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陕滇茶马古道握手

时间:2025-04-2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核心提示 茶马古道概念提出有近20年历史了,但在过去一般人的概念中,茶马古道和陕西没有关系。然而根据我省专家、学者近些年研究,陕西也有茶马古道,而且占有很重要位置。此观点经本报率先报道后,引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关注。

  记者 金石 文/图

  陕西茶马古道首次"走出"省外

  最近,经首提茶马古道概念、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所长木霁弘教授推荐,"2010丽江茶马古道文化研讨会"主办方邀请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教授、陕西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寇骞和本报记者前往参加。

  收到邀请,虽然教学、科研任务很重,但李刚认为,这是宣传陕西的好机会,必须去。他很快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和本报记者等3人于开会头天晚上赶到茶马古道重镇、徐霞客游历中国的最西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丽江古城。

  这是我省专家学者首次到外地参加茶马古道专题研讨会。

  陕西茶马古道得到全国专家认可

  来自北京、重庆、四川、青海、广西、云南和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事先提交了88篇论文,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茶马古道文化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政府官员,一改过去说茶马古道不提陕西的习惯,将陕西列入拥有茶马古道省份之内。

  由于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多,多数人只能在第二天的分会场发言。虽然李刚事先没有提交论文,而且因故提交名单晚,但主办方还是在开会头一天安排李刚在第一天的大会上作专题学术发言。

  为了宣传好陕西茶马古道的重要性,李刚做了精心准备,上台后饱含激情,声音洪亮。其观点令在场的专家、学者为之一振。随后发言的四川民族大学教授祁和辉、丽江纳西古乐发掘者宣科等人特意肯定了李刚的有关观点。会后,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澳大利亚首所孔子学院首任院长希格伦对李刚竖起大拇指:"你讲得很棒。"他告诉记者,李刚的发言学问高,讲得很生动、清晰,受到大家关注。

  李刚返回西安时,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丽江文化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和红阳在称赞的同时,表达了以后邀请李刚到丽江讲座的意愿。

  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告诉记者,陕西是中国产茶的北部边缘,是茶马古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就缺少了一块。今年6月初,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茶马古道"举行期间形成的"关于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普洱共识"中,起初草稿上只有滇、川、藏、青、甘、黔6省份,没有陕西,看到《西安日报》的报道后,加上了陕西。而且他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到陕西汉中进行了考察。他发现,陕西茶马古道正史资料完整。

  是茶换马,还是马驮茶

  研讨会上学术争议激烈,主要分为滇、陕、川三派。

  第一个发言的木霁弘,夸赞了丽江和丽江马在滇藏茶马古道上的特殊作用。他说,南部驮茶的马,到了大理、丽江一带就不能再走了,因为它们不适应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唯有大理、丽江的马不惧高海拔。他强调,在研究茶马古道时,不要只看正史,而忽视茶马古道的民间性。他注意到有的人基于地方眼光,排出一、二、三。研究茶马古道时要完整、全面地评估,不要想当然地说你这条路是第一条、是起点。经过长期研究,可能你的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木霁弘后面的话,虽然没有点名,但显然说的是陕西的事情,特别是今年4月16日在紫阳县向阳镇瓦房殿举行的"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起点"揭牌仪式。

  第6位发言的李刚,没有因为自己身处人家门上且是应人家邀请来参加会议而回避观点的交锋。

  李刚提出需对茶马古道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茶马古道是由国家经营、以内地茶叶换取边疆战马为主要内容的西部贸易大通道,是以茶换马的交易;另一种观点认为,茶马古道是以马驮茶的贸易大道,马只是工具而不是商品。李刚认为应该是以茶换马。由于当年陕西运茶量太大,主要是用骆驼驮茶,去西部换马。清代陕西茶商马合盛家有300多峰骆驼。

  针对木霁弘的讲话,李刚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须在时空上准确描述茶马古道。他觉得,既然茶马古道不是民间小道,就必须以国家组织和国家行为作为标志。明代边防建设的重点在西北,所以搞了基本国策"茶马交易",茶马古道的起源和这一政策有直接的关系。茶马古道开通的标志,既不是茶,也不是马,而是政府的茶马交易事务主管机构的设立,茶马司就是茶马古道开通的基本标志。明代洪武4年,即公元1371年,在陕甘设立了秦州茶马司、河州茶马司、洮州茶马司,标志陕甘茶马古道开通;到洪武26年,即公元1393年,开通了四川的黎州茶马司(在今汉源县)和雅安茶马司,标志着康藏茶马古道(即一般人称的川藏茶马古道)的开通。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川教授说,在川藏线上,主要是用牦牛运输茶叶,不是马,因为牦牛耐寒,而且用结实的牦牛皮包裹茶叶,不仅能避免受潮变质,而且牛皮摔不破。王川同时提出,川西北是茶马古道核心区。

  云南许多学者在会上一再提出,滇藏线是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

  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认为,茶马古道是以人赶马(包括牛、骡、骆驼等)运茶为主要特征,并伴随盐、酒、马、骡、皮毛、药材等商品交换的文化传播之纽带。

