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骆少君:殚精竭力只为茶(致敬逝世的院长骆少君)

时间:2024-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2016年10月27日零点10分,传来噩耗,骆少君院长在杭州逝世,享年75岁。在此沉痛悼念我们尊敬的骆少君院长,骆老师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茶人心中。您一生为茶所做的一切必定永世留存。

  人物档案:
  骆少君,福建惠安人,研究员、高级评茶师,我国著名的茶叶品质化学研究专家,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至今,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工作,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名誉主任、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茶叶)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
  骆少君长期从事茶叶生化、品质检定及加工的研究,创建了我国茶叶香气化学实验室,填补了我国茶叶香气化学及茶用香花化学研究的空白,使我国进入了世界风味化学研究的最新领域;革新了我国已沿用数百年且是国内销售量较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工艺,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能耗、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国茶叶加工史上的重大革命。编著日本出版的《即将到来的茶叶世纪》中中国茶部分,主编《饮茶与健康》和《评茶员》等。
  快乐的年少时光
  骆少君生于1942年,虽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于她似乎并没有多少影响。从上海到杭州,她过着衣食无忧、自由自在的生活。说起那些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她的脸上掩饰不住流露出天真与纯真。
  她说,年少时自己非常幸福,这得感谢父母和外公外婆。
  骆少君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祖上是名门望族。父亲是建国后省政协首届常委,母亲是共产党员,大多亲戚是海外华侨。她笑言:"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开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会议了,但每个人都爱喝茶,都喜欢讲茶。"骆少君从小就感受到了茶给全家带来的温馨、和睦。
  骆少君小时候身体不是太好。在医院当院长的父亲对她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你只要不留级就可以了,留级很不合算,要多读一年。"父亲对女儿宠爱有加,并不在意她学习成绩的好坏。
  这样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她的脑海中,以至于她在教育女儿、外孙时,不知不觉就将父亲的衣钵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她希望女儿、孙辈们都能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她曾跟两个外孙讲:"奶奶(骆家这样称呼)有很多缺点,有很多话也可能讲错,你们帮我改正。奶奶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几乎一直是全班倒数,也没有什么,就一杯茶可继续工作!但不能做坏事,另外就是身体一定要搞好。"
  说起年少时光,骆少君童心荡漾,心花怒放。"我小时候,打洋片、抓蟋蟀、斗蟋蟀、抓鱼抓虫什么开心事都干过。我上学时也很调皮,如上课吃豆子,我很有经验,先要在嘴巴里含一会,就不会有声音。初二有一次,吃东西不小心发出声音,被老师听到叫起来了,他说我刚才教的'X+Y=P'你说说看,我说不知道,还笑,老师气得不得了,说期末成绩只给1分了。1分意味着留级啊……我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只是一个劲地笑,告诫她说:'你不要造反过头!'"她6岁的时候,因为妈妈给的零用钱花光了,讨要不成,竟然把爸爸花了20大洋刚买来的一双皮鞋1元钱卖了。父亲知道后,也只是笑笑。
  这样的疯丫头,估计在今天的学校与家庭是找不到了。但那时的学校竟然容忍了骆少君,还发展她入了团。她的家庭也着实开明,用骆少君的话说,父母认为,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虚荣心的殉葬品,先学会做人,把身体养好最重要。她和三个弟弟读书成绩都不好,但从小没有压力,自由自在,生活得很开心幸福。
  慈爱而宽厚的父亲,成了骆少君心中的人生护驾保航站,父亲健在时,不管遇上什么事,她都会和他商量。她深深记着父亲的教诲:"只要你们正气、大气、和气、喜气,气定如山,量大如海,随遇而安,我就放心了。"
  浓浓淡淡茶叶人生
  许多人认识骆少君,是缘于她在茶界的声望。
  骆少君之所以步入茶界,缘于父亲的远见。
  1961年,骆少君高中毕业。班上近50个同学,成绩好的都去学医学理工了,骆少君是班上最后一个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浙江农学院茶学系。
  "当时浙江农学院茶学系还不出名,同学们都叫我不要去,但爸爸说:你以为当医生好啊,很累的。你这个人身体不好,人又懒,脑子又不好使,搞茶叶最适合你了。吃吃喝喝说说话,还能拿工资,快去快去!"
