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具茶几

景瓷茶具的制作工序系统繁杂

时间:2025-04-1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查看图集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凝聚了瓷器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高度的技巧,分工细致,工序完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景德镇瓷器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流传千古,名扬海外。其制作工序系统繁杂,因成品的种类不同各有区别,其最核心的工序共有五步:

制坯也叫"拉坯",是使器物成型的工序。将制备好的瓷泥放在坯车上,用模具等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修坯也叫"利坯"。将制好的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用刀旋削其表面,将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以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

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根据瓷器的几何外形不同,采用不同的上釉方式。如圆口瓷器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保证釉浆均匀分散。

画坯是用颜料在坯胎上绘画或写字。通常分为两种情况,釉上彩是将未上色的瓷胎上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之后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磨损容易导致颜色脱落。釉下彩是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烧窑。家用瓷器和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经过约24小时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00℃~1300℃,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共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将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相关标签:
瓷器 瓷胎 工序 匣钵 景德镇 颜料 颜色 氧化焰 保证 不同 方式 还原焰 釉上彩 表里一致 形状 施釉 粗厚 手工 之光 变化 联合 西藏自治区 炉子 重头戏 桃源村 管家 华滋 西藏林芝地区 百益 武青 斩草除根 重头戏 一横 无糖 佳酿 盆栽 上市公司 硒部农产 卡市 新军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