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幽幽栀子香,翩跹黄芽来

时间:2024-05-04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六月的风软软润润,带着一丝栀子的清甜香味。阳台上拾掇出一片小天地,安插下一张小桌。一盏白瓷盖碗,盛着一撮青中透黄的茶叶,在匀净的天光中,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朋友贻我黄芽茶。在"黄茶绿茶化"的市场趋势下,真正的黄芽,实在难寻,这一款霍山黄芽,粗看也是用了绿茶的制法,心中稍觉遗憾,心内是十分眷恋黄茶那明亮汤色和甜润口感的。
感念朋友的心意,在白瓷碗中细细品鉴。干茶色泽深绿,花香之中带着淡淡的板栗香。润茶后,栗香益发浓郁。徐徐注水,茶叶在盏中翻飞,明净的黄绿色茶汤,浓郁花香和栗香在空气中缓缓地晕了开来。
浅浅地抿上一口,茶汤于舌尖滚上一滚,滑进喉咙,回甘很快,花果的甜香都凝在了唇齿间。二泡滋味益浓,回味悠长。叶底嫩黄,似兰花般舒展。瞬间便对这霍山黄芽充满了感情。似仙子翩跹而至,于雪白栀子之中,一扫六月初夏的溽热,叫人周身清凉通泰。
捧盏在手,余温犹在,温润的香味,叫人遥想其生发之所。
霍山县处大别山腹地,清光绪《霍山县志》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史记》中就记述着:"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霍山茶叶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
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
明代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一生嗜茶爱茶,每到茶叶生产季节都亲自参与制茶,品茶。著有焙茶一绝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诗中清晰地描绘了当时霍山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繁荣景象,家家户户制茶爱茶之情跃然纸上。
霍山黄芽现产于佛子岭水库上游的大化坪、姚家贩、太阳河一带,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坞、金山头;上和街的金竹坪;姚家贩的乌米尖,即"三金钱乌"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产区地处县境西南的深山岖,可谓"山中山"。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嶂,山高林密,泉多溪长,三河(太阳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一水(佛子岭水库)浩森。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生态环境优越,适宜茶树生长。
不知所喝之茶产自哪里?在探查资料之余,才发现自己喝的确是"黄茶"无疑。虽然这一款霍山黄芽外形接近绿茶,但黄茶与绿茶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闷黄"工序,使其叶片中叶绿素破坏,酚类物质发生氧化。氧化程度不同,变黄程度就不同。
闷黄工序中,"闷堆"技术有几种形式:杀青后趁热闷堆,如台湾省黄茶;揉捻后闷堆,如黄汤;初干后闷堆,如黄大茶;纸包低温闷黄,如君山银针;薄摊闷堆,如霍山黄芽。采取不同的闷堆技术,芽叶变黄程度不一样,形成黄茶品质也各有不同,这霍山黄芽在黄茶中的变黄程度算是轻的一类,因而品质更接近绿茶。
形似绿茶,却不若绿茶性寒,对于喜欢绿茶又受不住其寒凉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心内益发感谢赠茶之人的体贴细致。
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幽幽栀子香,翩跹黄芽来。若能于长夏之中,得一壶闲茶消用昼,实乃人生一大乐事。这一份霍山黄芽,真真解了我今夏的"茶荒"了。

相关标签:
霍山 绿茶 茶叶 佛子 大化 栀子 太阳河 物质 程度 不同 姚家 茶汤 名茶 其生 酚类 霍山县 通泰 茶多酚 品质 中富 雷山县 一般地说 粗脂肪 云端 数据统计 又名 北京城 深宅大院 契约 朱楼 会议 触觉 饕餮 犀角 美意 布席 承包者 萧山区 老远 枫林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