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磨黑古镇——茶马古道第一镇

时间:2025-05-10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20131月,经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研究同意,决定授予宁洱县磨黑镇为"中国茶马古镇第一镇"。此前,这个位于宁洱县东北部的乡镇"名片"上已经有滇南盐都、丽人故里、革命老区等"头衔",成为"第一镇"使这张"名片"更加有分量,也使得将磨黑镇逐步打造成为旅游文化名镇这一规划更加底气十足。

  脚尖不闲,舌尖很咸

  磨黑镇距普洱市区60多公里,距省城370多公里,昆曼大通道、普大高等级公路和即将建设的泛亚铁路中线穿境而过,境内高速公路段有3个出入通道,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如果说现在便利的交通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那么历史上的交通功能则是旅游的资源条件。

  磨黑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有太多匆匆的脚步由此经过。历史上,从内地和藏区来的商贾、马帮要进入滇南和东南亚都必经磨黑,它是连接边疆和中原及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咽喉要地。这里气候湿润,适合茶生长,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伴随着普洱茶交易的兴盛,磨黑古镇日趋繁荣,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南来北往的马帮客商进进出出,热闹非凡,他们在这里休整、销售、采购,磨黑古镇因此成为茶马古道的重镇。而马店、商铺、古宅、古桥、古道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至今保留较为完整,可以说"中国茶马古镇第一镇"的称号既是对磨黑的历史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当代完整存在的肯定。

  走过这里的脚尖不闲,但经过这里的舌尖却是咸的。磨黑是傣语音译地名,磨为""、黑为"",即盐井之意,因此这里是因盐得名。这里早在汉朝时期就开采盐矿,元、明、清时期设盐政,民国时期设盐政公署。期间,清雍正三年扩大生产规模,大量生产食盐,此后一直是食盐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云南的四大盐矿区之一。清代宁洱生员徐太和有《盐井》一诗:盐洞深无际,开采已有年。人随灯入地,鎚振响惊天。井近各分工,厢长级欲千。东升红日后,轱辘运绵绵。

  在旅游产业中,磨黑的盐可以成为视觉和味觉两种资源,一方面因为历史悠久,可以供人做一次历史的漫游,存盐、制盐等都大有看头;另一方面云南的诸多美食都依赖磨黑盐,因为磨黑盐味纯、杂质少,是宣威火腿、石屏豆腐、磨黑烧烤的最佳绝配。

  老地方,俏佳人

  磨黑既为古镇,其实就是一个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老地方,这也是将磨黑镇打造成为旅游文化名镇的重要资源。

  漫步古镇,有几个地方是不能不看的。刘氏民居建于清朝末年,是典型的"三房一照壁"四合院,整幢建筑为二层土本结构,分为正房、左右厢房,房屋中的楼道均有木雕花门联,房檐门窗上布满各种动物和花草浮雕,其前方照壁上写有大红""字,中间是石铺天井,整个四合院古香古色、精致典雅。走马转角楼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46年,总建筑面积1672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43间。走马转角楼属三井四合院布局,内部有两重走廊相连,房屋间间相同,可以团团走遍每一个房间,故名。整座建筑设计精巧、威严而有气势,是磨黑较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另外,这里还是革命老区,有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磨黑中学和"四位一体"领袖纪念碑等。

  在这样一个"老地方",居住着哈尼、彝、傣、回等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也正是这样的文化之中,诞生了一位俏佳人---杨丽坤。

  杨丽坤是彝族,着名舞蹈演员,电影演员,主演的电影《五朵金花》和《阿诗玛》已经成为难以复制的时代经典,曾在亿万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杨丽坤本人在1960年凭借《五朵金花》荣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银鹰奖,2006年被云南省授予"云南文学艺术卓越贡献奖"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共和国60年来最美丽的12"中的第三名。因此,磨黑有杨丽坤故居和阿诗玛广场,供人们追忆这个美丽俏佳人。

  有如此丰富的资源,"中国茶马古镇第一镇"磨黑镇的下一站---旅游文化名镇应该说是基础坚实。加之宁洱县旅游文化产业布局的重点是三山、一府、一镇、一村,其中的"一镇"就是指磨黑镇,有资源、有政策、有措施,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涌进磨黑,推动磨黑的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关标签:
宁洱 古镇 杨丽坤 旅游文化 阿诗玛 茶马古道 中国 俏佳人 金花 云南 四合院 盐政 资源 云南省 滇南 盐井 交通 地方 照壁 角楼 资金流 一重 联络部 原原本本 失之千里 当代人 分社 天遂人愿 非下 奥园 淮南 婢女 胡椒粉 血细胞 爱生 立意 钢斧 福字 梵净 黄花岗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