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论孔明兴茶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象明是个彝族乡,西面是1788.2米高的孔明山。倚邦的茶出名,清朝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这样的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遣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蛮砖茶农说,诸葛亮班师回朝,当地濮人跟随,诸葛亮命他们睡觉头朝下,马向南拴,可他们方向搞反了,掉了队。诸葛亮回头见他们没有跟上,就撒下3把茶籽。攸乐的基诺族说他们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行进中,诸葛亮突然不见了,找了两天才找到。诸葛亮不再收留,教他们种茶,让他们安居下来,以茶为生。慢撒(易武)茶山传说,易武汉朝就有茶,诸葛亮南征时教给采茶饮茶方法。当地茶农每年新茶开采前,都要置办祭品祭祀"茶王树",缘出茶树为武侯亲手种植。

倚邦属象明乡,我问乡长,诸葛亮南征是否亲自到过茶山。乡长笑笑,说他说不清楚,但孔明曾派人来过孔明山。沿着时断时续的石板路,遥望酷似武侯帽冠的孔明山,我们在寻找、探索一段1780年前与茶有关的历史。犹如古道被杂草荆棘埋藏一样,孔明施种的传说隐迹潜踪,难于琢磨。孔明山是一座石灰岩山,坐落在象明乡内革登古茶山附近,方圆10平方公里。旧传山顶上有一块平石为孔明当年祭风的"祭风台"。

建兴三年(225年)3月,诸葛亮军发成都,收复越巂郡,斩杀高定元,五月渡过金沙江,七擒七纵孟获,秋天平定南中诸郡,十二月统军回到成都。诸葛亮南征用兵前后仅11个月,时间上只能到达滇中地区。南中诸郡发难,并不包括西双版纳归属的永昌郡。由于零关道中断和越巂郡、益州郡及■柯郡相继叛乱,永昌郡同蜀汉失去联系时间长达10年之久。永昌郡地理位置特殊,上有澜沧江天险,下有哀牢山阻隔,区域包括现今的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怒江、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和大理的云龙县、永平县及巍山、南涧两县的西部地区,军事上易守难攻。益州郡大姓豪强雍闿和滇东大姓孟获差人游说永昌郡大姓功曹吕凯,诈言蜀汉将向南中征收300只膺前尽黑的乌狗、3斗玛瑙、3000棵三丈高柞木。事实上,柞木只有两丈许。郡吏吕凯和府丞王伉已知孙权遥授"为亮(诸葛)仇敌"的雍闿为永昌郡太守,不相信流言蜚语,同仇敌忾,闭境封关,拒绝同叛郡合作。诸葛亮南征,自然不会对永昌郡用兵。史书记载得很清楚,诸葛亮十分倚重吕凯,战后上表刘禅,"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执忠绝域,十有余年,雍闾、高定逼其东北,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见《三国志·吕凯传》。"委任吕凯为新置云南郡太守。

南征前后的蜀汉,可谓是内外交困,荆州丢了,刘备又病死白帝城。诸葛亮里里外外一把手,又要南征,又要辅政刘禅,出征前忙于军国大事,迂回走雷波、昭觉一线,没有过雅安正面攻击防备严密的大渡河,汉武帝时,由大理经永昌郡直达印度的博南山道打通了,但元江一线尚不通路,进西双版纳几乎要围着哀牢山脉转一个圈,沿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李仙江走,一来一去得两个多月,个人认为,诸葛亮没有必要,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排这一行程。

诸葛亮有没有到过西双版纳,疑问重重,为什么会有如此流传甚广的武侯遗种的传说呢?

诸葛亮南征时,曾任越巂太守的马谡进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长治久安之效"。诸葛亮自然明白"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的道理,"攻心为上"这一战略思想始终贯穿南征全过程和其后蜀汉对南中的统治。事实上,蜀汉面临的困难和现实条件只能"攻心"而没有别的选择,否则幅员广阔的南中将牵制诸葛亮大量的军马。

千百年来,哀牢山脉和元江阻断了南北信息的交流。庄蹻王滇和他的后代经略,南向疆域势力只发展到新平,没有将青铜器文化传过哀牢山。在中国考古史上,哀牢山以西普洱茶产区只发现氏族部落遗址。在漫长的岁月里,西双版纳各少数民族一直停留在原始宗教阶段,信奉祖宗、火神、树神和崇拜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不知道山那边还有道家儒学。诸葛亮未涉足滇西,土帅孟获的哥哥孟优却到了巍宝山(今巍山)出家,传授天师道,永昌郡开始有道教传入。道家来是来了,但滇西南少数民族精神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以巫术为主的原始宗教。巫术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信仰和后世天文、历算、宗教的起源,其早期强大的权力和影响力随着更高层次文化和宗教的不断进入逐渐缩小。

