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待到茶香飘起时,我到书中来寻你

时间:2025-04-1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不知是夜的静谧凝聚了思绪,还是阅读的情节抚摸着这深沉的夜?是我唤醒了你的脚步,还是你的书香墨气熏醒了我遥远的记忆?你用图文并茂的美丽,情牵着我去看景,待到茶香飘起时,我到书中来寻你。

没想到一本《岁华》让我回到了儿时的年代。

因为书中有'"雨林",有"勐腊县",更因为有"普洱茶"。


父母是从昆明到版纳插队的知青,我出生在勐腊县的四分场学校。从孩提时的记忆里,我是在绿色的环境中长大的。不论是在眼前的坡上还是远处的山上,那一排排,一行行,弯弯转转,绵绵连连的橡胶林,一眼望不到边。这些橡胶林是大批的知青用青春的血汗甚至生命化成的。那些随风摇曳的凤尾竹、芭蕉树、香蕉树、棕榈树及各类果树仿佛绿色的童话林,伴着我的童年长大。

更有那天然的大屏障热带雨林,不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矮小的灌木,树上树下,大都攀附着藤条,如少女的发丝一缕缕垂吊着,在微风中徐徐摇曳。走进热带雨林, 抬头看不见天空,也见不到一缕阳光,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却不知鸟儿藏在哪里,仿佛在跟你捉迷藏。那些错综交织的树木,让你怎么也分不清,这根树枝,那片树叶,到底长在哪棵树上。"独树成林"的奇观随处可见。让你最深切地体验到生命的热烈与辉煌,从而真正理解为什么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常听父母提起易武的茶,虽然易武镇就在勐腊县旁,但父母从未带我去过,因为从四分场步行到勐腊县城来回十六公里的路程,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是很件困难的事。虽然没去过易武也没见到易武的茶树,但却对茶水河情有独钟。所谓茶水河就是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南腊河--属澜沧江的支流,发源于中老边界的象滚塘,由12条支流汇集而成。民间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来此传经时,见坝子干旱,泼碗中茶水而成河。"南"在傣语中是水,"腊"在傣语中是茶叶的意思,这条河因此就被后人称为南腊河,意思就是茶水河。这条河把长4800公里的国际河流一分为二。中国境内的上游叫澜沧江,出境后的下游就是湄公河。

南腊河平时象一位温顺的姑娘,水面平静淌着,水里的石头、水草、小鱼、青苔清晰可见,过河只要卷起裤脚就可以涉水过去了。但一到雨季,这河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涛涛的南腊河水挡住了和外界联系的去路,过河成了一个危险的事情,傣家人用大树把树芯挖空做成小船摆渡,这种独木舟,小的可坐四五人,大的也可坐十多人。除了雨季,平日的南腊河远远的望去,宛如一条玉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是那样的美丽。

小时候听父母喝茶时提到最多的就是普洱茶。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有亲人在普洱县(即现在的宁洱县),父母每次回昆明探亲路过普洱时都要去普洱亲戚家停留几天,当然每次临走时免不了带上普洱茶回昆明。如今每次来到普洱的茶源广场都要去与那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马帮雕像合影,那是茶马古道的化身。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普洱是"南方丝绸之路一一茶马古道"的起源地,普洱茶沿随茶马古道运往八方,香飘四海。缓缓踏上青石板路,抚摸着雕像上驮着货物的马背,山间玲响马帮来,似乎又听到了那一阵阵清脆的铃铛声,和蹄踏蹄踏的马蹄声,仿佛又见到了那人喊马嘶生气勃勃的繁荣景象。

当地人还向我们介绍了一大奇观。在茶源广场正对面的一座大山上,有个天然形成的大大的"茶"字,那是大自然恩赐的杰作之笔。它的照片还被制做成邮票永久收藏。如果没人介绍,我们不会去留意那座山上的"茶"字,那天然形成的字体,第一眼看上去像是篆字体的"茶",多看几眼又象简化字的"茶",很有神韵!它见证了茶马古道上成千上万支辛勤的马帮千百年来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跋涉中,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如今一本《岁华》在手,那一篇篇言简意赅、酣畅淋漓的文字和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仿佛延续了南方丝绸之路,让我们在穿越时空的隧道上回到远古的茶马古道。在我们喝着普洱茶时,除了品味那种清雅甘甜的口感,更象在品味一种雨林文化,一种沉寂了多年却又不能割舍的文化,一种雨林人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一种延续着茶马古道沧桑岁月铭刻的诗篇。

相关标签:
茶马古道 澜沧江 普洱茶 中茶 凤尾 品味 芭蕉 易武 普洱 南腊河 茶香 勐腊县 茶水 马帮 父母 昆明 就是 橡胶林 雨林 还是 细菌肥料 源头 落差 拍案叫绝 达州 鲤鱼 奇花 举不胜举 华盖 总产 楚雄州 规模 血管 鲁迅 图钉 小一 用工 职司 同业公会 后学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