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茶以及茶馆文化

时间:2024-04-2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茶以及茶馆文化

一、茶文化

  茶文化源源流长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色彩纷呈,独成一景。有朋自远方来,或日常的交友待客,捧上一杯清淡的香茗,许多热情和恭敬也往往就蕴涵其中。旧时,饮茶与品茶的嗜好,风行于士大夫阶层,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密切相融,向来被视为高雅之举而倍受推崇。即便到了高度商品化社会的今天,在争名斗利的喧嚣浮华之余,邀三五同好或独携亲密知己置身茶坊茶肆,也很区别于斗酒的酒徒,而别有一番浪漫无限和诗情画意。

  茶的最早史料记载,见于成书在秦汉时代的《神农百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也就是说,茶的最早用途,是作为一种解药被发现的,当作饮料传播普及,其间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因为气候条件所致,茶的种植产地多限在南方地区,流入长江以北自然就弥足珍贵,由是,在流传下来的史章典籍、正史野史中就有许多关于茶的传奇。《赵飞燕别传》里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汉成帝遗孀飞燕娘娘某日梦里见到了先夫陛下,毕竟一别经年,陛下对娘娘十分热情,急忙吩咐手下"看茶",但立即招致了群臣的反对,指责娘娘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无数,没有资格饮茶。故事的真伪不去说它,但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到茶在当时的身价。既然茶如此高贵,被后世的文化人儿争相在追捧中附庸风雅也就不再奇怪。读史读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茶而有的思想澎湃和浪漫主义色彩,唐宋八大家等等的诗文中都不缺少饮茶品茶的感慨和感受。

  提到茶,不能不提到一个叫陆羽的人物。陆羽,字渐鸿,生活年代与李白、杜甫大致相同,幼年孤苦,身事佛寺,曾专为和尚煮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晚年隐居浙江苕溪,著《茶经》三卷十节,就茶的植、制、饮等系统总结,对后世的茶文化影响巨大,被视为茶文化的经典著作,其本人也因此被尊为"茶圣"、"茶神"。自陆羽的同时期开始,我国的茶产品逐渐外传,在盛销东亚地区和南太平洋诸岛外,也多成为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易货贸易的抢手物资。尤其是在朝鲜、日本,宠茶风盛,社会上下无不崇尚,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茶道",逐渐演化为一种高度的饮食文明。后世东西方贸易兴起,把中国的茶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因为茶本身具有的芳香清馨、醒脑提神等特点,大受各个阶层欢迎,看看当时的有关文献,我们可见"东方恩物"、"康乐饮料之王"的誉称。如此风靡世界的一种商品中的文化、文化中的商品,曾几何时被国人自贱自轻,当"可口可乐"一把一把掏走世人口袋里的银子的时候,俺千年一剑先生常有颇多遗憾和说不出的心痛。

  茶文化中有一种"茶佛一味"的说法,是说茶与佛的关系密切。我国的佛教,盛兴于南朝时期,当时的寺院多建在名山秀川之间,位处或邻近各个产茶地区。佛倡素食,作为清素之品的茶,与佛教的主张并无差异,加以茶能提神,恰好有助于和尚们精神抖擞的事佛打坐,自然就结下了因缘关系。发展到后来的茶道文化中,三口一"品",先苦后甜,也就更有了几分洞悉人生的朴素的禅意。

  茶的历史和文化,精深博大,远非千八百字可以说得清楚、概括完全。我这里笼统为之,是为引出下一个话题:茶馆文化。

二、茶馆文化

  茶馆的出现,究竟始于何时,似已很难考证。写这篇短文前,我曾查阅不少书籍,又特意求教一位供职于中国食品某某协会的专家朋友,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杜甫有"落日春台上,春风掇茗时"的诗句,颜真卿有过"冷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的名对,因为这显然是为茶馆而感因茶馆而作,故我国茶馆的历史,其出现时期当不晚于唐代。到了宋朝,茶馆业进入到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梦梁录》中有极为生动热闹的记载。

