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勐海茗韵甲天下 盛世兴茶创和谐

时间:2024-04-2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1800年野生茶树王


800年载培型茶树王


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勐海县国家级口岸打洛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景真八角亭


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古茶园


拉祜族姑娘请您喝杯普洱


各地客商品尝各大茶山名茶

勐海,为傣族语,意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西部,是全国粮食、糖料生产和茶叶出口创汇基地县,是享誉中外的"普洱茶圣地"和"鱼米之乡"。国境线长146公里,国土面积5511平方公里,93%的面积为山地。全县总人口30万人,聚居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3%。千年茶树王为勐海一绝,景真八角亭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国家级口岸打洛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之一。

天工开物 茶之圣地

勐海县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它拥有适合高品质茶叶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勐海县属亚热带高原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8.7℃,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为喜散光的茶树等耐阴作物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良的茶叶品质。

"高山云雾出名茶"。雾多是勐海的特点,年平均雾日107-160天。浓雾的滋润,使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素。勐海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极宜茶树生长,茶叶原料兼备良好的生态环保、品质醇厚、营养富集诸多特色。

勐海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优质品种较多。2009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5.15万亩,可采摘面积23.36万亩,干毛茶产量12800吨,其中有4.6万亩的古茶园和零星分布的野生及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有树龄达17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王树和树龄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历史。古茶园中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主要分布在格朗和、勐混、布朗山、勐宋、勐往等乡镇,面积较大的有南糯山古茶园、班章古茶园、贺开古茶园等。

历史积淀 源远流长

勐海县,旧称佛海,它千年的历史成就了丰富的茶文化底蕴。县内世居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汉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开创了勐海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它与世界民族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宗教图腾相依相伴,源远流长。

晚清至民国时期,为开发边地茶树资源,发展茶叶贸易,一些手工业制茶商云集佛海,鼎盛时期全县23个茶庄年产紧压茶外销达到4万担。1938年,云南个旧人白孟愚创办南糯山制茶厂,开创了佛海茶区办茶厂和用机器加工茶叶的先河。1940年,茶叶专家范和钧建成佛海茶厂,这是勐海茶厂的前身,是云南较早的规模化机器制茶企业。据解放初勐海茶叶调查组的相关资料显示,尽管自1943年之后勐海茶业落入低潮,但到1950年,勐海县各乡(镇)、各村寨都还或多或少地拥有茶园,总面积达8万亩,仍位居云南各产茶县之首。1951年,云南省农科院在勐海县南糯山茶叶实验场的基础上建立了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茶树种质理论研究,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行"土肥、修剪、采摘、养蓬"关键技术和"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法,实现了云南大叶茶由"乔木"向"矮树"的革命性跃进,为滇南茶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勐海县政府于1958年成立"茶叶办公室",是云南省设立时间最早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至今仍然在全县茶叶种植、低改和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勐海县历届县委、县政府肩负兴边富民的历史责任,始终大力培育发展茶叶这一传统骨干产业。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重视勐海茶厂生产,推行制茶技术革新和生产机具改革,研发各种名优茶品,垦复并改造老茶园,开发新茶园,推广改制红茶,增加茶叶出口量,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建立茶叶种植管理技术辅导、鲜叶收购、毛茶初制和精制加工网络体系,为茶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全县茶产业的加快发展。1989年,勐海茶厂注册"大益"茶叶商标,后来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茶叶品牌。1991年,勐海茶厂建成巴达、布朗山两个万亩茶园基地。1992年,勐海茶厂率先在同行业中制定了普洱茶产品标准并发展为行业标准。同年,勐海茶厂"八五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年生产制茶能力达到7500吨,成为能生产绿茶、红茶、普洱茶、紧压茶、保健茶等系列112个花色品种的省内大茶厂。自80年代以来,勐海茶厂生产的60多个产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2004年,勐海茶厂由云南省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成民营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改制后的勐海茶厂充满生机与活力、产品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对全县茶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厚积薄发 茶甲天下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茶叶价格有所回升,2009年,勐海县精制普洱茶总产量达到14398吨,实现茶业总产值10多亿元。茶业跃居为全县第一大产业,成为了我国普洱茶生产大县。对此,勐海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牢牢把握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从茶叶的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品质监控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和规范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按照"稳定、改造、提质、增效"的茶叶发展方针,积极施行低产茶园改造、新植无性系良种茶园、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无公害茶园建设等措施,加强了优质茶叶原料基地的建设。在对茶叶原料管理工作中,对种苗、茶园、初制加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勐海普洱茶生产加工原料品质的稳定和提升。

