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夏茶不要采了,去把周围的野草割一下,土也不用松了。让他自然的长就好了。"尽管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杨世华的电话随时响起,经常吩咐厂里分管生产和茶园管理的老张。 尽管经常出差,老杨还是最喜欢常住普洱茶核心原产地勐海,在这里,有自己的茶山、工厂和亲人般的团队,吃得好睡得香心情好,每天看着那些心爱的古茶树四季成长,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们一样。 "别的地方一年可以采三五回,只要动手,我们其实也可以采!" "但是不能!在大山里生活久了,一进森林里,你就听懂了大自然的声音。" 云南核心原产地的普洱古树茶,每年通常会发芽三到五次,分为明前茶、春尾茶、雨水茶、秋茶等,品质最好的当属春秋两季茶。在布朗山班盆古茶区,中吉号自有十多片数百亩古茶园,结合多年的深山茶人经验,掌门人杨世华认为,古茶园管理最适宜"两休两采自然天养"。 三类古茶树你需要不同的呵护方法 从以茶树进化类型来看,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古茶树有这三种: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 野生型大多生长于深山密林,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生存下来。栽培型由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的过程中,不断变化,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过渡型,则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程中,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 在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布朗山,这三类古茶树都有。中吉号建立自有古茶园基地开始,杨世华就深入茶园,摸清每一片古茶园的具体特征,而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案。 针对野生型古树,杨世华认为,这些树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自然进化选择中都留了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杜绝人工干预,让它自由自在的享受四季的阳光。 而对过渡型和栽培型,则尽量通过除草、松土、去除杂林的方式,让它享受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这样出产的茶,也更适宜人类品饮。 和古树做朋友你可知为何会一山一味 为什么同样的茶树种,在不同山头生长,其茶质口感表现为一样呢? 杨世华介绍说,光合作用下,茶树叶绿素等内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因此,影响古茶树独特性的东西,分别来自于不同树种、生长的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水分供给和光照四大关键因素。 同样的布朗山,有甜茶也有苦茶,这是树种的差异。而同一个树种,在不同山头生长的差异呢?这就涉及到土壤矿物质成分,当地的雨水多少,光照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因此,形成了一山一味。因此,纯料的说法,通常以山头为标准。 举一个例子,南糯山和班盆相距只有几十公里,前者纬度高于后者,口感却是一个柔和,一个刚烈。南糯山海拔在1000米到1600米之间,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班盆海拔约1800米,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可以对比出,南糯山相比班盆纬度高,海拔低,降水多。因此,尽管是近邻,口感差异使一个成为柔和的"百茶之母",另一个却是刚烈的王者风范。 采摘不贪多两休两采就够了 在业界,大多数人对茶园的管理,采取的是一年"三锄两砍一深翻"的管理方法。也就是三次松土,对枝叶进行修剪增加产量也便于采摘,每年春夏秋至少三次采摘,每枝保留2片当年新叶新芽,使树冠得以扩展。 然而在实践中,杨世华发现这些通行办法对古茶树的管理并不完全适用,需要分门别类对待。上面的通行方法,出发点都是增加产量和方便采摘。但是,古茶树要从长远考虑,保护与采摘平衡,尤其不能过度采摘。 中吉号自有古茶园坚持"两休两采",尽管一年之中不少大树茶都会发芽五到六轮,但只坚持采春秋两季茶。春茶经过冬天的蛰伏,春天发芽,采摘的春茶品质是最好的。 秋季阳光充足,雨水少,长生时间相对长,这时发的芽,总体品质仅次于春茶,甚至一些指标还优于春茶。古树茶的采摘长短无具体标准,通常是一芽两叶,嫩度好的可以采到一芽三叶,总之要合理留叶,让古茶树来年又自然长生发芽,而能持续稳定的保持品质的延续。记者九月/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