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丝绸之路”上的“八字茶砖”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马踏古道自春秋,行路至今空叹息--羊楼洞砖茶

编者按:《马踏古道自春秋,行路至今空叹息--羊楼洞砖茶》系《雅克萨、恰克图、羊楼洞--17~18世纪中俄茶叶贸易历史片段》第三回,文章以宏达的视野深度描绘了中俄"万里茶路"的兴衰,篇幅较长,将分成四个部分陆续连载。本文是第一部分。后面三个部分分别是《"万里茶路"上的"川字砖"》、《晋商常万达与"万里茶路"》、《"万里茶路"风云巨变》。

西北地区有句俗话说:八字走新疆,川字走内蒙。

这句话,说的是两种茶,和两条南北纵贯水陆夹杂的茶叶运输线路。

"八字",说的是安化砖茶里的黑砖。因砖面上压有"湖南省砖茶厂压制"8个字,所以俗称"八字砖"。(也有说法是在茶砖面上印有"八"字,称"八字茶砖"。这一说法,没有见到实证,存疑。)八字砖,1939年左右开始出现,由"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先生首创于湖南安化江南坪湖南省砖茶厂。

"八字砖"

湖南安化生产黑茶历史很悠久,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由户部正式定为运销西北地区的"官茶"。据说,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十之八九是由安化黑茶供应。可是,这时候所谓的安化黑茶只是黑毛茶,而不是成型的砖茶,更不是黑砖茶。

此时的砖茶是由陕、甘、宁、晋地区的茶商到朝廷在各地设置的茶马司用货币换领"茶引",凭着"茶引"到安化采购黑毛茶,运至陕西泾阳,然后压成茶砖,再运销西北地区的。(泾阳茯茶在茶史上的盛衰兴废又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这里不便赘述。)

这种从明朝洪武年间就形成的安化黑毛茶运输到泾阳压制成砖的砖茶制作模式,直到1939年才由彭先泽先生改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黑毛茶运输因社会动荡、交通梗阻而大量减少,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在毛茶原产地加工制作砖茶。1939年,彭先泽先生在安化江南坪试压黑茶砖成功,从而打破了"非泾阳水、泾阳气候、泾阳传统制作工艺而不能制茶砖"的局面,结束了安化黑茶由茶商运往陕西压制茶砖的历史。

自此,安化开始压制黑砖茶,"八字砖"正式出现。

"八字砖"以兰州为集散地,销往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尤其以新疆为主销地。贩茶商队所走路线基本与"丝绸之路"相同,这就是所谓"八字走新疆。"(未完待续)

文·图/王正琥, 1986年生于青海,祖籍南京,现居甘肃,戍边校尉之后,寺庙族人之辈。著有《亡羊路》,《昨天的故事》,《耶路撒冷的哭墙》,《三川》等短篇小说。

相关标签:
安化 砖茶 泾阳 茶砖 八字 毛茶 西北地区 黑茶 先泽 万里 新疆 明朝 茶商 湖南省 青海 江南 甘肃 陕西 常万 湖南 年到 印尼 取长补短 洗发水 拱形 屠苏酒 成骨 飞下 老丈人 逢人说项 熔点 司马迁 沈香 相溶性 松茸 惠子 老丈人 饭野 德生 奉为至宝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