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具茶几

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壶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壶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壶家三大"、"四名家"。"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最初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他在游娄东时期与名士陈继儒交往甚密,他们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阶层雅致的品味把砂壶缩小,把茗壶精确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另外他对调制砂泥也有独到之处,能够吸收在紫砂泥中带有颗粒的效果。他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僧帽壶等等。他制作的小壶也令人叫绝,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美誉诗句。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提梁卣等。他晚年自叹说:"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也"。至此可见时大彬在当时紫砂界的影响不可动摇,他为紫砂发展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大"之后的"四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着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另外还有一位着名紫砂艺人李养心,是万历时人,他擅长制作小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李养心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的匣钵装烧法。此时还有明代的欧阳正春、邵氏兄弟、蒋时英等人,他们借用历代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纹饰制作了不少超越古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被后世广为流传。另外被誉为"桃圣"的项圣思也非常着名,他制作的大小桃杯,制作的精细入微,其作品也属于近年来收藏家们寻觅的珍品。

到了清代,紫砂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砂艺高手辈出,紫砂壶也不断推陈出新。清初康熙开始,紫砂壶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或制成的珍贵的雕漆名壶。雍正也曾下旨意让景德镇按照宜兴壶的式样烧制瓷器。乾隆七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

这一时期紫砂大家有陈鸣远、邵玉享等名家,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以后最为着名的陶艺大家,据《阳羡名陶录》记载"鸣远一技之能世问特出"。着名现代宜兴紫砂陶艺家顾景舟先生评价说:"我从事砂艺六十年,明末清初最杰出的砂艺家首推陈鸣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他的作品铭刻书法讲究古雅、流利。其传世作品也仅有难得的几件。另外此时期的名家还有虔荣、王南林、邵元祥、邵旭茂、陈观候等。由于他们的传世作品极少,后人对他们也就不十分的了解。乾隆晚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最着名的是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艺名昭显,此人精书法、绘画、篆刻,与彭年制壶创造了着名的曼生十八式。他所制壶形多为几何体,质朴简练、大方,开创了紫砂壶的一代新风。曼生壶铭极具文字意趣,至此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至陈曼生时期才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一体,使宜兴紫砂文化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咸丰、光绪末期,紫砂艺术没有什么发展,此时的名匠有黄玉麟、邵大享。黄玉麟的作品有明代纯朴清雅之风格。擅制掇球。而邵大享则以浑朴取胜,他创造了鱼化龙壶,而此壶的特点是龙头在倾壶倒茶时自动伸缩,堪称鬼斧神工。在稍后的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的逐渐发展,宜兴紫砂自营的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一些制壶名家,其中又以冯桂珍、汪宝根、蒋燕亭、俞国良、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程寿珍、朱可心等人最为着名。

相关标签:
紫砂 宜兴 紫砂壶 作品 制作 名家 发展 乾隆 提梁 玉麟 时期 风格 宫廷 至此 南林 一技 三大 艺术 邵氏 瓷器 最佳期 孤老 丙醇 鹿谷 罗湖 卫星 迎春 支行 瓷画 胡涂 凤山镇 升降 山清水秀 相得 大路 镇政府 军都 古井无波 老妪 宁定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