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普洱茶泰斗——张顺高(二)

时间:2024-04-2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绿金
文/杨普龙
  20世纪70年代,西非遭遇几十年罕见的大旱,广袤的大地一片枯黄。唯独马里锡加索地区的法拉果河畔,生长着一片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茶园,如沙漠中的绿洲。这就是由中国援建的马里法拉果茶叶农场,茶园面积100多公顷,年产干茶100多吨,它是西非第一个茶叶农场和茶叶加工厂,也是由云南省负责的援外成套项目,是我国茶叶援助项目最成功的典范。

  1967年,先生分配到云南茶科所的第七年,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立即收拾行装,出国当专家。到了昆明翠湖宾馆,才得知要到非洲马里,援建一个茶叶项目。之后他们一行七人到了北京农垦部报到,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后,来到了马里锡加索市。之前,中国农业部已经先期派遣福建的林桂镗在凡哥乐村进行了三年的试种。在此基础上,应马里政府提出的要求,中国帮助马里在锡加索市法拉果建立一个面积100公顷的茶园和年茶100吨珍眉绿茶的加工厂。专家组分工,先生负责最艰苦也是最困难的茶园建设和栽培。

  法拉果靠近马里通往上沃尔特国际公路旁,处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西南部,也是马里共和国的南方。由于纬度低靠近赤道,位于大沙漠的边缘,气候极其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27℃,绝对最高温度43℃。旱季最旱时空气湿度仅有8%,日照很强,蒸发量很大,旱季蒸发达全年的73%。土壤是由铁质砂岩和铁质砾岩风化而成的稀树草原红壤,含砂量高达87%,吸收热量快,有机质含量低,肥力差,保水性能弱。这样的自然条件,是不适合茶树的自然生长的。要使茶树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中生长,困难可想而知。

  干旱是最大的难题,旱季时节,甚至需要24小时灌水,晚上提着马灯摸黑往地里灌,工人实行三班制。每年旱季一灌就是几个月,不但体力上搞的精疲力竭,还有精神上的压力,一旦茶苗死亡,将无法面对马里人民,无法向祖国交代。后来从国内调来水利专家,在茶园上方修建了一个2万立方米的调节池,干旱困难才得以缓解。干旱问题解决之后,赤道太阳强烈的日照,又成了茶树生长致命的伤害。先生以丰富的经验,采用遮荫树、行道树、防护林,林茶混植等方法综合运用,三年就达到了全面覆盖的效果,遮挡了强烈的日照,降低了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的蒸发,大大改善了茶树的生态环境。在干与热的问题解决后,土和肥成了主要问题,他根据砂土本身贫瘠及保肥能力弱、易干旱、易瘠化的实际,采用了深耕土壤、大施有机质基肥、客土掺合等方法,配合水、荫效应,为茶树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工作开始时,仅是先生一人负责,既要负责管理,又要招收工人、考核分配任务、验收定额、统计、发工资,又要全面负责技术指导,育苗、开荒、平整土地、积肥料、修路……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不但是体力上的透支,还有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经过半年多高度紧张,高频率、高速度的运转,到1968年雨季来临时,终于完成了20公顷的茶园定植,国内也给先生派来了一位助手,先生才得以喘口气。1969年,完成了50公顷的育苗任务。1970年,完成最后30公顷的育苗任务。至此,100公顷的茶园定植任务终于完成。

  由于建设任务繁重,外交部批准的两年回国探亲休假一次的规定未能实现,直到100公顷的茶园定植任务完成后,先生才被批准于1970年底回国休假一月。随后,1971年初,先生带领三个茶园管理人员和两个采茶工人又回到了马里,转入茶园管理与投采工作。

  制茶厂是援马茶叶项目最终成果实现的重要环节,按照中马经济技术协定,在法拉果茶场内应兴建一座年产干茶100吨的茶叶加工厂。茶厂于1971年1月奠基,1972年5月竣工,投入生产。1973年8月,马里共和国总统亲自参加了茶厂的验收和茶叶农场的移交仪式。

  援助马里茶叶农场从建设到技术合作,前后整整十年,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在驻马里使馆的直接领导下,以支持第三世界为已任,依靠中马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取得了茶叶大面积种植和高产的效果。法拉果茶叶农场的建成,不但促进了马里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填补了茶叶在马里农业经济的空白。当马里人民第一次亲眼看到,亲口尝到在自己的国土上生长出来的、用自己双手制造出来的茶叶时,无不欢欣鼓舞,以至神话般地到处传颂,并把茶叶产品的代号取名为"49-60"("49"表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表示马里共和国1960年独立),表示中马友谊的结晶。1973年1月马里全国物资交流会上,法拉果"49-60"绿茶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珍品,试销展品被一抢而空。

  在法拉果茶场工作期间,专家们的生活极其艰苦,文娱生活贫乏,炎热难熬,夜不能寐,工作繁重,经济拮据。特别是先生,两次赴马里法拉果茶场负责栽培工作,从垦荒、土地平整、茶树育苗、定植,到抗旱、改土、施肥、采摘、管理,一直呵护茶树到丰产,善始善终,为时7年之久,受到马里人民的尊重与爱戴,亲切地称他为"马里张"。为此,马里共和国总统穆萨·特拉奥雷特别签署命令,授予他和专家组组长马文彬马里共和国国家勋章和证书。

  法拉果茶叶农场自建场以来,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组织以及民间团体前来参观访问,赞扬中国的援助成就。由于农场正好位于通往马里邻国上沃尔特(现改名布基纳法索)和象牙海岸的国际公路上,影响巨大,被称为撒哈拉大沙漠上的奇迹。

  马里法拉果种茶制茶的成功,使其邻国上沃尔特大受影响,他们驱逐了蒋介石的外交代表,与我国建交。1974年,中上两国一建交,上国就向我国提出帮助种茶的要求,以王科为组长的考察组于1976年7月赴上,对上国种茶的可能性进行了一年多的考察。1977年底,向上建议在姑河盆地试种茶树,随后王科等专家陆续回国,任务又落到了先生的头上。因为有在马里种茶七年的成功经验,上国的试种进行得很顺利。1977年12月和1978年2月分两批播下茶种后,1979年就打顶采摘,并制成了精制珍眉绿茶。由于采用的是速成高产栽培法,仅用两年就完成了任务,为上沃尔特姑河盆地增加了新作物。1980年,由周敏大使出席,中上两国举行了项目验收交接仪式。上沃尔特人民第一次品尝到了自己国家出产的茶叶,中国专家的贡献再次得到了高度的赞誉。

  1979年,先生被评为中国驻上沃尔特使馆先进工作者。

  马里七年,上沃尔特三年,远离家国,远离亲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先生的青春就有十年献给了西非的茶叶,换来的是撒哈拉大沙漠上的绿洲,第三世界人民的绿金。先生无憾。

相关标签:
马里 法拉 茶叶 沃尔特 马里共和国 茶园 茶树 先生 农场 上国 西非 任务 旱季 中国 撒哈拉 加索 日照 干旱 沙漠 项目 之人 成天价 莲花 马普 树底下 宗教局 丰乐镇 深宝 水镜 招商合作 烘干机 顶尖 足以 佩兰 原址 箱底 荡人心魄 黑子 自述 包间费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