九隆传说是永昌郡辖区内流传最广最古老的神话。哀牢山下居一妇人名沙壶,捕鱼为生,一日于水中触一沉木,竟中孕,怀胎十月产十子。后沉木化为龙,问沙壶,你为我生的儿子呢?九个儿子吓跑了,只有幺儿元隆未走,留下来陪伴龙。九兄长佩服幺弟能与龙言,足智多谋,共推为王。哀牢山另有一家人生有十女,被元隆兄弟娶为妻。他们世世相继,分置小王,或邑居平地,或散在溪谷,有的被山川深阻,绝域荒外。诸葛亮充分利用了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最具影响力的传说,亲手绘一幅巫画。他"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见南中志)"龙是夏民族的图腾,九隆神话和"龙马蹄迹"的传说(见文化志)与之竟然一脉相传,表明都是龙的子孙。诸葛亮巧妙地从精神上控制了边地少数民族。

先进新颖有价值的强势文化必然影响和吸引少数民族弱势文化,这是人类文明演进中极其自然的过程。弱势文化在吸收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自身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诸葛亮南征和蜀汉成功地统治南中38年,是汉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全面系统地影响滇西南思想意识的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和改变了落后原始宗教的存在。蜀汉立法施教,礼仪道德、赏罚分明,以精神为主武力为辅,成功地控制了南中地区,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代以后,云南各民族对孔明的崇拜有增无减,成为云南历史文化引人注目的现象。在云南的21个府州中,有13个府州建有武侯祠,附会南征而修建和命名的营、寨、碑、井、泉、山、塘、水,全省随处可见,连基诺族的屋顶都相传得形于武侯的帽子。举例来说,巍山县庙街乡有个系马庄,村边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直行书写的三行26字楷书铭文,"建兴元年(223年)春,诸葛孔明征孟获经过蒙郡(今巍山),前部先锋将军关索系马。"从字迹和时间上看,铭文肯定是后人所刻。诸葛亮南征发生在建兴三年(225年)春,不是建兴元年。康熙(荣化府志·古迹》载,"系马桩,城北三里许,有石桩屹立路左,相传汉武侯遣前将军关兴徇蒙,系马于此。"碑文把关兴改为关索。历史上并无关索(关羽的三儿子)此人,诸葛亮征孟获也未到过滇西。关兴是否到过滇西,历史未作定论。系马庄(桩改庄,云南用村不用庄)村名,即由关兴系马于石桩的传说而得名。诸葛亮未到达地区以传说为特征的"遗址遗迹",比实际到达地以史料为基础的遗址遗迹多得多。诸葛亮的"攻心"战役大获全胜,在短短的时间创下了世界征战史上令人叹服的奇迹。《蛮书》描述过,夷人从很远的地方见到武侯祠,虔诚地翻身落马,小心翼翼地徒步牵马通过。从怒江丙中洛通往藏域的茶马古道边,坐落着一个二十来户叫秋那桶的怒族小村庄,村中最大的建筑是一座简易的天主教堂。我问村里长者祖上改信洋教的缘由,他说洋传教士告诉怒族,耶稣是孔明派来的。

战事结束,诸葛亮在永昌郡新置南涪、永寿和雍乡县。三县中,统辖西双版纳的南涪发展茶叶最得力,说明诸葛亮对南涪的经济结构调整有过特别交代。滇西南澜沧江流域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发现的种类和规模凸显于世界。以景谷为例,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小黑江上游、景谷河东山及威远江下游的高山地带,生长着成片的野生茶树,面积约5000余亩,混生于深山密林中,自成茶林群落。据景谷县志记载,景谷人工栽培茶叶只有200多年历史。原永寿县周围地区野生茶树群落分布也很广,但人工栽培茶叶历史却不太长。普洱县宽宏乡栽培茶叶始于唐代南诏时期。云南茶叶"兴于汉",种植集中发生在西双版纳地区,传说和事实都证明孔明兴茶于西双版纳区域。各地的传说,折射出诸葛亮"安定后方,以图中原"为主旨的发展经济思路和布局。在哀牢山以东地区发展粮食生产可调运入川接济,因而从不足二十万人的永昌郡移民数万(近十万)至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原益州郡参加屯田生产;在哀牢山以西地区,特别是边远的西双版纳,发展粮食生产无法调运出山,对蜀汉大业无济于事。尽管景东、景谷和镇沅自然条件也适合种茶,但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巍山,畜力运距短,在当时发展粮食生产和其它经济作物对社稷和民众收益比茶叶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当然知道滇西南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故鼓励偏远的西双版纳留下的少数民族发展茶业生产。未走的人当然睡反了方向,遗憾地掉了队,最终按诸葛亮的安排以茶为生计。诸葛亮主意多多,他没到过博南山边的兰津古渡,却能教人们在石壁上凿牛鼻洞穿索吊桥。《云南通志》(卷二)有记载道:"其穿索石孔,孔明所凿也。"

