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从牛津大学的“中国研究”到世界知名茶叶公司的TEA BUYER ——Bethan Thomas的中国茶缘

时间:2025-05-1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Bethan是世界知名的茶叶公司Whittard of Chelsea的一名tea buyer,她的工作就是每年穿梭于全世界各主要茶产区考察并负责采购各种茶叶。对于喜欢英式下午茶文化的中国茶客而言,当你在北京、上海或者成都的"艾薇塔"英式下午茶茶馆点上一壶Organic Earl Grey或者Darjeeling,约上几位好友慢慢品饮时,最初决定这壶茶的原料来源的就是Bethan这样的tea buyer

我和Bethan相识既是因为茶,也是因为同样生活在牛津的"学术圈",因为这位美女tea buyer还拥有牛津大学"中国研究"的硕士文凭,他的先生是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博士,恰好我在牛津大学的人类学研究所访学并研究茶,经我的合作导师介绍后很自然地便认识了。我们初次见面是在人类学系的办公室里,她带了全套中国的功夫茶具,在寒冷的冬夜里为我们泡起了来自武夷山的大红袍。

我们聊成都的茶馆,聊中国的几大茶类与著名茶区,聊大红袍与正山小种,聊她在福建农林大学学茶的经历……Bethan娴熟的泡茶功夫令我这个还算会泡茶的中国人自叹不如,只有坐在一边看她忙个不停。她对各种中国茶西湖龙井、白毫银针、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武夷岩茶等如数家珍,甚至于连不允许外国人进入的武夷山"桐木自然保护区"她也曾设法去过,正如一百多年前那位乔装打扮最早把中国茶引种到印度的植物猎人Robert Fortune一样。当我问她对桐木关的印象如何时,她连连赞叹"beautiful, beautiful place!"

当然,在世界知名的茶叶公司担任最重要的全球"茶叶采购"一职必须具备专业的茶叶知识和茶叶品鉴能力。为了系统的学习茶叶知识,Bethan曾经专门到福州的福建农林大学学习"茶学",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多处茶区实地考察。

肖:我很好奇你是怎样从牛津大学的"中国研究"转向世界知名茶叶公司的tea buyer的?你最早来中国是什么时候呢?

Bethan我的本科是学的历史,其中学了一点中文。在毕业之前,我来了一趟上海(2002),那时还只能说一点简单的中文。后来我在上海以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中文,我在上海待了一年半。这段经历让我喜欢上了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一种更强烈的感觉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于是一年半以后(2004),我申请了牛津大学的"中国研究"的硕士研究生。牛津大学的"中国研究"课程特别好,刚时刚好有一个和北京大学合作的项目,于是我在北京大学待了三个月,之后我去成都待了两个月做我的研究。

肖:为什么选择茶叶作为你的研究题目呢?

Bethan我在上海的时候注意到了中国茶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外显的一种文化符号。你知道英国人喝的茶质量并不是很好,我们都是用马克杯和茶袋。但我从小就喜欢茶,后来去了上海以后,发现即使是公交车司机都随身带着一个杯子,泡的是整片的茶叶而不是碎末的茶袋,所以我觉得茶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

肖:为什么选择成都而不是别的城市?成都其实并不像福建茶产区那么出名。

Bethan:完全是出于兴趣,我去过福建和杭州的茶产区,后来又去了成都。我发现成都的"茶艺馆"很有意思,当西方人到中国后,当地人都会介绍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茶艺,但实际上我发现这种"传统茶艺"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传统,内地从福建引进,而福建又受到台湾的影响。这就像现在英国,苏格兰男人们都以他们传统的格子短裙为傲,但实际上你去阅读文献的话,你会发现这种"苏格兰格子裙"实际上是一位英格兰人发明的工厂工作服。因此,当那些年轻的姑娘们在成都的茶艺馆学习茶艺时,她们当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传统茶艺"其实是来自台湾的一种现代发明。

另外,"茶艺"表演中的社会性别也引起了我的关注,比如源自成都的那种用长嘴壶表演的功夫茶艺,表演者都是年轻的小伙子,而在茶艺馆中泡茶的都是穿着旗袍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茶艺馆中的管理者一般都是男性,但泡茶添水的服务员都是女性。这和历史上成都的茶馆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以前四川的这些茶馆里端茶倒水服务的都是男性,很少有女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成都所谓的"传统茶艺馆",实际上背后包含一个变化的过程,包括社会性别、身体装饰、服务方式、管理制度等,我的论文就是围绕着这种历史性的演变而展开的。

肖:这和武夷山的情形也很相似,武夷山在民国以前管理茶园采茶的都是男性,因为采茶挑茶青实在是很辛苦的工作,女性的身体承担不了那样繁重的体力活,但是现在电视上的广告全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用她们的白皙纤长的手指在茶园里采茶。但你真正去到茶区,就会发现那些采茶人的手指黑黑的,因为这实在是很辛苦的工作。

Bethan:是的。当我在做这些研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中国茶更甚于学术研究,于是想要学习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想把这些茶叶知识带回到英国。因为很多英国人对中国茶存在误解:一说到中国茶他们想到的就是绿茶,但是英国人喝的那种绿茶茶包味道很苦很不好,他们以为那就是中国茶,他们并不知道那种茶只是很便宜质量很差的茶。因此我想把一些真正好的中国茶引进到英国。

肖:所以后来你就去了福建林业大学学茶?

