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乐古镇素有茶马古道第一镇之称,又因为这里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的发生地,而得到了一个富有浪漫特色的名字"私奔古镇"。横跨在江水之上的石桥,古旧的青石板街巷,以及盘根错节的老榕树,都满足了我对于古镇的幻想和期许。
平乐古镇位于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和巴蜀地区的其它古镇一样,拥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集镇。白沫江平静的穿镇而过,把古镇分为东、西两岸。 相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深居闺中的佳人。一次,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让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到成都。卓文君知道她的父亲在北出成都的陆路上防守严密,便与司马相如出南门迂回到平乐,趁着夜色顺江而下,由水路潜入成都,最终成就了这段千古佳话。而当年二人上船的码头,就被后人称为了"私奔码头"。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虽然只是一段残破的石头台阶,但是站在这里,读着这段历史故事,还是颇有趣味的。当地根据这段浪漫的故事在古镇开发了"爱情十景",不过在我看来,其他那些为了开发当地旅游而弄出来的噱头,选不及古镇本身散发出来的原汁原味的气息更加吸引人。 连接东西两岸交通的有两座桥,上游是乐善桥,下游是兴乐桥。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七年采石,到竣工时整整花了十年时间。它属于七孔石桥,有"邛南第一桥"之称。 整座桥都是由红砂石做基础建造而成,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采用尖锥形,当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显示了古时筑桥人的智慧。 兴乐桥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桥头那棵遮天蔽日的神树--黄桷树,神树已经有1500年的树龄,几乎和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样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家里的孩子拜寄与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子或干女儿,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去平乐的时候还是春天,细嫩的叶芽刚刚发出,让这棵老树浑身洋溢着春天特有的生命力。楼阁上喝茶的人们懒洋洋的享受着四川盆地难得的太阳。 江边还生长着很多老榕树,树龄都超过百岁。我最喜欢的,是在一棵老榕树下的茶馆。 而也有的古榕树则斜斜的穿过街巷,伸展着的枝桠似乎是在庇护着生生世世在这里居住的人们。 古镇里的古戏台早已人去楼空,墙上的彩绘已斑驳不堪,不过依然可以遥想当年这里的热闹与喧嚣。 同所有被开发的古镇一样,平乐古镇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街上,分布着众多商铺。不过幸运的是,这里的一切并非像国内其他一些古镇一样是人工打造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从历史中一步步走过来的。虽然有部分商铺已经成为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商铺,但其间也不乏老茶馆、杂货铺、药材铺、铁匠铺等众多老铺。 这些老铺依然保留着最初的摸样和最传统的手艺。也有店铺已经针对游客制作一些手工艺品,这种编制的草鞋是最常见的。虽然如此,但这些店铺还是给人一种很质朴的感觉。 离平乐不远,便是大片的竹海,因此竹编工艺是这里的一个特色。这些极富当地特色的瓶子、杯子都是用竹丝编织而成的。 古镇中有一些街道是完全属于当地居民的,门前晾着衣服,大笸箩里晒着干菜,孩子们在路上玩耍,让然感到这里不是游客的古镇,而是他们的家,也正是因为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古镇上的人,才让古镇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勃勃生机和迷人魅力。 每个古镇都在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与古镇民居的保护中挣扎着。在古镇的边缘,人们盖起了新式的瓦房和楼房,在更加宽敞明亮的房间中居住。而在古镇中间,人们依然只能在旧式的低矮、阴暗的房子中居住。 作为一个旅行者,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古旧的房屋,体会古镇的原汁原味;而作为当地居民,希望的是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如何保护,又如何发展,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