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郑培峰】:在父亲的茶事中成长

时间:2025-05-0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从小就在茶叶的包围里生活,成长过程也见证着父亲郑炳基对普洱茶的执着与热爱,只是当时这种来自父辈的精神并没有在最初时刻就影响到自己,就像一条信仰的道路,总是需要时间的因缘际会来点拨。作为一个大学专攻数学的典型理科男,郑培峰也承认自己对于普洱茶这种比较感性的物质,从不了解到喜欢再到定心去做茶,确实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条承继普洱茶的道路上,父亲对自己有着深远的意义。
  毕业不久后,2011年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做茶,对此,郑培峰是被动的并且也从心里排斥的。"当时跟着公司同事上茶山,下基地,到车间,看研发,去销售,父亲要求我很严格,不论任何一个环节,我都必须要去看,并且要跟着茶厂里一线的人员学着去做,最开始的时候,我还耐着性子去做这些,但是只要父亲不在,我也就偷懒了。"回忆起这段习茶之初,郑培峰笑着摇摇头。当然,自己玩的小伎俩是逃脱不了父亲的火眼金睛,很快消息就传到父亲耳中,自然是大发雷霆,他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如此生气,才知道爸爸要求自己做茶这事是极为认真的。
  父亲问了他两个问题,"何为普洱茶?好的普洱茶怎样得来?"他回答的支支吾吾,但这次父子之间语重心长的对话,让他明白了父亲对于自己寄予多了多少深厚的希望,那就是让自己的普洱茶事业能够后继有人。
  接下来,父亲亲自带着他上茶山,希望茶山这样灵性之地能够让他从根源上认识普洱茶。公司有6个自营的6大生态茶园基地之一,郑培峰最先熟悉的是其中最具有光环的一个茶园--板山清代皇家贡茶园。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去板山,那里山高林深,常年浓雾紧锁,路也都是原始的山路,很不好走,好几次都是路滑差点摔倒"。在山林中行走,父亲跟郑培峰讲板山的历史,当带着他亲自来到1700年高龄的古茶树下时,他看到这样枝杆峥嵘,饱经风霜的普洱茶在大自然中傲然挺立,顿觉自己渺小细微的如一颗沙粒,内心澎湃着莫名的感动,所有的轻狂和骄傲在这样时间的老人面前彻底坍塌。
  板山位于宁洱县勐先乡境内,众所周知的古六大茶山之源头,也是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板山皇家贡茶园的所在地。在春季,走进这个古老的茶山,郁郁葱葱的茶树焕发着生机,殊不知这里曾经因为茶而发生过流血的斗争:清朝雍正年间板山茶农不堪压榨揭竿而起,反抗官府后,遭到血洗茶山,大批的茶树也被砍伐。板山茶农后被迫纷纷迁居版纳,和石屏茶商共同开辟创造了古六大茶山。当郑培峰重新回顾起这段父亲讲与他听的历史故事,仍旧十分感慨,然而对他而言,厚重的历史令他心驰神往,真正让他内心深觉震撼,从而爱上那些灵性的叶子们的,还是那些原始森林内生长着的古茶树群。
  之后,父亲对他的要求更多了些,让他把普洱茶集团旗下的茶基地做个简单的分布图,每一个茶园基的地理位置、气温、雨量都得标注清楚。集团自营的6大生态茶园基地,分别为板山皇家贡茶园、会连有机茶园、白草地有机茶园、竹山生态茶园、大黑山生态茶园、凉水箐生态茶园,土地总面积约45000亩,茶园面积27000多亩,要做好分布图并记录好位置和不同时期的气温和雨量,无疑是一件花心思的工作,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好,不仅磨练了郑培峰的耐心,锻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与普洱茶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越来越爱。
  出了茶山,父亲又带着郑培峰去加工车间,从茶叶的杀青、揉捻、摊晾、检验等等环节都仔细讲解每个环节的操作标准,他说只有标准化的生产,全程监控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保留茶叶的天然成分和气韵,才能保证茶的品质,做出好茶。
  直到这里,郑培峰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一直反复强调要求打造天然、有机、无污染的茶山茶园,为什么要与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专家联合,年年给茶农培训,严格按有机茶园的标准,统一管理茶园,尤其是病虫害的防治……这些父亲最重视的,年年亲力亲为的工作正是为了保证茶的品质!郑培峰永远记得父亲对自己的期望:现在你看到的只是一件好的商品,如果只卖普洱茶,不推广普洱茶文化,那可能更像是个农副产品。茶文化海纳百川,代代相传,希望你可以泡在这茶里,做好人,做好茶。
  目前郑培峰在公司里主要负责市场营销,在他看来,这个部门不单单只是卖茶的公司组成部分,为了迎合当下普洱茶市场的客户需求,他未来的人生规划,是将带领整个部门配合公司其他核心部门,以父亲为标杆,走出一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普洱茶新的道路。
相关标签:
茶园 茶山 普洱茶 父亲 茶树 生态 公司 环节 基地 皇家 茶叶 雨量 分布图 山茶 跟着 道路 只是 部门 时间 版纳 异构体 长发 张起 银砂 明洁 景貌 市石 一箭 秀英 公人 胃病 太极拳 地界 杏树 美学家 尾声 子建 王春 止于至善 礁石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