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听朱文武畅谈黑茶非遗制茶技艺的市场的开拓之路

时间:2025-02-0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普洱茶收藏投资热,让陈茶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普洱,喝陈茶,不少茶商从普洱茶身上看到了其他陈茶的投资价值。而黑茶作为陈茶的一种自然引起了茶商的关注。黑茶中的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益阳茯砖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是使得黑茶成为了茶业里的潜力股。近年来,黑茶的整体价格与销量逐年增长,成为了许多陈茶收藏者的新宠。就这个问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道然茶业高级评茶员朱文武,请他谈一谈黑茶市场的开拓之路。
  记者:请您介绍下,什么是黑茶?
  朱文武: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湖南是我国最大的黑茶产地,湖南黑茶始产于安化。安化黑茶是以湖南安化本地群体种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松柴明火烘焙、干燥等工序制成的黑毛茶和以黑毛茶为原料蒸、踩、压而成的紧压茶的总称。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加工中用松柴明火烘焙、干燥,干茶及其制品略带松烟香。由于黑茶的后发酵特性,它也是在一段时间内,存放时间越长,滋味越甘醇,香气越愉悦的一类茶叶。
  记者:在黑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与开发中,做了哪些工作使得黑茶更加适应市场化需求?
  朱文武: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与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在安化建立中国黑茶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和安化黑茶研究所,并与安化县人民政府等机构合作建立安化黑茶博物馆,有机的将产学研销结合,斥巨资在黑茶之乡安化打造有机茶园、生态茶厂,建立集茶叶科研、茶园基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从茶园到茶杯"完整产业链,在市场链条中保护和开发黑茶,传承国家级非遗秘技,传播健康养生文化,弘扬中华茶礼文化。
  记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中哪些技艺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光大了?
  朱文武:清同治年间,湖南刘姓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出了千两茶,即"花卷"茶。千两茶成品每支净重合老称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是历史上安化边江村刘姓家族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的刘向瑞把这份原本神秘的技艺传播出去。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刘向瑞作为刘氏家族唯一仍健在的千两茶传人,成为了千两茶国家级非遗的技艺传承人。2013年3月道然茶业聘请刘向瑞老先生为黑茶总监制,全程把控黑茶的出品质量,传承和复兴传统制茶工艺。
  记者:黑茶的市场发展情况怎么样?
  朱文武:黑茶近几年都是处于上升期,举个例子,三年前黑茶尚且集中在我国南部地区,北方市场还看不到黑茶踪影,即便是如北京、石家庄这样的一线城市,也看不到黑茶的专营店或者专卖店。但现在北方大城市里,每个茶城都会有两三家黑茶专营店。虽然目前还有很多人不认识黑茶,但是黑茶整体的上升势头还是很明显的。由于黑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等一系列保健功效,因此消费者对黑茶的认识正在逐渐提高,在业界茶企业对黑茶市场前景相当看好。
  记者:普通消费者应该买什么价位、储藏多少年的黑茶?
  朱文武:消费者假如是自己喝,一般建议"买新茶,喝老茶"。因为老茶价位很高,直接购买饮用需要投入很大资金。站在一个理性消费的角度,可以每年都买新茶,喝一部分,藏一部分,年年买,年年藏。比如一个人一年喝五斤茶,可以一次买十斤,喝五斤藏五斤,三到五年后藏的这五斤茶就成为老茶了。这样既又不用花很高的价格购买,又可以喝到老茶。
相关标签:
黑茶 安化 技艺 文武 湖南 茶商 刘向 刘氏 非物质文化 记者 制作 茶园 茶业 毛茶 市场 刘姓 保护 中国 遗产 新茶 形体 棱角 娟娟 野趣 挨家挨户 金正 计智 回龙寺 群书 职能部门 始发站 旅行 知水 皇城根 夜光杯 兴义市 刘平 宝成集团 使节团 伞盖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