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茶亦有缘,名人茶缘之一二

时间:2025-01-2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自古就有生活七般雅事:琴棋书画茶诗花;乃文人墨客,风雅之士之必备;形而上至精神层面,称此为生活之艺术。今虽渐渐沦落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但他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况与茶结缘的名人轶事更是不胜枚举、、、
  林语堂、许次纾(明)与功夫茶
  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是闽南漳州人,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根据喝茶经验,提出"三泡"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最为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的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以佳人喻茶,新颖而富有情趣。
  明代许次纾也有"三泡"说法,他在《茶趣》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茶多喝好,还是少喝好?浓茶好还是淡茶好?什么时候喝茶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饮茶歌诀》说得好:"烫茶伤人,糖茶和胃,姜茶治痢;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空肚茶心慌;午茶提神,晚茶失眠;隔夜茶伤脾,过量茶消瘦;淡茶温饮,清香养人。
  梁实秋饮茶故事
  梁实秋(1902年-1987年),原名治华、笔名秋郎,原籍浙江杭县(今余杭),现代作家、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梁实秋自称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其实于品茶特讲究。
  他在其小品文《喝茶》中说,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在北平时经常自己去买茶,在柜台前面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坐,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以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放在表面上,叫作"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在这样的店里买茶,也是一种品茶和享受。
  梁实秋还介绍了他私家秘传,外人无由得知的一种特别饮法。他父辈朋友有位叫玉贵的旗人,精于饮馔,经常以一半香片和一半龙井茶混合沏之,既有香片的浓馥,兼有龙井茶的清苦甘美。于是梁家也仿效这种饮茶方法,饮者无不称善。后来梁家便将此茶叫作"玉贵",列入秘传之物。
  郑板桥的茶缘
  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大师郑板桥,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以画会友、以茶待客,而在全国诸多珍茗中,最受他钟爱的就是"色如翡翠、香如兰蕊"的松萝茶。讲到板桥先生的松萝茶缘,先得从一位休宁籍的苏州茶商程羽宸说起。
  据史载:程羽宸祖居徽州休宁城东柿树园,是清康熙年间苏州最大的徽州茶商。他在苏州开设的茶号达三十九处之多,其中茶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总铺"珍茗斋"就开在苏州玉泉街口。谁知这一茶香四溢琳琅满目的名茶大观园,却成了郑板桥浏览光顾排忧消愁的经常去处。
  日复一日,程羽宸便对这位气度不凡的年青人引起兴趣,便上前问话:"先生为何每日来店只看茶不买茶?"郑板桥笑答:"卑人虽爱茶如命,然囊中羞涩,故只能一看二问以解茶癖。"程羽宸见板桥谈吐高雅,心中十分爱慕,便道:"先生如此爱茶与我有缘,特赠家乡土产松萝,请君鉴尝。"郑板桥开汤品饮后,倍觉清新香醇,真有如临兰室,如闻惠香之感,故对色重、香重、味重的松萝茶倍加赞赏,遂取来纸笔绘就一幅《石竹图》回赠店主。从此,两人心心相融结为知己。
相关标签:
郑板桥 梁实秋 松萝 苏州 香片 休宁 林语堂 梁家 徽州 板桥 茶缘 茶商 闽南 淡茶 功夫茶 龙井茶 茶香 先生 伙计 生风 高格 小者 楚楚动人 鞋柜 碗儿 联合办学 横岭 乌江镇 旅游景点 法儿 流行性感冒 杂念 秋风 年成 小马 不吃药 定海神针 金多 兵法 展场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