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孔明山

时间:2025-04-25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孔明山位于榕江县境南部与从江县交界处,在计划乡加宜、摆勒两村境内,距榕江县城30多公里,主峰海拔1427.4米。苗语称"务振",意为"古林之山";山顶名为"务祝",意为"森林中的古战场"。全山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0公里,山顶是平台状,为月亮山一支脉,与月亮山主峰、太阳山主峰(月亮山另一支脉)成鼎足之势,异常壮观。

据嶍崆古镇人代代相传,茶业初起时,只是采取野生原始茶,而且除了赠送亲友和换取它物以外,仅仅自给自足。蜀汉建立以后,武侯孔明实施历史上的"南抚夷越"政策,派使者深入西南边疆安抚各少数民族,并向他们传授农耕、饲养、医药、制作等技术,他们得知该地人口稀少,野兽成群凶狂,当地人不仅庄稼频繁遭践踏而经常颗粒无收,连性命都时常不保,唯有饮用之茶既不受野兽的践踏又深受人们喜爱等情况以后。动员该地人只在较为安全的地带种粮,重点管理和采取茶叶,一方面用它与他乡(如坝区)人换取粮食等物,另一方面由他们带回内地广为宣传,动员内地人前来购去贩卖。这使该地正式步入茶业的开端。人们结伴上山采茶,就可避免被凶兽所伤。这就是该地茶农茶商不仅十分敬仰孔明,而且将孔明奉为"茶祖"祭祀的原因。当然也不排除移民中有孔明驯服的孟获部下及其后代而使该地人敬仰孔明的可能性。然而当时该地极荒僻,人烟稀少,路途遥远,还常有猛兽和抢盗出没,茶商出入不安全而往来无几,所以该地茶业发展极缓慢,几乎一直停滞不前。

为改变此状况,孔明曾零零碎碎输送多批受灾或无土地的荒民到倚邦、莽枝、革登或其沿途地带定居。其后各朝代流落该地的商贩,流放犯和各地迁来的移民等,也因它村人不通汉语,只有倚邦、莽枝、革登人中有人通汉语而陆续集中于此。但这时,部分原生茶林已被当地人砍烧种粮,较完好的又被当地人占有。这些外来民族凭借他们的某些技能,欺负当地原始民族(主要是争夺茶山)。如革登人与上述古镇人争茶山,竟用以醋代油,骗对方从煮沸的油锅中捞银币的方法作赌。古镇人输给革登人以后,恼怒之下放火烧了输出的部分茶山,并夜盗孔明使者之随从的弓箭埋于山上(结果又被他人盗走)。这就是该镇上述"火烧茶园"名称的由来。

由于上述原因,当地人联合驱赶外地人而双方发生了流血性冲突。孔明得知后,利用他在该地各民族中的声望,派人前来调解,如上述被火烧的那部分茶林还给习空古镇;劝当地人将莽枝、革登附近被砍种的茶山退耕以恢复茶林给莽枝、革登的外来民族;令莽枝、革登的外来民族间取原生茶林中的茶树苗移种;请求当地民族允许外来民族适当间取其原始茶林中的茶苗等。使双方和解,使外地人得以安居,并使双方后来相互联姻。天长日久,他们相互同化,从而形成了象明地界内唯这两地人才有的独特口音,即今象明三、四乡人的口音。

莽枝、革登各民族的祖先们,为了其子孙世代和睦相处,永不在发生流血冲突,在其所靠山系传为武侯遗种的茶王树所在的山顶上塑造了孔明的泥像,让其子孙后代在孔明的生日朝拜之,借此作民族团结之教育。到后来,将采取"传为武侯遗种"的茶王树之茶时也朝拜他。

相传多年后的一个祭拜日夜晚,遇上了整夜的狂风暴雨,还夹着地震山摇,许多民房被损坏。次日天亮,有人上山采茶时发现,孔明的泥像及其茅屋都不翼而飞,而高耸的岩石山却坐落而平卧成了孔明之像。这似乎是个神化故事,其实很可能是个真实的故事。当夜"狂风暴雨",狂风掀去了茅屋,暴雨将孔明的泥像淋碎为泥渣,其固然不羽而飞;当夜"地震山摇"是发生地震,地震的原因是岩石山地壳塌陷,使该山恰巧平为仰卧的人样。这种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巧合也并非不可能。其后他们虽然在每到孔明的生日都祭拜他,但没再塑孔明的泥像,因为他们将孔明山形当作了孔明泥像跪拜,这"茶祖会"一直延续到茶业衰败,至今革登山还有能容纳几千人的茶祖会遗址。这就是"孔明山"之名的由来。

所以,孔明山是当地民族与外来民族和睦的纽带,是茶山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的象征。

相关标签:
孔明 茶山 民族 武侯 当地人 外来 茶业 古镇 主峰 月亮 地震 支脉 茶王 榕江 茶商 汉语 山顶 茅屋 原始 双方 霉斑 不屑一顾 欣赏性 塔季扬娜 韬光 五角 罗坑 德成 大壮 混淆是非 周龙 快手 奶子 菊科 金田 呕心沥血 清军 宋庆龄基金会 人间词话 黔阳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