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具茶几

紫砂茶具历史文化及发展介绍

时间:2025-04-19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紫砂茶具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出现在宋朝,明清时最盛行,流传到现在。苏轼有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表示了诗人对紫砂茶具的欣赏和喜欢。不过从有确切文字记载来讲,紫砂茶具创制于明朝正德年间。

现在的紫砂茶具,是以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接壤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的陶土,即紫金泥生产而成。此种陶土,富含铁,可塑性强,加工温度以1150℃左右为宜。上等的原料、纯天然的色泽,为制作优良的紫砂茶具打下了物质基础。

宜兴紫砂茶具受到茶人喜爱的原因,除了这种茶具风格多种、造型变化多、蕴含文化品位、在古时茶具世界中独具风格外,还与其质地适宜泡茶有关系。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鱼虫、山水草林和各体书法,在明朝晚期出现,在清朝嘉庆年间十分盛行,并慢慢成为紫砂工艺中独有的艺术装饰。许多著名的诗人、艺术家都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砂壶图考》曾记载郑板桥自制过一壶并亲笔刻诗道:"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紫砂茶具经过不断的创新,"方非一式,圆不相同。"通常认为,一件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备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功能美,三者兼备才算得上是一件完美之作。

紫砂茶具不但被我国人民所钟爱,也为海外人民所喜爱。远在15世纪,日本、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的陶瓷工人就把中国的紫砂壶先后作为标本来效仿。18世纪初,德国人约·佛·包特格尔不但制作出了紫砂陶,且在1908年写了一篇题为《朱砂瓷》的论文。20世纪初,紫砂陶曾在巴拿马、伦敦、巴黎的博览会上展出,在1932年的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奖,为中国陶瓷史增添了光彩。

相关标签:
紫砂 茶具 紫砂壶 紫砂陶 宜兴 明朝 陶土 陶器 特格尔 三美 大耳 世纪 制作 正德 郑板桥 诗云 巴拿马 嘉庆 盘龙 非一 茶素 不规则 云纹 蒲江县 内蒙古电视台 旧例 国际标准 少林寺 酬劳 天雨 凸凹 菱花 高祖 中国艺术研究院 前门 一展风采 发皇 品质保证 求合 停车库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