  父亲一通风趣的鼓励话打消了骆少君的顾虑,她愉快地步入了大学校园。
  大学四年,同学们一月生活费最多15元,但骆少君却从爸爸手里每个月拿到55元,比老师的工资还高。"那时,我把杭州的餐馆都吃遍了!爸爸就用这种方式让我痛快地生活。"回忆起当年的大学生活,骆少君满脸幸福,"大学学的是怎么种茶怎么做茶怎么评茶,我生活得很开心,念书一点不累。"
  大学毕业后,骆少君被分配到了父亲的老家--福建,在福州茶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文革开始后,父母被戴上了"坏分子"的帽子,人被关了,家也被抄了,大房子被没收,每月只发15元的生活费,一家人生活就艰苦了。那边,骆少君也被打成了"黑五类",遭到批斗,被下放到农村干活,下田插秧,劳动强度很大。
  骆少君去看望关进牛棚的父亲,看着消瘦了的父亲,她的泪水夺眶而出。但父亲很平和,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叮嘱她一要搞好专业,二要学好外语。不要生气,要开开心心地生活。
  骆少君虽然被批斗,但邻居对她仍然很好,茶厂工人和茶农对她也很好,她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真诚待人的品质,学到了种茶、制茶和评茶的技能与本领。她在福州结了婚,丈夫也是搞茶叶的。1969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
  日子就在茶热茶凉中一天天过去。
  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了。1981年,骆少君成了"文革"后第一批政府公派日本静冈大学留学生。留学日本两年,她学的是"风味化学",研究的是茶叶的香气。她利用所学创建了我国茶叶香气化学实验室,填补了我国茶叶香气化学及茶用香花化学研究的空白。
  后来,她把女儿也送去了日本留学,学的是食品化学,与茶叶也有关联。
  "女儿当年读书不好,只有大专,我在日本实验室的老师就自告奋勇把她带了过去,留学9年,一直念到硕士毕业,成绩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
  女儿是她的宝贝。"后来,女儿来信说,准备读博士了,我就回信说,别念了,赶紧给我生个宝宝,再晚就生不出了,赶快生!我给她写信,说做母亲怎么伟大。1996年,女婿在法国做博士后时,她怀孕了,后来我请假飞去给她当了2个月的保姆。法国呆了2年后,女儿、女婿又回到日本。女儿到京都大学念博士,才念了一年,来电话说怀孕了。我就跟她说,书别念了,再生一个。同时给她的导师打电话,要他们支持她生孩子。孩子生下后,我又去给她当了2个月保姆。现在,女儿一家都回到了杭州,过着安定的生活。"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喝茶,什么茶都可以喝。"骆少君说起自己的人生,就像品味着略有苦味的茶汤,"我什么本事都没有,就靠一杯茶,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
  为茶的传承殚精竭力
  和骆少君老师聊天,茶始终是中心话题。
  "茶叶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好了!它上可通天,下可通地。不仅有保健作用而且是一种生活享受,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享有它。茶也是最好的礼物,是我们民族待客和交往时必不可少的。"
  这些年来,骆少君一直在为茶业的发展与普及尽心尽力。
  上世纪90年代初,看着许多茶企老员工、老技师纷纷下岗,她忧心忡忡。顶着压力、克服困难,她带头组建了我国茶界第一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办起了全国第一个茶叶职业技能培训班。
  "我当时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让老工人、老技师得到社会肯定,有用武之地;第二,希望通过培训,有人愿意接班。"骆少君说,当年别说费用,连行动都没有人表态支持,但她咬紧牙关坚持要办。第一批只来了十多人,他们来自全国不同茶厂,许多人的路费也是茶研所出的。
  十多天培训结束后,名声就传了出去。后来,参加培训的人慢慢多了起来。近20年间,杭州茶叶研究院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站已培训了上万人。
  在九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骆少君提交了"国家应该把科技兴国与360行行行出状元并重作为基本国策"的提案。她说,一个国家,人才能够进入科技领域的是少数,还有所谓的科技成果,是需要时间检验的。比如塑料,刚发明时全世界都为之欢呼,但现在控制都来不及。中国是大国,一部分人搞科研,大多数人需要在平凡岗位上做贡献,需要他们干一行爱一行。
  骆少君一边是培训技师、评茶师,严把茶叶生产销售关;一边奔走呼号,企望通过不同途径普及茶文化。
  "我希望全民都来喝茶。我们是茶的故乡,茶的原产地,又是茶的消费大国、茶文化大国。这么好的东西,希望我们不要抛弃它,都来爱它,把它传承下去。"她对茶的感情胜似亲情。
  几年来,骆少君利用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以"建议""提案"的方式或通过媒体发出一个茶界人士独特的声音:在全国"两会"上,她提出了《大力倡导"茶为国饮"迫在眉睫》的建议,希望把"中国茶""养生保健知识及饮茶"列入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并通过舆论普及茶的文化教育,让国民从小就有维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常识及责任感。
  她说,茶文化搞得最好的是广东潮州潮安县的凤凰镇,家家户户都种茶喝茶,最贵的毛茶卖到了每公斤4.3万元,每年每户的茶叶收入达到20多万元。小孩子从小喝茶,孩子们有出息了,首先想到的是回家买茶带茶。是茶打开了传统与现代的通道。
  骆少君有两个外孙,一个出生在法国,一个出生在日本,回国时他们只喝可乐,"我一看这架势,心想糟了,连忙把可乐拿走,给他们泡上一杯中国茶,说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我还鼓励他们,如果你们有本事,回去后还要把班里的同学也'拉下水',让他们也喝茶。"一年后,两个外孙再回国时告诉外婆:"同学都找我要茶喝。"现在,在杭州读中学、小学的两个外孙俨然成了小小"茶博士"。
  骆少君特别重视孩子的茶学教育,她说:"我们的教育对茶文化不够重视,应该教育每家每户的孩子学喝茶,茶艺无所谓,把这杯茶泡好喝好就可以了,比如什么体质的人喝什么茶。"她还觉得,"让中国人都喜欢喝茶很重要!第一,茶叶可以解毒;第二,茶叶可以让浮躁的心静下来;第三,茶叶可以让你走到哪里都不发生困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商家争夺的最大市场,为什么我们自己不首先占领?喝茶,可以老老少少在一起,通过轻松的、孩子们乐意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回归忠孝礼仪,唤醒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茶为国饮',让国人受益,让我们的孩子都很健康,提升国民的养生保健认识,那是最大的贡献。"
相关标签:
少君 茶叶 父亲 杭州 女儿 化学 日本 我国 外孙 孩子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茶文化 中国 生活 香气 老师 研究 职业技能 香花 全国 放大镜 乔舒亚 瓦面 双腿 渊远流长 饴糖 里安 苏云 国计民生 倒卵形 本质 并口 锦里 头城 登天 精神家园 美容产品 本山绿泥 快件 荣宝斋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