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茶史│茶诗的起源——《诗经》

时间:2024-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诗歌是现实最敏感的神经。当南方嘉木以绿意盈盈的佳叶滋润我们先祖的生活之时,诗歌在神游万仞的文学的王国里,率先闪现出茗茶的绿色身影。茶与诗歌的联姻,使大千世界中茶这个自然物件陡然升华到一个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为愉悦的审美体验的极美的天地。

据现存文献记载,我国最早有关""的文学作品暨茶诗,可以追溯到中国诗歌的开山之作--《诗经》。《诗经》中有少量作品提及""这一新鲜物种,记载的是""最初的名称:""""字当时尚未定型,但它所代表的内在意蕴却已确立。《诗经》的""诗句从采茶到饮茶开始有了一个初步的描述,语言简洁,叙述粗略,开启了中国茶诗暨茶文学的历史源头。其后,秦汉三国长达数百年,虽有关于茶事的记叙,但作为两汉文学巨制的《乐府》、汉赋及文人五言诗中均无茶诗。进入西晋,左思的《娇女诗》等作品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文学记载的最早的茶诗。至此,茶从自然符号的纯粹的饮品一变而为人为符号即文人笔下的创作喻体和情感所指。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从此称为《诗经》。约在春秋时代编定成书,共三百零五篇,分为""""""三类。这些诗篇产生于黄河流域等广大中原地区,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它广泛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生产和民众生活的情况。《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其他形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音韵自然和谐,写景抒情笔触生动真挚,有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经》对我国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谈到茶诗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认为其中""字即为""字之祖,故而有""字之诗自然而然就是茶诗。但也有持反对意见者,甚至举出诸多前人例证。现在一般认为《诗经》的创作时间距今大约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之时。而西周初年茶已用作贡品,这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有确切记载。虽说巴山蜀水是滋养茶树最早的土壤,《诗经》反映的主要是黄河流域的生活习俗,但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今山东境内) 就已出现了用茶叶做成的菜肴。《晏子春秋》中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茶的食用虽非现在的品饮,却可证明当时黄河流域已确有此物。

《诗经》中有""字诗句的诗篇共七首:《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豳风·七月》:"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豳风·鸱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忝稷茂止"

对于这些""字,专家解释各异。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 第一,""字作茅、芦之类的白花解,作田间杂草解,肯定非茶之说。如《郑风·出其东门》、《豳风·鸱鸮》、《周颂·良耜》。第二,""为引申义,因荼之味苦而引申出其他意义,如《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荼毒"一词虽然现在人人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其源头则是出自""。苦菜味苦,茶亦味苦,解释为两物之一,均可以通。第三,""字既可用"野菜"来加以解说,也可用""字加以说明。如《邶风·谷风》、《豳风·七月》、《大雅·绵》。这三首诗中的""字用"野菜"解释当然可以通,但是若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联系史学家、文学家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说,这三个""字用""来解说似乎更合乎事实。更何况,历来均将""字作""的古字。顾炎武说荼字自中唐始作茶,春秋之际至中唐之前,""字也可作""字解。而且《大雅·绵》中有"堇荼如饴"句,说明""虽苦却也有甜味,茶即是苦而后甜的。

所以,我们把《诗经》中《邶风·谷风》、《豳风·七月》、《大雅·绵》三篇视作茶诗是有道理的。

近年,有学者从《诗经》""诗句产生的物质条件、毛亨毛苌及郑玄疏解""字所存在的知识上的局限和对""诗句整体形态的分析,尊古不泥古,把""字从误识中解救出来,认为""""至少有四层联系:第一,荼与茶具有同样的口感;第二,荼与茶的采摘方法相同;第三,荼与茶一样都盛开美丽的花朵;第四,荼与茶一样都具灌木形态;至少说明""中有茶。因此判定,《诗经》中的""诗句是茶诗的起源。

文章为弘益茶道美学责任编辑三年整理

叶慧美 弘益微茶师

相关标签:
诗经 大雅 黄河流域 诗句 诗歌 谷风 中唐 宁为 桑柔 弘益 东门 郑风 我国 源头 总集 文学 生活 国志 作田 野菜 茶砖 花籽 原纸 洗劫一空 峭壁 排兵布阵 富贵荣华 云元谷 莆田市 米黄色 澜沧江 龙潭湖 意下 产品系列 综上所述 地产 泛泛而谈 冰洁 蜀眉新竹 拉贡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