引领标准 保证品质

勐海的独特水质、气候等优越自然条件孕育下的普洱茶倍受世人推崇,其口感让广大消费者倍加喜爱。有近70年建厂历史的勐海茶厂,在普洱茶大军中一枝独秀,其普洱茶产品早已闻名海内外。在勐海茶厂的带动和影响下,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投资商掀起了在勐海投资建茶厂的热潮。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645个,茶叶精制厂100多个,勐海已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最大加工基地。

按照"引商、安商、稳商、富商"的服务宗旨,勐海县在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出1200亩土地,逐步引导精制茶厂进入园区,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综合管理和服务,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达到统一利用资源、统一规范生产、统一管理的目的。目前,勐海工业园区已基本建成具备水、电、路、电讯、邮政、电视等"六通"的基础设施,已有33户企业进入园区办厂。

为规范全县普洱茶生产秩序,保证勐海普洱茶品质,树立勐海普洱茶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普洱茶地方标准,勐海县人民政府发布了《严禁用小叶种茶原料加工普洱茶的公告》,凡不用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生产的普洱茶,视为假冒伪劣产品,质量监督和工商部门将对有关制假、售假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肃查处。同时,紧紧围绕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管好生产环节,从生产源头加强了茶叶加工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逐条指导企业进行必备生产条件改造,推进企业"QS"认证工作。

茶旅结合 再创辉煌

勐海县种茶、制茶、饮茶和茶叶贸易的历史悠久。近几年来,成功举办了"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暨滇藏茶马古道勘测大型活动。活动历时半年,马帮从勐海走到了拉萨,开展了普洱茶宣传活动、义卖活动、佛事活动,捐建了希望小学,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彰显了勐海普洱茶产业的四大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茶文化优势。本次以"西双版纳好茶寻源,七彩云南走进世博;保护古茶树资源,弘扬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首届勐海茶王节,其旨意是通过此次活动,为海内外的茶界人士,涉茶企业和普洱茶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古茶树宝贵资源的保护,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茶文化而做出积极贡献。

勐海县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既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旅游资源。为早日实现旅游业"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目标,勐海县委、县政府将古茶树资源、茶文化资源和旅游有机结合,加快"一个中心、三个支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即以构建普洱茶旅游中心为目标,把勐海县城打造成茶文化浓郁的旅游精品城镇;以"云茶源"为代表的茶科普旅游,南糯山古茶园为代表的民族茶文化旅游,勐海茶厂、勐海七彩云南茶厂、陈升茶厂等为代表的茶工业旅游等三个方面的旅游支撑项目。

勐海是世界茶王之乡,是普洱茶圣地,以普洱茶而驰名。勐海县委、县政府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农业强县、工业富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科学统领全县茶农、茶企、茶商,以提高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促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勐海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

相关标签:
勐海 普洱茶 茶叶 勐海县 茶厂 茶树 茶园 全县 生产 产业 茶文化 云南省 拉祜族 云南 发展 佛海 傣族 万亩 原料 旅游 阳线 文柏 丰州 入围奖 时尚写真 新屋 老练 玉果 管理区 普宁市 人人 闽南话 项羽 叶儿 坐便器 食品生产 真金 宗教局 渡桥 介绍第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