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人物

专访李乐骏:勇敢的心,不羁的梦想,跟有情怀的人一起前进!

时间:2025-01-2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一、读书毁了我?

之前,在很多场合都见过李乐骏。那时有"茶界四帅"的说法,而他确实长得俊朗。又很有才,证据之一,就是那次在海埂会堂,是巫娜老师的音乐会,我们在观众席上凝神细听。有一个环节,他上台致辞,居然理融辞畅,挥洒自如,直入昆明这个城市曾经的辉煌和文化底蕴。那时,他是光彩四溢的讲演者,我们是听众。但正二八经在一起聊天,却是没有。

于是约了李乐骏。地点是弘益茶文化中心的二楼,他的办公室。屋里四壁有书画,芳草环绕,当然最多的还是书,足足有四个大书架,还有许多书打了堆头,静静躺在两个书架之间,在灯光的照射下,明暗交替,指向一座座各有秉性的知识灯塔。

可以想象,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李乐骏拿起从台湾搜罗而来的酵素,放入昆仑矿泉水瓶中,摇晃,均匀,轻轻的啜一口:吴晓波直视着他,畅论历代经济的得与失,周重林拇指外翻,四指内推,聊起了茶叶战争;扎克斯摇晃着卷发,说起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乌克斯力图诠释的茶,就在他面前的桌上;木心语态柔和,谈论着文学回忆录;谭嗣同从历史小说中走来,那一代人的梦想与取义在他身上熠熠生辉……

李乐骏说起对他影响最大的十本书,有散文,有小说,有宪政,有哲学,有宗教,有茶文化,有脱口秀。初见面时,有人觉得他面嫩,确实90后的感觉,一通聊下来,满腹经纶,从此不敢小觑,皆说少年老成。

二、勇敢的心

近一年来,他多了许多身份,组织和发起了多个在茶界很有影响力的大型组织,李乐骏说,"我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大学毕业,在上海做了近两年的金融投资工作后,李乐骏回到昆明。尽管父母都是企业家,母亲进入茶行业十余年,旗下企业是大益集团全国最重要的的经销商之一,但他并没有想过会从事茶行业,也没有想到会做这么久。

茶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李乐骏看来,2009年对普洱茶来说,就相当于中国的80年代。在经历了2007年的市场大调整后,大家都在思考,普洱茶到底该往何处去?那个时候,普洱茶被资本认可,捧上了神坛,又迅速跌落下来,变得一文不值,大家都在彷徨,是不是普洱茶真的走到头了?

那一年,出于创业的热情,出于初生牛犊的勇气,出于投资经历的理性判断,以及对普洱茶健康价值、市场份额和卓越品质的综合分析,李乐骏觉得2007年的这次普洱茶"崩盘"事件,只是因为过度炒作带来的失调,普洱茶的市场远远还不止如此。当时,他决定逆势而行,正式进入普洱茶行业。

李乐骏觉得,要在昆明这个地方打下一个基础,来一个头彩,放一个重炮。于是,决定当年投资近3000万元筹建"弘益茶文化中心"。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一举措,因为在大家都在撤退的时候,这样大规模的投资行为,甚至有人讥讽说:不过一个富二代的疯狂行为!无疑于自杀!

此后,以该茶文化中心为平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和宣传,在"大益"这一圈层内至少释放一个信号,我们对普洱茶是有信心的。在市场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岔路口的时候,不进则退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选择前进。李乐骏说:"因为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展示信心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大你的筹码,加大你的投入。"当时,"李乐骏"们作为局部群体,选择这样的方式加大投入的时候,起到的效果无疑是好的。因为,这个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而冷静下来的部分人开始思考,下一步,我们需要用品牌运作,来让整个行业崛起、重塑尊严。

2009年,大益还正在建立授权专营店体系,市场销售形态相对松散传统。后来,大益各级品牌店在2010年、2011年快速落地,全国铺开,有了今天大益近3000家遍布大陆、港台、东南亚的专营店体系。

今天来看,弘益茶文化中心在2009年成立的价值,至少有三点:第一,它是一个信心的标志,它代表着云南人对这片叶子的信心。第二,它代表着文化对产业的推动价值的自我认同,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传播与传承。第三,它是一个品牌形象升级的体现。从大益在央视投入广告开始,到后续线下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这都预示着普洱茶行业将从一个草莽时代进入一个品牌化时代。这些,茶文化中心都参与其中。

