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新闻

茶,古道上的女子

时间:2024-09-1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夜幕徐徐降临,小城又融于阑珊夜色之中,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了他们的休闲时光。

在不久前的一次诗会上,听一博友说一家叫"逸幽居"的茶楼别具特色,趁着周末,与妻子一起去体味一番。

图为:仿古银勺为你奉茶

走进"逸幽居",传统的装修风格,古色古香,但并无太多的特别。引起我注意的却是窗边的一道茶席。没有古朴的檀木大茶盘,也没有精致的紫砂茶具,只见席上一对铜烛台,小红烛跳动的火苗让空气中平添几分祥和。茶席上的蓝夹缬、老锡罐、黑瓦当、粗瓷大碗……这一切都似曾相见,樟树的枝叶散发出幽香,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见我们感兴趣,主人丽姐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并略带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她自己新设计的一道茶席,取名为《民间绝色》。

"民间绝色?这不是周吉敏写的一本书名吗?"

"正是!我这套茶席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此书",身为茶硕士的丽姐指着桌上的书娓娓道来。

为:茶席上的书

"茶席始于唐朝。大唐盛世,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经一群诗僧雅士的悟道与升华,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到了宋代,茶席不仅置于室内或者大自然山水之间,人们还把一些形意兼具之物置于茶席上,而挂画、焚香、插花与茶一起被合称为"四艺",出现于各种茶席间。近年来,茶席作为描绘这一茶文化的艺术方式,越来越受到茶艺爱好者的青睐。

一方茶席虽小,设计者对茶器的选定,茶品的选择,花木的选择,空间的安排,都体现出设计者的素养和情趣。在这道茶席设计中,丽姐选用了家乡泰顺的"三杯香"作为茶品;老锡罐做茶罐,民国青花碗做泡茶碗,民国青花水洗,而茶盏,则选用了朱小杰制作的瓯窑;采用仿古银勺作为分茶勺,泽雅纸做了茶则,老瓦当做搁置;杯垫,则是自己缝制的手工麻衫;花器,用了北宋古陶罐,花材为樟树;而这对烛台,为清代的铜烛台。这些大部分老物件,都出现在《民间绝色》书中。好几样都是周吉敏从泽雅山上收集到的。

"两年前,我在一次茶文化节上认识了吉敏,并受赠此书,不想随意翻看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作者多年来一直用她的眼睛和文字在瓯海的山水间寻觅并记录着即将消逝的民间绝色。一个女子经常孤身一人穿行于荒无人烟的古道。据说到现在她已走了20多条古道,并出了关于古道文化的书。我自己是泰顺人,与她一样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所以,我突发奇想,想用茶艺来诠释古老的民间绝色,让每一件老器具里都温润着老时光,每一盏香茗里都氤氲着岁月的风色……"

图为:老瓦当做搁置

丽姐正说着,一素衣女子推门而入,正是吉敏。

一巡清茶之后,我问吉敏何时认识丽姐,吉敏却直拍脑袋说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认识的,就觉得神交已久。

我笑问:"你们俩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茶?"

"解渴!我每次穿越古道口渴难当时,最希望的就是痛痛快快喝一口家乡茶。"周吉敏抢先回答到。

"结缘!"阿丽随之答到。"我来温州开茶楼有十几年了,说真的,现在茶楼竞争激烈,加之茶楼一年的租金就需要二十几万,我有时真的感觉支持我把茶楼开下去的就是茶缘。因为茶,我结识了各式各样的好朋友,既有文人,亦有商贾。比如认识吉敏,我更是找到一种共鸣和乡土情结。我们温州有深厚的地域文化,而这些都在渐渐消逝,真的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保护和传承。

"解渴""结缘",相比 "茶禅一味",我怎么就感觉这两个女子所表述更接地气呢?

"喂喂!该轮到你用一句话来表述茶了!"她们俩突然发难于我。

图为:民国青花碗用来泡茶

我脱口而出:"茶,是古道上一对邂逅的女子。"众人皆笑。

话若投机,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喝过最后一巡清茶,我们告别了主人和吉敏。

走出茶室,妻子悄悄摇摇我的胳膊说:"下个周末我们也去走走古道好不?"

我会心一笑。

(作者:杨冰杰 来源:温州日报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

相关标签:
紫砂茶具 三杯香 茶具 仿古 博友 器具 古道 女子 茶楼 泰顺 樟树 民间 青花 茶艺 烛台 泽雅 老瓦 幽居 茶文化 花材 茶锈 清夜 辘轳 黄宾虹 嘉华 天性 角子 保护法 雅润 宫古 基亚 中正 三明治 皮袋子 吴志 后院 羽士 基层组织 港情 满头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