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停止“进化”的中国茶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健康的、原生态的饮品大流行,茶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无论白茶、绿茶、黄茶,还是红茶、黑茶、花茶等等,都最有资格成为现代"低碳饮料"的生力军、现代中华饮食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几千年来,中国大地上就流行挥霍光阴于那杯中尤物,慢品、细咽,无论男女,各得其乐。
  
  中国历代文化名人,又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喝茶高手,他们都有本事将那"杯中之物"巧妙地与哲学、佛理、诗词、美女、人生乃至日常点滴生活融为一体,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按理说,自汉代丝绸之路、海上运输开辟之后,茶就被全世界公认为中国三大文化符号(丝绸、瓷器、茶叶)之一。茶叶雕刻的记忆,足以令我们骄傲。可是,看到一则"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出口还处于原始阶段"的新闻后,我忽然觉得看到过的许多现代人颂赞茶的文字,其实就像那棵"山楂树",也是"被纯情"、"被雅趣"的。

  翻阅大量茶书、茶信息,明白了中国茶叶的"进化"并非在鸦片战争前停止的。据考证,有文献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茶叶的国家是中国。由此,无论从茶文化发源地,还是从全球茶叶的产销量来看,中国的茶叶应该垄断全球的茶市场才对。可是,残酷的现实却颠覆了我们对茶叶和茶文化硕大无比的美好想象,叫人想不沮丧都难。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以印度、斯里兰卡茶叶为主要原料的英国品牌红茶的销售量,已占据全球茶叶销售量的七成;绿茶出口方面,北非、阿富汗又拔得头筹。再看茶文化,英国著名的六大茶叶品牌,各自针对自己的客户在饮用规范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矩";而日本的茶道更不用说了,它作为日本文化符号已经成为日本软实力在海外普及的主力军。我非常郁闷的是,英国的茶叶和茶文化起步很晚却"进化"神速:鸦片战争期间,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用鸦片从中国一些奸商手里换茶叶时,英国乃至众多欧洲人还陶醉于咖啡里没有醒过来,短短的一百多年,他们就创造出茶文化的神话。

  反观我们自己,茶叶种类虽多如牛毛,但依然停留于"群魔乱舞"阶段,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品牌的强势氛围;而外展的以饮茶方式为主的茶文化更是"各吹各的号",仿佛"诸子百家"争相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这些匪夷所思现状的背后,其实就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舍不得离开"换钱就行"的逻辑。换句话说,即我们还没突破茶叶从药品"进化"成"饮品"就是为了解渴和交易的属性,这导致了中国茶叶的生产、经营者直到今天依旧懒得"进化",依然按照那套理论进行着。至于"佳茗"、"佳人"、"佳瘾"以及"吃茶去"、"人如茶"等许多对茶美得冒泡比拟,那都是一些骚客"喝饱撑的"鼓捣出来的,抑或是他们对加速茶叶"进化"的一种期望。

  有人说,现代社会一个自我教育的时代,也是一个被各种诱惑攻击的时代,人很容易走神,也很容易在华丽的物质面前冒险。中国茶叶停止"进化"难道不是在钞票的诱惑下走神了吗!好在当今的时代,绿色、健康、环保、低碳愈来愈受到追捧,而中国茶本身就很健康,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我们能不能在"低碳"和"健康"等华丽的时尚诱惑下冒险、加速茶和茶文化的"进化"呢?

相关标签:
原生态 红茶 绿茶 黑茶 中国 茶叶 进化 茶文化 英国 鸦片战争 日本 全球 健康 符号 华丽 诱惑 销售量 品牌 时代 北非 有害物 营养学 乐曲 中泽 艺术瓷 屯绿 百峰 岛湖 正中下怀 尼泊尔卢比 屋梁 质量高 奶皮子 图文并茂 意向书 当代作家 以政府 脚踏实地 边厢 灶膛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