设立了"弘益"之后,对李乐骏来说,最稳定的办法就是持续的经营下去。但2010年,他又"疯狂"了一次,他去了北京,是应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邀请,去参加大益的高管学习会议。会议上,吴远之先生第一次提出建立大益茶道院。几天的学习交流,北京瑞雪飞舞,大家兴致高时,在吴先生的带领下,来到圆明园采雪煮茶。一群理想者,在茶道思想里,显得天真而浪漫。会后,吴先生正式提出,希望李乐骏加入大益,负责筹建大益茶道院。关于建立大益茶道院的构想,李乐骏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当时,他也许没有意识到,一个茶道院的操盘手需要什么资历,而他将从以前的合作伙伴向企业伙伴转变身份,更重要的是,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弘益",还需要他的管理和照顾。

后来,李乐骏坦言,他是被吴先生的格局和情怀打动了。他们从北京开始的师友情谊,延绵至今。

在做茶道院的初期,大益集团内外都有持异议者,不是很理解。但吴先生显然是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的。在他看来,大益集团是基石,是第一层楼,第二层楼是大益茶道院,第三层楼是大益爱心基金,他体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感恩回报。三层楼的架构,分别是大益、大美和大爱。

李乐骏开玩笑说,我原来在市场,在第一层楼,现在来做茶道院,是上了一层楼。当然,他有自己的判断,做大益茶道院不仅对大益品牌有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文化对产业的助推作用提供核心价值。

当年,建立茶道院的消息就是行业的重磅新闻,很多人也许不理解这步棋的着眼点在哪里?而茶道院发展至今:第一,对大益的品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如果没有茶道院,对大益这个庞然大物来说,没法做到市场、思想和品牌的统一;茶道院对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在这里,用企业内训的概念和用茶道院的概念来做培训,显然是有云泥之别的。体系从来都不是容易建立的,但一旦成型,自是根深叶茂。

做了茶道院之后,李乐又参与了大益嘉年华大型品牌的筹备与策划。2011年是第一届,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高举高打,所以,那一年的主题是"发现茶道之美"。这一届活动非常精彩,中日韩三国的茶艺师齐至,办了一场现场有翻译的"三国"茶道论坛。当时,去了600多人,尽管可能对日、韩的茶道茶礼看不懂,但现场鸦雀无声。

回忆起这段经历,李乐骏说,"做嘉年华那段时间,一个多星期最低限度睡眠,像是梦游,但做起事来,打了鸡血一样。"在嘉年华中,他们还策划组织了首届中国茶生活创意设计比赛,请了多位顶级设计师作为评委,全国征集了2000多幅设计作品,很多作品皆可圈可点;还办了首届茶生活创意摄影大赛。应该说,这些活动非常出彩。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企业形象的一种全新的路演形式,完全颠覆了企业品牌的一种常规的运营模式,走向了一种嘉年华,走向全民语境,全民狂欢。

三、跟有情怀的人一起前进

2013年,暂别了这些之后,李乐骏来到商学院读书,研修管理学,他觉得自己应该静下来思考清楚一些东西。在读书期间,无意中上了一趟庐山,参加了茶界著名的"庐山会议"。李乐骏说,"我原本以为只是去泡泡温泉,那知到现在也没有下来"。2013年始,李乐骏和张卫华,吴军捷,王琼,周重林等众多茶人一起,发起成立了:中华茶馆联盟。这一个基于中国茶业最广泛终端的联盟组织的成立,让中国茶界看到了集合资源,抱团发展的大前途。自那一年后,茶界谈的最多的词语变成整合与抱团,各种联盟多了起来。可以说,2013年,是中国茶界的联盟年。

"当你站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去思考一个产业的时候,会带动出一些新的想法",李乐骏坦言,原来,他认为自己在所在的圈层优秀,盘子也大。出去之后,才发现外面也有一大群很优秀的人,发现了百花齐放的一面。当时,大家都想着,能不能为中国茶业发展作一些实事。

在茶界做事情是不容易的,年轻人在茶界做事更不容易。第一,在面对一个产业的核心利益的时候,能不能真正的团结起来,一起做大做强。第二,是人才结构的问题。像今天互联网行业一样,每天都涌现出很多青年英雄。但在茶行业,我们把水沸腾的速度还不够,英雄站起来和倒下去的速度都不够。如果茶行业,没有年轻人在其中角力,这是一种人才瓶颈。年青人需要崛起。第三,对于茶的推广的方向性有待商榷,市场喜闻乐见的方式不多。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丰富性也不够,茶应该还有更多的面貌没有出现。

李乐骏说,一路走来,有压力,有焦虑,有时,还有年轻人的愤怒。但茶是会改变一个人的,而且这种改变是多面性的。也许,我们在这个行业是作了一些事情,有人会认为,是我们改变了这个行业,但实际上是这个行业改变了我。

我问李乐骏,面对这些压力,你解决困难的逻辑是什么?

