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名重天下

时间:2025-01-27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清代普洱茶名重天下

  方以智《物理小识》(1664年)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
  刘健《闻夜录》称:顺治18年(1661年)3月在北胜州(今永胜县)与藏人互市茶马,当年人藏普洱茶三万担。
  张泓《滇南新语》(1755年)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
  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记述:"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载:"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岁人贡,民间不易得也…普洱茶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王昶《滇行日录》(1768年)载:"普洱茶味沉刻,土人蒸以为团,可疗疾,非清供所宜。"
  吴大勋《滇南闻见录》(1782年)记有:"团茶产于普洱府属思茅厅地方,茶山极广,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它茶为独胜。"
  檀萃《滇海虞衡志·卷十一》 (1799年)称:"普洱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师范《滇系·山川》(1807年)载:"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220里曰莽芝;260里曰革登;340里曰蛮砖;365里曰倚邦;520里曰漫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
  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记载。
  雪渔《鸿泥杂志·卷二》(1826年)有:"云南通省所用茶,俱来自普洱。"
  段永源《信征别集·卷下》(1867年)载:"朱继用又言:思茅厅地方,茶山最广大,数百里间,多以种茶为业,其山川深厚,故茶味浓而佳,以开水冲之十次,仍有味也。而归其名于普洱府。其实普洱之茶,皆思茅所产也。"
  光绪末年(1908)顺宁府太守琦磷号叔敏与当地知名人士陈晓峰倡导种茶,引种双江勐库茶子,初种于城后凤山,蔚然成园。此后即推广普及全县。
  上述清代茶事记载表明:云南普洱茶产、制、运销的盛况,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钱粮;滇西南双江、凤庆等地的茶区在发展;普洱茶及其茶膏具有多功能的药理作用,故普洱茶名重于天下,不但士庶所用皆普茶,京师尤重之。所谓普洱茶,即记载中的饼茶、团茶,女儿茶等皆属之。今天的沱茶、紧茶、方茶、砖茶以及各级滇青皆属普洱茶。但与现在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将茶叶经过陈化处理而成的"普洱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关于云南六大茶山,经考证,应是攸乐、葬芝、革登、蛮砖、倚邦、漫撒六山,位于澜沧江东岸,除攸乐山在今景洪市境,其余五大茶山均系今勐腊县境内。
相关标签:
普洱茶 茶山 普洱 思茅 双江 云南 山川 滇南 钱粮 天下 景洪市 京师 复岭 资利 刘健 治所 能化 澜沧江 晴雯 宁洱 节水 中实 往事 秉性 金牙 手绢 陶塑 突破口 崇年 圣坛 花来 京城 鲜卑 空间设计 农展 视觉艺术 神木县 种植区 画稿 河头镇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