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茶灶笔床犹自随

时间:2024-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中国是世界上产茶最早的国家,世界各国茶叶栽培和制作技术均由我国传出去。因此中国也就有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近些年来读书,比较留意中国文人及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议论和描写"茶文化"的。从中发现中国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之流逃避现实,终日清谈,不仅饮酒,还喜欢喝茶,品茶赋诗。敬茶成为当时交游的礼节。

唐代天下一统,息武修文,整饬文化,重视农桑。茶叶生产大发展,茶文化随之兴盛。不仅有陆羽《茶经》问世,文人名士也青睐茶饮,研讨茶事。诗人李白不仅有"诗圣""酒仙"之名,也是一位品茶行家。他在安徽期间,常坐在敬亭山饮茶作诗,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润肌骨。从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短短八句诗,把茶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能、制作方法,描写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可见,他对"茶"是甚有研究的。
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烩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他写商女的怨怒,就牵涉到"茶"的经营。他写道:"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古代属饶州府管辖,是江西的产茶重地。据《饶州志》记载:"陆羽住余干时,曾品评当地之'越水',认为可作蒸茶与烹茶。"可见陆羽也很看重余干、浮梁的的"茶"与"水"。唐天宝年间,从浮梁运销到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十几万驮之多。白居易笔下的商人,到浮梁买茶,当是这支运茶大军中之一员。

宋代文人墨客更是饮茶成癖。大诗人陆游常常是带着茶具出行。他诗中有"茶灶笔床犹自随",当是写这种境况的。在他的诗集中,写到茶的诗,就有二百多首。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常以茶会友。相传他蜇居故里期间,曾在家乡蒲家庄大路口摆茶摊,招待行人驻足、聊天。他"以茶换故事",终于使他写成了不朽名著《聊斋志异》。
从《红楼梦》对茶的描写来看,曹雪芹也是对茶道甚有研究的小说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以及其他几回,多处描写茶道和品茶的情节,贾宝玉的"四时即事"诗四首中,有三首写到茶,可见作家对茶道甚有研究。

到了近当代,文人学士乃至政治家也都重视茶文化,把"茶"作为酬祚的重要手段之一。鲁迅先生喜欢品茶,他在书房里往往是左手握着烟斗,茶壶伴在身旁,右手不停地挥笔疾书。郭沫若喜欢饮茶酬祚。他在湖南品尝了当地新产品"银针"名茶后作《初饮高桥银峰》,以资祝贺,抒发情怀。毛泽东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这是他对柳亚子先生1941年《寄毛主席延安》一诗中"粤海难忘共品茶"之句后的回应。也表达了毛泽东对饮茶的记忆和"茶文化"的感怀。人民作家老舍先生生前甚喜喝茶,而且留下了著名剧作《茶馆》,为中国的茶文化树立了一座丰碑。
时下市场经济,盛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什么事物都贴上"文化"标签,以图提高"品味"。有许多值得探讨。但对"茶",标之为"茶文化"是当之无愧的。历代文人的诗文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

相关标签:
茶文化 浮梁 陆羽 中国 余干 粤海 贾宝玉 文人 白居易 诗中 茶道 茶叶 先生 红楼梦 毛泽东 诗人 商人 小说家 修文 蒲松龄 热量 餐点 小艺 兰若 家主 经线 选茶 方圆茶业 藏茶坊 黄巍 气候 雕刻机 春温 苟进 亲力亲为 邱氏 环境卫生 豪府 界碑 香蒲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