他说,首先,因为我的家庭,父母很支持,这个不用讳言。他们是很好的父母,也是很卓越的企业家。所以,一方面支持自己的下一代人去做这样的事情,一方面他们知道这代表着未来。其次,虽然觉得艰难,但也乐在其中。因为,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来讲,可以参与和改变的行业是不多的,但茶行业就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们希望把更多的机会,展现在更多优秀的年青人面前,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其中。我们年青人不要妄自菲蔳,要勇于投身这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三,我们年青人进入茶业的时代,就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放得开,不要去管茶业是不是应该这么做,必须怎么做,而尽可能去想,它可不可以这么做。要在观念上进行颠覆。因为每个茶业兴起的时代,都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陆羽、赵佶、朱权他们都是改革家。而我们今天,一方面要传承,一方面更要改革,要有一群变革者,这个行业才会改变。

确实,我们今天喝茶、做茶再热闹,但80后,90后,甚至00后如果对茶叶不感兴趣,那我们整个产业在将来,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缩水?今天茶业做得再好,但是如果没有传承人,那将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接班人都找不到,你怎么办呢?换言之,青年人对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那它实际上就需要社会化的组织来推动。

当时,国内茶业的组织有很多,但没有一家是针对年青人的。所以,在2013年底,在创立了中华茶馆联盟之后,张卫华,周重林,李乐骏诸人相聚武夷山,又生出了一个新想法,他们想着成立一个机构,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公益组织,用以推动年青人关注茶、热爱茶,一起去推动茶行业的发展。于是,有了今天的华茶青年会。

李乐骏说:我不相信成功学,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成功学的话,就是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坚定自己。最重要的是,在前行的过程中,同行的人会越来越越多,那些有共同情怀的将聚集在一起。对于有情怀的人,我从不设防。

2014年年10月中旬,李乐骏与周重林合著的《茶叶江山》即将出版。李乐骏说,我是学传播学的。我们认为,茶叶在文字上的表达,应该可以达到一种新的高度。而中国文化中,可以最大限度去包容的,我们认为就是家国情怀。如果一件事情能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那就是大思想,大格局。

在了解茶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茶是最好的寄托体。一杯茶中确实有一个家国,有一个江山。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考察,去梳理和讲述这个故事。它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们也坚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来思考和进入这种情怀。昨日的江山和今日的茶,历史的观照和现实的展开,会不会有重叠?

上山的时候,也许很孤独,但当你到达山峰下山的时候,人会多些。因为,能上到山顶的人,都不容易。再往前走,人会越来越多。李乐骏说,这是一种情怀的认同。从北京到昆明,从江西到庐山,从厦门到武夷,从内蒙到西藏,跟有情怀的人在一起,让天下情怀,尽在中国茶中。

图文\李明,茶业复兴编辑,微信号:Lust2013。《茶叶江山》封面图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题图和尾图由李乐骏提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业复兴》立场。

本期由轮值编辑室「李明茶企业与品牌工作室」编辑,宣传合作,采访报道,请加Lust2013

♂《茶业复兴》版权遵循CC许可,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给《茶业复兴》投稿或建议,请发送文图至chayedajia@qq.com,如果你喜欢,请分享到朋友圈, 查看《茶业复兴》往期文章请登录搜狗搜索茶业复兴。

♂《茶业复兴》是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孵化出的自媒体平台,是茶界极少数坚持原创的微刊,目前已有3万多名订阅用户以及近300个微信交流群、数百家免费"蹭茶点"。茶人兴则思想兴,思想兴则茶业兴。

♂《茶业复兴》战略合作单位: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51普洱网、云南南涧茶厂、宝和祥茶业、云南兰茶坊生物产业、版纳龙成茶行、江南收藏、云南吉禹传媒、丽江秋月堂、勐海益木堂、杭州泊园茶人服、北京励智投资有限公司……

♂授权传播矩阵:51普洱网(昆明),1510tea(北京),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孵化项目《茶膏网》(www.chagao.cn)。

相关标签:
茶业 茶道 行业 普洱茶 中国 复兴 弘益 情怀 时候 重林 昆明 茶文化 年青人 品牌 就是 家国 江山 产业 市场 云南 一审 古色 西边 喉结 义学 世孙 难解 帝淳 俄文 舆论 商品经济 万籁 机智 宜居 访谈 静美 龙乡 粗笨 世之才 明辉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