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茶马古道驿站之卧龙昔日盛景

时间:2025-05-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茶马古道驿站之卧龙昔日盛景

邛崃卧龙场得名传说和诸葛亮有很大关系,惜无文献可考。一为诸葛亮曾屯兵卧龙;二为诸葛亮从此经过"南征西南夷"。世人缅怀武侯功德,故名之。邻有孔明乡同此意矣。另一说则因地势如一条潜渊之龙,周边以龙为名的寺庙甚多。

  昔卧龙街,长约三百余米,筑于一微凸山埂上,西北端稍高是龙头,东南端稍低是龙尾,近百户街房分二排一字排开,街房还有一庙一祠一台和三坝,即神庙、陈氏宗祠兼学校、戏台、竹木市坝、猪羊市坝、牛马市坝。卧龙街因势而建,呈时隐时显,蜿蜒伺动之状,街周边皆为常年不涸的一片冬水田,如蛟龙出水,征兴旺发达之兆。

  卧龙虽为小场镇,却位处雅安、乐山、成都三地交通之咽喉。康乾盛世时期,东来的盐、糖、丝绸、百货,西来的药材、花椒,南来的蒲江梨、夹江纸,北来的茶、酒、竹和麻窝子草鞋等大量货物从此地流进流出,行商出门上路,每天行程一般安排在六七十里,务求一程接一程,一站接一站,站口条件相对要好,行程皆有固定安排。而卧龙的地理位置和当时交通运输条件,就使之成为茶马古道旅途中一处不可或少的驿站。卧龙之茶马古道,足迹可觅,名称可稽。我幼时,六伯曾指示于我,离场南行二里许,正对陈楼房后墙四十米左右一山坡,人呼"马道子",此坡地较平缓,宜骡马上下,沿此道延伸通往西南夷。

  陈家过去是卧龙的大姓,其中一支以贩盐兴家后,在乾隆年间又抓住机遇,转而经营客栈,所谓"乱世盐赚,太平栈赚"。陈家客栈号"大兴店",按邛州城之中等偏上标准客栈而建。地址就紧邻街中段的陈祠堂,栈门内长廊大厅宽敞、明亮,除供商贾堆存货物外,尚有足够空间供客人喝茶、休息。大厅两边便是客房,计有十间、二十多间铺位。"上厢房"四间紧邻大厅,铺设了厚厚的木地板,雕花门窗,陈设雅致,供有一定身份商贾、官员歇息。此外,客栈还另修了两间"绣楼房"专门供安顿客人的女眷。

  大兴店开业后商客纷至沓来,陈家店主重德尚礼,视客人为亲人,让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有客潘志福偶染风寒,店主立即外出请医,亲手煎药,服侍客人十多日,令潘终身难忘,和陈家店主结下了一生友谊。眼看大兴店生意日隆,旁人也争相效仿,一年内在这条三百米长的街上客栈就增至五家,其中有两家兼住骡马。商客、马帮择卧龙歇住还有一重要原由,就是此地特别安全,街上每晚有专人打更巡逻,三更过后场头、场尾两道栅子门即完全关闭,有点森严壁垒、与世隔绝的味道。记得小时候的卧龙场更夫姓名叫陈昆山,我们叫他大姥爷,他的任务就是打更、守夜、护庙产,他终年累月恪尽职守、没有一丝松懈,维护了一方安定。

  由于人气聚集,卧龙场昼夜都相当热闹,各行各业随之兴盛,如制造染水、手工染布也是卧龙的"一枝独秀",来此贩运染水及染布商客众多。尤以徐染房规模为最,有八个大池,旧址至今仍存。卧龙各姓均有注重耕读传家之风,文化底蕴较深,故街上的店招取名亦雅,如药店叫"寿尔康"、糖果店叫"蔗境鲜"等等,皆不落俗套,稍有身份之家均有书画张挂于室。各种文娱活动也多,茶馆里,听说书的、听川剧的,场场爆满,庙会期、农历大年唱戏的一唱就是几天。黄记客栈灯箱上有一对联:"夜漏商旅至,灯残马帮来",便是卧龙场当时货物成流,商贾云集繁荣景象之生动写照。

  民国时期,因建制时称边防军的李家钰旅曾驻卧龙场一带,李将军妻子、女婿皆为陈家人,故旅部就自然设在卧龙大兴店,卧龙和陈家的大兴店因此更为乡人津津乐道。

相关标签:
卧龙 陈家 大兴 客栈 诸葛亮 商客 茶马古道 客人 商贾 一程 西南夷 染布 骡马 马帮 店主 货物 大厅 夹江 小场镇 德尚 赵县 学品 顶起 成牛 六根清静 圆锉 百年奇苑 岩脉 荒丘 海青 市日 粉沙 四象 分野 一票否决 尺牍 岩脉 李成 会战 黔阳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