  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解释,茶马古道的核心是茶,不是运输工具。

  给云南人说句心里话

  李刚在发言中,所讲的第一点意见,就是感谢云南的同志,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云南各级政府、党委的关怀、支持、领导下,举全省之力打造茶马古道这一品牌。

  李刚说的绝不是表面上的客套话,而是一句心里话。李刚这次来参加研讨会的目的之一,是想看看云南是怎样研究、开发利用茶马古道的。

  自木霁弘等人提出茶马古道概念后,云南各级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工作。这里只介绍其中两年的部分活动。

  2002年5月,丽江地区人大工委与丽江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向丽江地区行署提出了《关于打造和推出"茶马古道"旅游品牌》的11条建议;6月,云南和西藏、四川在昌都举行"茶马古道"学术考察研究活动;8月,丽江在北京举行了有费孝通、任继愈等全国著名专家参加的"茶马古道与丽江古城文化研讨会"。

  今年4月,云南在澳门举办"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云南省文物局、普洱市人民政府承办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茶马古道";7月6日至8日,丽江政府举办了本次研讨会。

  记者在丽江几天里,街上游客如潮,丽江古城里的游客更是多得摩肩接踵。 丽江茶马古道博物馆馆长刘建勤告诉记者,丽江虽然只有110万人,但去年游客量达700多万人次,今年由于通了火车,预计游客将过千万。丽江文化研究会会员、负责本次研讨会文秘工作的杨杰宏自豪地说, 丽江虽然不产茶叶,却是云南最大的茶叶销售地。

  李刚私下羡慕不已地对记者说,你看人家从省、市政府到民间,全民形成共识,通过茶马古道拉动整个旅游经济, 吸引了全国甚至世界的眼球,丽江年人均接待10人次游客。相比之下,这些年,陕西的专家、学者一再呼吁,可除了媒体热心外,在省内反响不大,有关单位对茶马古道的漠视态度令人心寒。我们自己如果将茶马古道边缘化,就难免被别人边缘化。外省已对陕西形成合围之势,如果我们3人这次不来,就没有陕西的声音。陕西应该好好向云南学习,通过茶马古道形成陕南绿色茶叶带,拉动陕南经济发展。

  "云南是居安思危"

  7月8日,研讨会最后一天安排与会人员参观了丽江茶马古道遗迹束河古镇和西香格里七十二道弯铺石古道。后者有400年前相当于烽火台的蒙古哨、马帮期望能解除劳累的嘎呢咕石堆、防止马匹走错路的拦马石等,这些都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遗憾的是,为马帮提供饮水的石水槽失踪了。在过去马帮时代,山下的村民挑水倒入半山腰的水槽里,马帮喝水后,自觉投入零钱。

  木霁弘告诉记者,云南境内的茶马古道,由于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尚未深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茶马古道沿线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现状不容乐观。云南将进一步加强茶马古道资源调查,抓紧编制茶马古道保护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茶马古道整体保护。

  寇骞说,云南是居安思危,人家已经找到了大量茶马古道遗迹,咱们陕西如今根本不清楚茶马古道遗迹情况,就是消失了也不知道。

  李刚说,云南工作做得很细,对古镇、古村落、古茶树、古茶园、古道路全省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普查。陕西要赶快奋起直追,保护好茶马古道。

  建议陕西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

  前往丽江的路上,李刚和寇骞就商量,这次去参加研讨会,要和云南建立关系,为以后合作大手笔打好基础。

  尽管在有些学术观点上还存在分歧,但李刚和木霁弘见面时热情握手,一再表示要多交流、合作。木霁弘说,茶马古道是中国,尤其是西部人民贡献给世界的一条古道,各省、各族人民都为茶马古道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他们在给国家文物局所作的茶马古道现状报告中,本着全面、完整、真实的原则,将7个省按照一个整体来做。我们7省要联合打造茶马古道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它既不只是云南的事,也不只是西藏的事,或陕西的事,而是我们整个西部一件伟大的事业。这需要许多人、许多专业的联合努力才能做好。

  李刚说,我们要更多地从国际性、民族性角度来整合茶马古道。我们7个省要联合起来打造这一具有国家性质的、横贯整个西部的贸易通道,进行历史经验总结,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经验支撑,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必要的准备。

  李刚、寇骞包括本报记者,和云南、四川、重庆、青海以及海外专家、学者进行了私下交流,并表示以后要相互协作,互通信息、经验。

  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透露,云南、四川正在做境内茶马古道申报第7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沿线过去连县级文保单位都不够的文物古迹,一下成为国家级保护单位,茶马古道就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他建议陕西能设法将陕西境内的茶马古道申报为第8批国家级文保单位。寇骞认为此建议非常好,回去会向有关方面反映。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 )

相关标签:
茶马古道 李刚 陕西 丽江 云南 研讨会 文化 云南大学 四川 普洱 记者 保护 国家文物局 专家 遗产 学者 重林 中国 马帮 观点 取决于 酸甜苦辣 古村 坎坷 毛将焉附 诚敬 佳景 隔舱 黄琪 交通费 树竹 高贵感 石栏 全民 鸡腿 接缝处 润思祁红 米约 开晴 光正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