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上海世博会外国茶文化的回顾

时间:2025-04-29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上海世博会外国茶文化的回顾

 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闭幕两年了,但是,在浦江两岸的5.28平方公里园区内展示的各种精彩展品至今令人回味无穷。对于爱好茶文化的笔者来说,最值得回味的是世博会上所展示的各国茶文化。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展示其茶文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非洲联合馆,许多非洲的产茶国展示着本国的茶叶商品。进入卢旺达馆,迎面可见一张大幅的高山茶园照片,让人一眼就看出茶叶生产在该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据报道,卢旺达的茶叶年产量约为2万多吨,茶叶出口收入达5000多万美元。卢旺达馆内展示着各种的盒装袋泡茶,盒上的红脸山地大猩猩显示了"千丘之国"卢旺达的茶叶特色。

  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产茶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红茶出口国。肯尼亚红茶香高味浓、汤色明亮、口感鲜爽,在国际贸易中颇具竞争力。近年,肯尼亚茶商已瞄准了我国逐渐增长的红茶消费市场,把向中国出口红茶作为振兴肯尼亚茶业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在肯尼亚馆,我们不难看出参展方在宣传本国茶叶产品方面所作的努力。馆内有两个展室的玻璃展柜"讲述"着他们的《茶叶的故事》,告诉人们肯尼亚茶叶的栽培历史、口感特点和发展前景。展品反映了肯尼亚茶叶产品的多样性,红碎茶、袋泡茶、柠檬茶、速溶茶,应有尽有。包装盒上的各种图案透露着东非高原茶叶产地独特的风情。此外,坦桑尼亚、加纳、苏丹等馆也有茶叶产品的展示。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丹馆的Hibiscus tea(扶桑花茶),扶桑花是苏丹的国花,深受苏丹人民的喜爱。扶桑花茶作为一种"茶外之茶",以其酸爽的口感和清肺、化痰、止渴的功效而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说到"茶外之茶",我们不妨提一下阿根廷的马黛茶。马黛是冬青科的木本植物,南美洲人把马黛的叶子晒干泡茶喝,尤以阿根廷为盛。据说90%以上的阿根廷人有终日饮用马黛茶的习惯。有人说"不喝马黛茶,就不算来到了阿根廷",马黛茶成了阿根廷的一种标志性文化。世博会的阿根廷馆别具匠心地通过饮用马黛茶的茶具来展示他们的马黛茶文化。展厅中的玻璃橱柜里展示着各种茶罐,有银质的,有包铜镶银的,形状不一,五颜六色,十分精美。一头插在茶罐里的金属管子是饮用马黛茶的吸管,阿根廷人喜欢大家聚在一起用同一根吸管轮流喝同一罐马黛茶。看着刻有各种装饰纹样的马黛茶具,能让人脑海里浮现出阿根廷人聚在一起喝马黛茶时其乐融融的情景。

  茶叶商品现场销售是亚洲的产茶大国斯里兰卡馆和印度馆展示本国茶文化的特殊方式。斯里兰卡古称锡兰国,所以斯里兰卡的红茶统称为锡兰红茶,和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并称"世界四大红茶"。斯里兰卡馆不仅销售色纯香浓的原味红茶,还有芒果、黄桃、草莓、苹果等各种果味茶。同时展销的还有Earl Grey Tea(格雷伯爵茶),是一种加入佛手柑油的调味红茶,作为英式下午茶的经典饮品而闻名于世。印度馆在小卖店的一角货架上堆着多种阿萨姆和大吉岭的红茶,其中英式早餐茶和马萨拉茶(Masala Tea)较为吸引眼球。印刷不甚讲究的包装纸盒上描绘着披着纱丽的采茶妇女,反映着浓厚的印度茶园风光。据了解,斯里兰卡馆和印度馆的红茶都很受游客青睐,颇有供不应求之势。

  日本馆用茶室和茶庭展示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特质,同时也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中国的茶文化,经唐代的最澄、空海、永忠和宋代的荣西等来中国的留学僧人的努力而东传日本。到15世纪,村田珠光开创日本茶道,制定了4张半榻榻米约8平方米大小的草庵茶室。而16世纪的千利休更把这4张半榻榻米的茶道空间缩小为3张、2张榻榻米的"丈室",最小的茶室仅一张半榻榻米大小。从日本馆展示的茶室可以看到,日本茶道的茶室不仅空间狭小,而且装饰简朴,为的是让人在这狭小而简朴的超世俗空间体验"一期一会"的机缘,实践"和敬清寂"的精神修养。

  在世博园内还可以亲身品尝外国茶的滋味。除许多餐饮店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外,伊朗馆的波斯红茶、斯里兰卡馆的锡兰奶茶、创意大厨房的日本抹茶等,都称得上是低消费的外国茶饮。上海世博会称得上是一次世界茶文化的盛会。



相关标签:
马黛茶 红茶 肯尼亚 斯里兰卡 阿根廷 茶叶 卢旺达 茶文化 日本 苏丹 世博会 茶室 印度 榻榻米 茶道 锡兰 非洲 上海 中国 口感 酒香 灵丹 石屋 孔子说 袁隆平 套曲 困局 菜园村 肩头 幼小 虫情 扶风 达多 背景音乐 震古烁今 普罗旺斯 借东风 金额 方宁 实地调查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