  茶馆的出现,先是被士族阶级和有闲阶层作为附庸风雅抒发情怀之地,经过一定的发展衍变,这才开始逐渐往普通百姓中普及,并逐渐成为一般民众在吹牛扯淡中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的一个空间载体。旧上海的十里洋场,老北京的天桥闹市,不知曾演绎过多少甜甜蜜蜜又苦苦涩涩的故事。老舍的一出《茶馆》,把"清明上河图"赋予了鲜活的现实意义,不过一个方寸之地,却聚三教九流之徒,汇五方杂处之声,各色人等在此轮番表演,最终成为一个没落王朝的历史见证和生动写意。

  茶馆的建筑和布局大都很有讲究,所以能够吸引人来,是因为这里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其建筑风格或古朴淡雅,或小巧玲珑,或临水楼台,或柳廊亭谢,置身其中,又见四时花草、鹤舞凤鸣,以及名人墨迹、图景图画等等,立时就有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此种布局,自古开始,今无改变,足见其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旧时的茶馆还多为说书艺人的谋生地,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中的风云变换就在口中超时空演义,说到精彩处,少不了茶客们拍桌子拍巴掌的暴堂叫好,人生或命运的沉重也就在这热闹中有了暂时的忘记。图清净的就开间雅室,几位老友把门一掩,畅叙旧情,轻松惬意,几杯热腾腾的香茗入口,则更添几分世态炎凉中的温暖情谊。

  茶文化不仅仅表现为茶叶本身,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茶具上也无烙印着文化痕迹。茶具有铜、瓷、陶和紫砂制品,物件不大,但工艺精深,集书法、绘画、篆刻、造型艺术为一体,很值得茶客们把玩欣赏,并从中感受到一层特殊的韵律。闻名于世的绍兴茶具,所以为世人所喜,这与它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说到茶馆,不能不说茶道。这里的"道",不只是一种烹茶饮茶的方式,还包含有一层朴素的人生哲学诠释。我国的茶道发端于云南丽江白族等几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即使今天的正宗茶艺也大都来自这几个地区。茶道所用器皿,与我们日常茶具很有区别,多以陶或紫砂制成,其型小而玲珑,杯不为"杯",而称为"茶盅"。一盅所纳,仅一口而已,所以茶道在"品"而不在"喝"。一次茶道下来,不以一种茶叶贯穿始终,多根据品茶人的兴趣而有不同品种的变换,续茶时有一个量掌握,先多后少,沏出的水也就先浓后淡。有个说法谓:"一口润唇,二口润舌,三口润喉"--三口成一个"品"字,意思是说,在这三口之后才能真正品出茶味和茶韵。因为茶水有一个先浓后淡的烹沏过程,茶客兼有个凝神屏气的环节,入口之茶先是极苦,渐渐始觉甘甜,茶道之中于是就有了关于人生的哲学蕴涵。这点有关茶道的知识,我说得很是肤浅,其来源,来自一次品茶中一位白族女孩的传授。女孩很文静,曾在这天数次为我们献上甜润的茶歌,至今想来,仍有一种愉悦的感受。

  茶馆到了今天,逐渐有了音乐茶座、京剧茶座等等新面孔,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所反映出的仍是民俗文化的承继和发展。遗憾的是,贵族化趋势愈来愈浓,旧时的热闹场景已很难再见,而且麻将声充斥,也多有婚外恋、情人恋搀杂其间,曾经的性情陶冶和文化享受,在阵阵清香中,早已被商品社会的商品文化扭曲。

相关标签:
茶馆 茶道 文化 三口 茶文化 陆羽 茶客 白族 娘娘 茶具 后世 时期 我国 佛教 商品 阶层 发展 附庸风雅 汉成帝 百草 裂口 柳宗元 永强 围墙 景德镇市 博洋 蒙牛 韵脚 糊糊 太博 痱子 时芳 管理规范 晋中市 族谱 中乐 首当其冲 采花乡 融水苗族自治县 黄栗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