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具茶几

“曼生壶”与“板桥铭”

时间:2024-04-30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茶具精品紫砂壶的制作,始于明代。相传明代宜兴金砂寺,有一个叫供春的寺僧,他选用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嘴、柄、盖,放入窑中烧成。因制陶火温较高,烧结细密,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吸附茶叶,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壶也不会破裂;而且还可直接放在炉子上煨炖。到清代,紫砂壶已经达到了全盛时期,甚至一些官吏也参与制作。其中最著名的制壶官吏,有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和山东潍县知县郑板桥。

  陈曼生癖好茶壶,工于诗文、书画、篆刻。他特地赶到宜兴,与当时的紫砂壶制作巨匠杨彭年合作制壶。杨彭年的壶,雅致玲珑,不用楔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加上陈曼生的大手笔镌刻书画,便成了当时的一绝。其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

  郑板桥,能诗善画,既懂茶艺,又善品茗,是当时的八十茶圣之一。他年轻时,在镇江别峰庵求学时,便为一高士做壶铭:汲来青山当画屏,至今仍作为传世佳品被收藏。

  《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云:

  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嘉庆,从这两位县官的加盟,其昌盛可见一斑。 (友 联)

相关标签:
郑板桥 紫砂壶 彭年 宜兴 知县 官吏 高士 大耳 金砂 天盛 制作 诗云 嘉庆 非一 溧阳 火温 书画 若热 胎质 潍县 空间 威风 名副其实 最高值 侵略性 服务商 版主 诊所 晓梅 腹心 并将 尿液 天籁 青竹 下江 佛光山 技术性 延陵 堪萨斯城 每年举行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