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追源

时间:2024-05-0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普洱茶是原产于普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传统名茶。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质、多姿多彩的饮茶方式、悠久的产制历史和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使普洱茶成为最具魅力和最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饮料。同时,普洱茶产区又是云南多民族的聚居区,从而使普洱茶蕴藏着广泛的民族特征和丰富文化内涵。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即是指普洱茶;"银生"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表明这些地区在唐代已驯化和利用、开发茶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的市场。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散收、无采造法"指当时茶叶主要是散收,没有采用内地"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的制茶法;"蒙舍蛮"指当时南诏的统治民族;"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指当时饮茶的方法是将茶叶、花椒、姜、桂片等物一起放在锅内烹煮后饮用。(由于未经加工的茶叶或杀青温度不够的晒青茶叶有一种青草似的生涩味,因此,古南诏的少数民族用" 椒、姜、桂 "等重味佐料和茶叶一起烹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饮茶方法,同时,"椒、姜、桂 "的散风去寒、温热助阳作用对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也具有药理作用。)《蛮书》所载内容,明确记述了茶叶产地及创建姜饮方式的种茶人"蒙舍蛮"。从所记载产茶的区域、种茶民族推断,与后来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相吻合的。这也是普洱茶区产茶的最详细最可靠的记载。据此考证,普洱产茶栽培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茶出银生诸山"。其范围包括银生辖区的哀牢、无量两大山脉及其余脉。思茅在唐代已盛产茶叶,今思茅市及周边地区是最早驯化和规模种植、开发茶叶的地区,有野生古茶树的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澜沧等地在唐代以前就采摘利用茶叶,进行茶树的栽培、并在唐代形大宗商品,从唐以后到明清,思茅成为中国茶叶及世界茶叶的重要产区。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称:"金齿百夷,交易五日-集,以毡布盐茶相互贸易"。表明普洱茶在当时已成为边疆各民族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

相关标签:
普洱茶 茶叶 普洱 南诏 景东 民族 茶树 地区 产区 云南 节度 思茅地区 历史 西双版纳州 源远流长 古南 思茅市 作用 七中 澜沧 小型机 真好 珞巴族 单胞菌 盖地 倍半萜 张文新 乡下人 国际金融报 相远 君子 朝朝 慈颜 菊科 黄浦区 激越 咸味 澄迈 普康 花镜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