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南糯古茶山-云南茶叶第一村

时间:2025-04-25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千百年来,茶民们在种茶、采茶、饮茶、贸茶中,与茶树结下了血肉不可分割的情缘。他们将古茶树作为有生命的神灵加以祭祀、看护,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图为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哈尼族老人在祭祀树龄达八百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王"。

南糯山是我州著名的古茶山,这里的茶树品种优良,具有萌发期早、采摘期长、芽头肥硕、白毫丰满、叶质柔软、茶条粗壮、汤色黄亮、回味甘醇、滋味清香,内含物丰富等突出特点,深受国内外饮茶爱好者赞誉。

南糯山位于东经100°31′-100°39′E,北纬21°53′-22°1′N,主峰顶100°25E,21°55′N,景洪至勐海高速公路从山腰穿过,该山年降雨量1500-1750mm,年平均温18°C,相对湿度80%左右,山坡地形,坡度15至40度之间,20-25度最多,地面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山地茶园一般分布在海拔1350公尺左右的山坡上,土壤有暗色森林红壤、红壤、森林黄壤等类型,土层深厚,呈酸性反反映:PH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平均5.6%、全氮达0.24%。早晚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年雾日为126天,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是茶树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茶中之珍品--南糯白毫就是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孕育而成的。

南糯山七沟八壑,生境优越,坐落在川流不息的流沙河畔,辖地110km2,有云南大叶种古茶园12000亩,都全部掩映于莽莽翠林之中,由于茶树树冠比较大,充分显示出名山名茶的锦秀奇观。另有成年茶园11300亩,年产茶达1382吨,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属云南茶叶第一村。

南糯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云雾缭绕,阴雨交替有序,较适宜于云南大叶茶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

南糯山系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的一个村民委员会,共一千一百三十户,五千三百一十三人,全村从山顶至箐谷都栽培着历史悠久的大叶型粗大的古茶树,全部旱地早已退耕还林、退耕还茶。山脚箐谷共有水田二千三百亩,每年产粮六百九十吨,确保主产茶生态乡的粮食自给有余。

南糯山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能歌善舞的哈尼族人民不仅对茶树科学栽培管理,合理采摘茶叶经验十分丰富,还对茶叶清洁加工制造有其独道的技术。他们根据山区气候,土地资源实行林、茶、寨、田巧妙布局,充分显示环境和资源的依赖关系,尤其林茶混作极有特色。满山遍野的古老茶园茶树与森林共生,并相依为命,一般每亩保存的古老茶树仅100株左右,高层大树5-8株,中、小树约10株,具有生物多样性。古老茶树就靠稀疏的树冠遮荫、防风、增加茶园相对湿度,减缓气温变化,保持茶芽嫩度,有利提高茶叶品质,营造良性生态环境,靠树林中的各种生物的互相制约,可防治和抑制茶树病虫害的蔓延滋生,而茶树始终靠树冠的枯枝落叶与活枝叶,对地面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的覆荫、覆盖,这样既保水、保土,又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靠根系的新陈代谢,疏松土壤,不断聚集矿物营养,保障古老茶园茶树继续生存,使其延年益寿。

南糯山这种森林与古茶树的巧妙结合,在全省、全国茶区也是独树一帜。它不但确保古茶树能长期收获茶叶,而且经济效益特别持久;茶林中还不断给人们提供家用柴禾、野生水果、新鲜蔬菜及各类食品药材等绿色有机生态经济。据专家分析,南糯山茶园土壤表层有机质高达10%,中上层可达5-7%,60厘米土体平均3%,有机质层厚度约50厘米,这都是古老茶园土壤肥力上等的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着优良的茶叶品质,据省茶科所梁凤铭专家对1988年春茶蒸青样分析:茶叶可溶分达50.35%、茶多酚42.27%,几茶素总量为154.45mg。氨基酸2428.6mg/100g,属优质茶的内在品质。如果茶树不是与林混作共生,而是栽培于露地环境,茶树存活千百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同时,古茶树与森林混为一体,保茶必须保林、使森林也受到了重点保护,过去,茶叶经历代朝延的变迁,几度兴衰,如果没有森林的庇护,南糯山万亩生态古老茶园绝对不会生存至今。

在南糯山,那里有森林,那里就有茶园,那里就有清泉和村寨,哈尼人民世世代代都与森林和茶树相依为命。男女老少一直在捍卫着森林与茶树的珍贵资源,森林与茶树成年累月也义不容辞地为千家万户哈尼人民提供永恒的优良生态环境及物质财富。

作者:曾维然

相关标签:
茶树 茶园 森林 茶叶 有机质 土壤 古老 哈尼 大叶 树冠 云南 红壤 勐海县 生态环境 肥力 白毫 栽培 环境 相对湿度 流沙河 内容 黑沟 高更 丰沙里 年画 石马 同器 贻笑大方 流落江湖 同归于尽 低温 武夷山市 毒物 摩岩 新刊 军龄 电铃 刘墉 逐字逐句 公安局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