫勒只,做出大只与壶身过渡要求的R勒只,勒出需要的弧度转折,制壶者需要有眼光准确把握造型,判断出R的大小勒只来表现过渡及和谐的造型之美。

  8、清(清线脚)上好大只需上口线,线杠用竹、牛角、铁、铜材料做成,科格要求是先用竹线杠做清出毛线,待第二次再用牛角、铁、铜做出精线杠,再清出精致的线条,这是做壶工艺的一道重要工艺环节,需细心、耐心、精确。

  9、搓(搓嘴、搓把)预先准备好的嘴把泥,用手搓出需要的嘴把初型,需用手掌的技巧来控制嘴把的粗细与大小长短。然后弯出形体,有经验的艺人,搓出的嘴把能一步到位,且与壶身连接协调和谐,并富有神韵。

  10、通(通嘴)嘴搓好后,用铁尖刀插入嘴料中心点处,两手握尖刀在泥凳上,边转边通,使壶嘴坯料内外受到压力形成壶嘴内孔,然后,用手指夹住弯出所需要的弧度待用。

  11、装(装嘴、装把)是我们宜兴方言习惯叫法,就是将已经准备好的壶嘴、壶把安装连接到壶身部位。

  12、琢(琢嘴、琢把)装好嘴把,先用竹尖刀,后用铁尖刀,分别把壶嘴把与壶身连接处加填泥料,同时要连接流畅舒展,这是做壶工序中重要的一道环节,需作壶者意到、眼到、手到。一把壶的品位高低、精神面貌也可从这道工序中明显反映出来。

  13、卷(卷脚)壶把、明嘴与壶身连接处、壶钮与盖顶连接处用铁尖刀的弧度棱角转出连接处的过渡关系。要求清爽利索。

  14、虚(虚盖顶)壶盖板好后,盖虚片放在专门虚坨上,用手掌边轻轻虚出所盖拱弧度。

  15、筒(筒盖头)把虚盖放在盖板上,用脂泥粘住,然后用盖头篦只篦出所需要的壶盖轮廓。

  16( 盖头、 壶底)壶盖反过来,里面也需规正光洁,紫砂器与瓷器上釉工艺有所不同,瓷器是上釉。紫砂需里外光紧,专做的工具叫皖盖石,把牛角片2-3毫米左右,也有用紫砂料做成,一边做出需要的弧度,放在转盘上把里面 干净光洁,假底也是如此。我注意观察历代其它陶瓷产区的作品,只有官窑瓷器才有此讲究的工艺,紫砂工艺材质的特点与历代文人的直接参与形成了宜兴紫砂工艺的独特方式。

  17、捻(捻的子)用直径约1公分左右的竹管,边缘做出所需要的棱弧度,在的子的坯料上来回抽动,就可捻出所需要的壶钮也称"捻的子"。捻出的"的子"与车出的"的子"对比,显得更有精神。

  18、推墙刮底。就是壶身里面加工操作的术语,壶外面光好后,里面要用竹子做的工具把墙、壶底顺时针推刮出整齐光洁的痕迹,作用是吃紧内墙、底的泥门,如有小缝可以弥补掉,泡茶养用,可爽快倒出旧茶叶,也是检验好壶的一道标准要求。

  19、光(光明针)用牛角开成薄片,做成方口、斜口、厚薄不一的工具,宜兴制壶人叫明针,用时把加工好的一头浸在水罐头里,待光壶时,右手二指可任意弯到壶身需要的弧度光压。光嘴、光把也是如此,就是明针加工修饰到制壶者的要求,所谓用来得心应手,把作品最后光压出精神气韵来。

  20、敲(敲底章)壶完工后,壶底要留下作者的名字章款。在壶上盖图章,坯体软硬都不行,需在干硬正好时敲章,制壶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一般摸一下壶底可感受出软硬程度,把壶反身壶口朝下,里面有顶柱支住,壶底用小木榔头在图章上四边均匀敲出印记,需清晰端正,然后晾干烧成。

  以上这些方法是一把好的紫砂壶制作过程中所必须的主要程序。它是紫砂从艺者必须打下的扎实基础,是长久有用的。不要把传统的程式技法简单的误认为是守旧,值得从艺者用心体悟和广大的紫砂收藏者所了解。

  紫砂工艺经几代艺人的传承,发展到今天,能经久不衰,得益于优秀传统,特别是紫砂的这些本体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当代人在提高艺术修养、品德等方面的同时,不应该疏忽传统技艺上的传承。

相关标签:
紫砂 宜兴 紫砂壶 拍子 弧度 陈腐 工具 壶嘴 壶盖 工序 尖刀 子口 工艺 牛角 科格 连接处 造型 传统 就是 盖头 一语道破 体液 远比 事物 红塔山 五体投地 预谋 西安事变 能登 馅心 茶盅 隔三差五 异名 紫式 牙医 全国代表大会 东沟 业者 达万 孙犁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