倚邦茶山,人称有小叶茶,考察时,注意采标本,回到昆明,罗明带我去拜会他父辈的同事、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老人用放大镜仔细察看了我们带去的样品。张教授多次考察过象明、倚邦一带的茶山。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一般来说,茶叶界将叶面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为小叶种,将20-40平方厘米内的称为中叶种,将40-60平方厘米内的称为大叶种,将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为超大叶种,但叶面大小只是一个参数,不是品种划分的绝对依据。同一品系的多元性状,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云南少数民族认识、发现、筛选和种植茶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交通与外部完全隔绝的状况下,这个过程是独立完成的。人们用了几千年时间,从众多的野生茶树中挑选了最适合人类饮用、茶类物质最丰富的普洱茶种。从植物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一个品系拥有的多元性状越繁多,除了证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外,还证明了种源结构丰富多彩和种系发展源远流长。多样性的云南大叶种群落成员,全面反映了云南众多的野生茶树和丰富的茶缘植物的历史和现状,证明云南处于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组织"孔明兴茶"1780周年纪念活动的专家张顺高先生说,"孔明兴茶,是推广,是商业栽培。不是那时云南人不认识茶,而是孔明看到了当地茶叶资源的民生价值,在山区百姓中推而广之,开始了商业栽培,若把孔明兴茶错误地理解为老百姓原来不认识茶,孔明教了才认识的,就大错而特错了,云南茶史就要从远古退到汉末了。" 二是茶种筛选积累的过程消失了,三是分布滇西地区以云南大叶种性状特征为主的栽培型茶树种群是如何出现的都成了问题。

六大茶山处于多种地质构造带交织复合的地区,特别是易武处于三条地震断层交汇点,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地壳演变图像。倚邦的地质年代为侏罗系,形成于 1.37-2.05亿年前;象明的地质年代为三叠系,形成于2.05-2.5亿年前;易武的地质年代为石炭系,形成于2.95-3.54亿年前,东面是二叠系,形成于2.5-2.95亿年前,西面是三叠系;攸乐茶山则处于侏罗系和白垩系(0.65-1.37亿年前)之间。有趣的是,南糯山、贺开、班章和澜沧县的景迈全部处于喜马拉雅期侵入的元古界地质带,形成于5.43-25亿年前。六大茶山的年平均风速是每秒一米,其他古茶园的风速每秒二米。其他古茶园和攸乐茶山处于全年无霜区,而五大茶山每年一月有霜出现。五大茶山的雨季于四月中、下旬开始,其他古茶园开始于五月中、下旬;年降水量也有区别,五大茶山雨季降水量1,250毫米到1,500毫米之间,干季270毫米到320毫米之间,其他古茶园雨季1,000毫米到1,250毫米之间,干季150毫米至 230毫米之间。从年日照时数来看,五大茶山介于1,750小时至2,000小时之间;其他古茶园介于2,000小时至2,250小时之间。

一千七百八十年前,诸葛亮指挥三路大军南征,先后平定越巂郡、■柯郡和益州郡,为"执忠绝域"十年的永昌郡解了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习俗产生了空前未有的深远影响。今天云南普洱茶产区格局的形成,是孔明南中经济布局的一部分。云南在蜀汉时期发展茶叶生产的区域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同属于南亚热带气候。二是同属于湿润区。三是年辐射总量每平方米5,500兆焦耳。四是土壤分布基本为赤红壤。五是年平均气温18度,日平均气温大于10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度。蜀汉时期离雅安蒙顶山吴理真人工种茶时间不久,社会饮茶尚未成风,南蛮濮人还在冥顽中摸索,云南茶叶栽培还处在少数民族自用阶段,诸葛亮高瞻远瞩,顺天时,依地利,因地制宜号召边陲荒域发展茶叶经济,规划了普洱茶历史上和今天的辉煌。

相关标签:
诸葛亮 孔明 南征 茶山 永昌 云南 蜀汉 西双版纳 南中 哀牢山 茶叶 武侯 吕凯 少数民族 茶树 滇西南 滇西 地区 大叶 太守 尊盛 绚丽夺目 女真 神牛 名头 艺美 龙城 光棍村 文版 贵州人民出版社 精神不振 常年累月 马市 古名 封皮 谭晶 迪布 表演唱 蜜汁 雅安茶厂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