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金骏眉"批判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金骏眉"批判

  郑子语/文

  如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近两三年,但凡泡茶处,必有人谈金骏眉。这种并不主流的红茶,为何迅速成为单斤售价高达万元的明星茶?

  金骏眉如此珍贵,从价值论来看,并不奇怪。物以稀为贵,金骏眉的原料来自是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00米到1600米的高山原生态野茶树,6-8万颗芽尖才能做成1斤金骏眉,产量十分有限。地域的界定和资源的稀缺,直接造成了产量的稀少。其次是品味独特,毫显香高,有蜜香味,外形比一般红茶更为精美。加上特殊的制作工艺,比如无烟工艺,金骏眉一面市就受到追捧。

  命名者给这款茶嵌入一个"骏"字,是希望它能想骏马一样驰骋市场,可是这匹茶叶"黑马"现在陷入了"珍珑棋局":它究竟是商标还是产品?

  2007年开始,很多茶厂申请注册"金骏眉"商标,最后成功的正是创建它的正山茶厂。这就是说,"金骏眉"无疑是商标,也意味着只有正山茶厂生产的"金骏眉"才算正宗,其他都是山寨货。其他茶厂大为不满,因为如此茶农茶商的利益必然减损。就连创牌人梁骏德也非常疑惑,他给出的权衡之计是,选择条件适合的茶厂生产金骏眉,而不是独享商标。于是,金骏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公共资源,变成了一种产地茶。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直号称只走高端的金骏眉,在山寨货到处飞的市场上,乱象更现。正宗的金骏眉叫价高达万元,而山寨货一斤不过60元。从汤色、茶香甚至外形来看,两者并无太大悬殊。在福建,制茶工艺都相当了得。茶商纷纷逐利而来,把茶树当变形金刚,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茶,连金毛猴、坦洋工夫都可以制成金骏眉。现状让人啼笑皆非,市场上所标榜的金骏眉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原产地每年的产量。金骏眉似乎不再是一种资源紧缺性的高端产品,而成了人人得以品尝的大众茶。

  这不只是金骏眉的悲哀。盛极一时的黄山毛峰,如今泯然众人般地从名茶蜕变为概念模糊的产地茶,失去了尊贵的价值和原有的市场。贵比黄金的西湖龙井,因为人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品牌资源的下放表面上扩大了规模,遍及江浙两省,但价格下滑却是这一魔咒下的恶果,还有如武夷山大红袍、凤凰单丛等不一而足。价格是名贵茶品最直接的指标。最早,金骏眉的价格是一点一点给控制出来的,今天卖出一两就知道明天出多少货才能喂好市场,避免出现"有价无市",也吊足市场胃口。但是现在呢?多个龙头放水,水深水浅谁知道?价格混战不可避免,市场失控监管困难。

  金骏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品牌为新创,并无深厚的历史底蕴,也缺乏文化上的叙事性。其构词法,和福建著名的"铁观音"非常接近,后缀的"眉"字来自绿茶。在这一点上,金骏眉需要为其天价提供足够的文化想象,才能在市场上持续发力,而不是昙花一现制造茶市神话。

  最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对最初的高端市场定位,现在都被自我否定--梁骏德说,金骏眉的"正道"是中端。既如此讲,那么原本中端的"银骏眉""铜骏眉"是不是要层层下放,变成低端产品?

  事已至此,有论者搬出普洱茶。"金骏眉不是普洱茶,普洱茶是炒作"云云,反应出茶界顽疾:各自为政、军阀割据,甚至互相诋毁,这与茶"君子和而不同"的性格相去甚远。只有挖掘中国茶的文化内涵,才能为其扩展价值空间,普洱茶不排除有人炒作,但是普洱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你能视而不见沉入历史烟尘里吗?

  现在来看,金骏眉的贡献是刷新了中国红茶的价值体系,但同时又扰乱了整个红茶市场。这非常尴尬。从顶级茶品沦为地域产品,从市场控量到市场放量,从高高捧起到重重摔下,从奇货可居到山寨货"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国茶很受伤,中国茶的品牌之路异常艰难。包括普洱茶在内的品牌之路,也理应从金骏眉的发展中吸取教训。金骏眉告诉我们,难的不是创品牌,难的是如何进行品牌维护和怎样提升品牌价值。

相关标签:
市场 普洱茶 品牌 山寨 红茶 中国 骏德 茶厂 福建 武夷山 商标 茶商 价值 价格 资源 产品 茶树 山茶 之路 产量 红土 难耐 会心 拉乌 一联 交流展 孙红雷 向导 摩洛哥王国 白沙黎族自治县 天成 粘结剂 平坝 边关 青海高原 奋勇当先 映聪茶业 邵阳县 保卫战 亚于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