Bethan:并没有直接去福建农林大学。我毕业以后在一家叫做JING TEA的公司工作了四年,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一个英国人,他在大学里学的是中医。我们公司在杭州有一个联系人,他也帮我们在云南、福建、台湾收购茶叶,我也跟着他一起收茶。这家公司虽然也经营印度茶,但主要精力是放在大陆、日本和台湾的茶产区。

后来我又去了另外一家印度人经营的茶叶公司Newby Tea,这家公司在印度和中国有自己的茶园和茶厂,但是他们想要更多的了解中国的茶产业,所以我在伦敦工作了一年后去了中国福建(2012)。因为我们公司想做市场调研看是否能把印度茶通过在英国的茶叶公司再卖给中国,由于中国是传统的产茶大国和茶叶输出大国,要进入中国市场非常不容易,因此我决定到福建农林大学进行专门学习。我和这所学校的本科生一起听课学习。刚开始的时候,我听不懂用中文讲授的课。但是那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我非常热情,对我帮助很大。这段经历对我非常重要,除了福建的乌龙茶和红茶之外,我还学到了其他关于白茶、绿茶、花茶的知识。这所大学的外国人很少,因此有时候课堂上我没听明白的,下课后我会和老师们单独喝茶交流,他们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

同时,他们也邀请我在学校里举办有关英国茶文化的讲座和组织英式下午茶会,我从公司带了英国的伯爵茶(Earl Grey)与英式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等,他们对英国的茶文化也非常感兴趣。后来我们的公司想派我再到新加坡,因为新加坡是一个连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欧洲的非常重要的区域,但是在那里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市场这一块,和我的兴趣不太一致。所以我还是回到了英国,经一个朋友介绍,Whittard of Chelsea正需要一名tea buyer,所以我就去了Whittard 工作了。对于我而言,这个工作很适合,而且离我居住的牛津也很近。

肖:我有一点不太清楚,我想很多中国朋友都和我有一样的疑问。Whittard是非常著名的茶叶品牌,在中国也非常地高端,茶叶卖得很贵。但同时在中国,像我的家乡成都还有一经营英国下午茶茶馆的品牌"艾薇塔",它的装修风格也是纯粹的英式下午茶风格,也非常高端,用的茶叶都是来自Whittard 的产品。这两家品牌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Bethan:"艾薇塔"是中国公司的品牌,而Whittard of Chelsea是英国公司。"艾薇塔"获得授权在中国使用Whittard的标识和产品,相当于Whittard在中国的"客户"。但它们和英国Whittard的店还是有所区分,因为在英国本土的Whittard产品更新非常快,经常变换口味,"艾薇塔"在中国开店是最近几年的事,有时候产品更新不及英国。

肖:作为一名tea buyer,你在Whittard的主要工作包括哪些?

Bethan:产品品种和口味的更新是最主要的一块。比如明年9月,我们要更新Whittard的产品,我们将引进新的一百种茶叶。我们从世界各地采购茶叶原料,既会有各种单独的茶叶品种,也会有各种拼配的新口味。

肖:在我的印象中,英国是世界上最擅长制作调味茶的国家。

Bethan:是的,我们有非常专业的人员,调制各种各样的口味,比如巧克力味道等等。并不像中国的茶那么传统和纯粹,但是这些调味茶非常受欢迎。所以明年9月在这批新产品上市之前,我要做很多工作,每天都要评审很多不同的茶,以决定这些茶是否适应消费者的口味,以及新产品的设计包装等。同时我还要负责Whittard的员工的茶叶知识培训,以便顾客走进我们的店里以后,店员能够向顾客们介绍这些茶的产地和特色。因为我们信不过那些网上搜索而来的信息,网上的信息很多都是错的,所以我必须要亲自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他们才能够给顾客提供正确的信息。

肖:你曾经去过武夷山桐木关,这太不寻常了。你知道Robert Fortune吗?

Bethan:当然知道,他是最早把中国茶引进到英国的植物猎人。所以当我在一百年多年后,沿着他的足迹到了桐木关,实在是非常激动。桐木关太美了,那些加工茶叶的青楼和竹林,那样的自然环境才能生产出那么好的茶。你知道英国人也爱喝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但我们买到的正山小种都是质量很差的,很浓重的烟熏味,就像吸烟的感觉。这与我在桐木关喝到的正山小种完全不一样,桐木的红茶味道非常纯正。

肖:你觉得武夷山的岩茶(大红袍)怎么样?

Bethan:和英国茶相比,非常不一样。尤其是"岩骨花香"的概念,好像你真的能从茶汤中品到那里的岩石、泥土和花的香味。但是很可惜的是,我现在还辨别不出"山场"。我知道当地有很多茶叶专家,他们喝茶时能够喝出这壶茶产自何处,什么时候产的,这方面我还需要学习。我对茶叶的了解是在较大范围对各种不同茶叶品种的全面了解,但并不像世代居住在某一茶产区的居民,他们对当地特产的某种茶叶的了解十分深入。

文图:肖坤冰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副教授,博士

文章为作者原创,《茶业复兴》首发,转载务必与我们联系。

邮箱:chayedajia@qq.com。如果觉得好,就点赞或转发到朋友圈。我们不会介意的。

相关标签:
中国 茶叶 英国 成都 牛津大学 武夷山 桐木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公司 艾薇 茶馆 茶艺 茶艺馆 工作 传统 产区 上海 台湾 研究 文化 卫生球 阎王 黄帝内经 难为 残砖碎瓦 莎翁 栓塞 Zeata 施甸县 饶平 景文 管家 阿斯 敲门砖 灾情 令牌 有房 积怨 护理品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