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七碗茶:煮出本土文化

时间:2024-04-24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喝茶是一件雅事,亦是一种文化。我国是茶的故乡,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昨日,记者来到七贤民俗村,就在竹林七贤雕塑西边不远处,一座新建的茶馆格外醒目。然而,最吸引人的还属它的招牌--七碗茶。提到七碗茶,就令人不由想起《七碗茶歌》。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七碗茶的世界中吧。

品茶要知《七碗茶歌》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寻常百姓,谁能离得开茶呢?这茶除了喝,更是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如果缺少了茶,我们的生活还能如此丰富多彩吗?

坐在七碗茶露天的茶座上,端起茶杯,《七碗茶歌》回荡在脑海中: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

所谓《七碗茶歌》,其实是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叙述了诗人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每饮一碗有不同的感受,连饮七碗,气韵流畅,愈饮愈美,当饮到第七碗时,直觉两腋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段卢仝把茶提神醒脑、激发文思、净化灵魂,与天地宇宙交融、凝聚万象的功能渲染得淋漓酣畅,对传播饮茶风气,使茶饮普及深入到民间,把人们对茶的认识提升到一种出神入化的高度。也正因如此,后代人习惯将之称为《七碗茶歌》,诗原名反倒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从《七碗茶歌》中可以体会到,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地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七碗茶里认识茶仙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以这一曲《七碗茶歌》名扬四海。自唐以来,这首《七碗茶歌》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不衰,历代文人茶客品茗咏茶时,仍屡屡吟及。《七碗茶歌》问世以后,由于其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成了众吟唱茶的典故,为历代文人茶客称颂,"七碗""两腋清风"成了品茶的代称。如宋苏轼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而杨万里则写道:"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

那么,卢仝又是何许人呢?查阅史料,卢仝在历史上果然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公元795年生于河南济源武山镇(今思礼村),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很不幸,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

卢仝耿直孤僻,淡泊名利,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鄙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正如他《冬日》诗中所言:"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侯。"

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混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全唐诗》收入卢仝诗作91首。

但卢仝的"诗功"不及他的"茶功",在茶界,他被后人尊称为"茶仙",也有人称为"亚圣"--意思是仅次于陆羽的"茶圣"。

七碗茶后飘飘欲仙

就在记者沉醉于卢仝所描绘出的品茶意境中时,忽听得哨音响起,睁眼一看,原来是茶棚中铜壶里的水开了,水蒸气从壶嘴中冒出,整个茶棚顿时就像置身于烟雾中,宛如仙境。

此时,七碗茶的经营者王双赞拎起那把铜壶,将开水倒入玻璃茶壶中,壶中所沏的怀菊花在茶壶里翻腾摇曳、上蹿下跳。待到壶中水平静,霎时,一朵朵淡黄色的菊花,盛开在透明的玻璃茶壶里,淡雅、清新、飘逸,宛如浴在净水里的青黛女子,素雅宁馨,温韵婉润,楚楚动人。

等茶泡好了,王双赞将茶水逐杯斟满,瞬间,袅袅的水雾漫过杯盏,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于鼻翼之间,继而升腾,绕梁生香,柔软了陌上时光。

随后,记者轻轻地将茶杯拢于掌心,于十指捧护着,看着那朵朵淡雅盛开在水面上,缕缕淡香,未及盈袖,已然醉了心。把盏轻饮,那股清香在唇齿间浸香片刻,便顺喉而滑落肺腑,顿觉心旷、神怡、气爽……逐渐地氤氲成一缕轻风、一絮白云、一帘细雨,在心间柔柔地吹着、悠悠地浮着、细软地飘洒着。

《七碗茶歌》传唱千古

品茶间,王双赞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历史。在唐元和四年,韩愈与卢仝一起逍遥在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醇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得鼓胀,逗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愈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分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以后的日子,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

相关标签:
品茶 上茶 沁园 龙井 茶里 通仙 茶杯 韩愈 茶歌 文化 本土 串子 河内 竹林 贾岛 七贤 仙灵 清风 诗中 枯肠 地域 个案 钟声 高乐 慧远 罗布泊 木正 泥菩萨 贬谪 坟堆 喷薄而出 达才 过得硬 外科 小弟 桫椤 特生 无音 脚掌 卑贱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