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茶度有缘人

时间:2025-05-0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世间万物,大凡牵扯到"缘",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喝茶的人何止亿万,但是结下"茶缘"的,为数却不多,这是曹鹏的观点。细一琢磨,很有几分道理。

  茶,并不高贵,就在寻常百姓家。"柴米油盐酱醋茶","粗茶淡饭"是也。古往今来,喝不起茶的人似乎没有。但要把喝茶当成一种享受,上升为一种艺术,进入一种哲学范畴中的悟道,当是在经济发达、国富民足之后。茶艺之所以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首先在港台与新加坡等地兴起,就是缘于他们首先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如今,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度绝迹的茶馆茶楼在华夏大地开始出现,并很快从南到北席卷城乡各地。自古国盛茶运升,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功夫茶话》用曹鹏自己的话来说,是纯粹的"计划外生育"。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他有一段时间的闲置期。脑子一闲,一念之差就误失在茶学的天地中。他在习茶上下的工夫实在不少。旁的不讲,单是资料与专业图书报刊的收集以及研读,实在不比任何茶学专业的研究生逊色。68篇文章,是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的,称得上是"功夫文章"。他力争每篇都要有点儿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个观点、一句话。读完全书,信然。其实,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君不见当下有多少所谓的学者名流的大作,虽然卷帙浩繁,竟也找不出一句属于作者自己的话。原创性的东西,一篇文章有一句话就是好文章;原创性的观点,一本书有一个就是好书。只是这样的书和文章少之又少。谈到茶文化继承上的师不如徒,作者分析以后指出:虽然我们也有唐的潇洒、宋的兴致、明人的空灵,但却屡屡香消云散,连茶文化最主要的舞台茶馆也能一下子在大陆绝迹几十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勇于破,阿房宫一把火就烧个干净;古城墙、古建筑也能大刀阔斧地拆个精光……"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也十分;十分之茶遇八分之水,茶只八分耳。"谈到北方、尤京津之地人喜喝花茶之因,作者举一观点:当初京津居民饮用水太差,只好用香气重的花茶遮盖。时间一长,成为传统。而北方其他城市受京津影响,故花茶在北方大行其道。思之有理。同样说水,作者的表述叫人过目不忘。按说,露水、雨水和雪水,当是泡茶的绝好之水。可这年头谁还敢喝?一到下雨落雪,"城市就像冲了一次澡似的,雨水、露水、雪水相当于给城市除尘后的污水,落在金属上都有腐蚀性,拿来泡茶岂不是胡来?"由此作者忽发奇想:如果取新疆西藏雪域高原上的雪块冰块运到城里供泡茶,味道当是不差。然而,有环保专家告诫说,这种水也不能直接喝。为什么?作者留下个疑问。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尽管喝了几千年,但在该怎麽喝的问题上,如今还很有指点倡导的必要。至于时代变化,作为原子时代饮料的茶当如何开发利用,就更是需要国人猛醒兼深思了。如今,称得上全国名茶的有近千种,可我们却没有一个世界级品牌。英国不产茶,却拥有世界上知名度甚高的茶叶品牌与商标,在每一类茶叶中,都建立了成功的品牌体系,在市场上占尽风光。若有一天,东洋西洋之人把茶饮料卖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且因其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而大行其道时,不知我们的茶研究者们将作何感想?可见,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实在是既必要又迫切。而当下,茶文化的书本来就不多,能撇开框框,不人云亦云地炒剩饭,在茶文化上谈出一些原创性的见解,就更见可贵。《功夫茶话》叫你认识中国茶,感受茶文化。

  和非专业的茶书相比,《功夫茶话》更内行、更到位;和专业的茶书相比,又更可读、更有文化味。搞惯了报纸,作者说他养成了一种坏习惯,就是只求信息与道理的准确表达,不大计较辞藻与行文的艺术感觉。这简直就是过谦了。曹鹏将清寂、枯燥的茶学茶事,浸润在悠长醇厚的文化意韵之中。《茶癖》、《茶人》、《茶寿》、《茶巾》、《茶刊》、《茶香》、《茶楼》、《茶水》、《茶礼》、《茶联》、《茶画》《茶趣》……真个壶中小世界,杯中大乾坤。进入曹鹏的茶世界,不由使人流连忘返。活该茶文似佳茗,合书以后齿颊留香,叫人有无穷回味。

相关标签:
茶文化 之水 茶学 作者 功夫茶 原创性 京津 花茶 文章 茶馆 观点 就是 雪水 信然 大行其道 阿房宫 露水 时间 这是 品牌 荣誉称号 方言 政和县 拉丁美洲 触角 玉德 本分 性腺 小青柑 一声不响 玫瑰 饭量 热线 狩猎 饲养员 交泰 硅铁 仲宣 昆明世博会 朱莉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