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白马非马丨普洱茶行业将进入品质时代

时间:2025-05-10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的主要精力由行业评论转向了行业记录与小微茶企品牌营销推广,有关茶行业的独立分析评论文章写的极少。2014年的春天,普洱茶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写过一篇《走出老班章,掘金普洱茶第三次浪潮》,提出了普洱茶将进入品质时代的观点,我们正处于第三次浪潮--"云茶超级大盘时代"的前夜。旋即普洱茶从5月份开始骤冷,茶价冲高回落,渠道与终端普遍反映生意难做,而茶农也积压了大量的高价春茶苦寻买主。一夜间,彷佛回到了2007年下半年,但历史未必会重复昨日的故事。
  首先,这次炒作是局部炒作,盘子有限,普洱茶市场不会整体崩盘,但名山古树茶、价格虚高的品牌茶会挤去一定的泡沫。当然,去泡沫化的过程是相当痛苦不堪的。
  其次,普洱茶从2002年底兴起以来,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这是普洱茶市场很难崩盘的根本原因。普洱茶市场会面临一次探底,但行业机会远大于危机。洗洗更健康,为这几年浮躁的行业来一次深度洗牌,行业结构将得到治理,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进而能开启全新的普洱茶时代--品质时代与超级大盘时代。
  再次,当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中国因货币超发而四处泛滥的资本将苦苦寻求全新的投资机会,可以预期将来会有天量的资本投资农业,有人已经在鼓吹"农业:未来的房地产"之观点。而普洱茶作为云南生态农业的投资高地,在未来将成为资本的吸金窟,天量资金的进入,不但使得普洱茶受益,也会惠及滇红、滇绿,甚至是云南乌龙茶。从而使得云茶由普洱茶一枝独秀,变成三驾马车并辔齐驱,甚至是加上云南乌龙茶在内的四轮驱动。
  纵观普洱茶从十余年前之兴起,可以分为大盘时代、小盘时代与未来的超级大盘三个阶段。大盘时代是普惠主义的时代,只要说是普洱茶就不愁卖,其已于2007年下半年结束。小盘时代是炒作稀缺资源的时代,大益等品牌与古纯被挖掘出来,变成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一登龙门,价格牛气冲天,而更多的台地茶没有交到这样的好运,价格一直低迷,大面积的茶园因茶价不理想而乏人采摘,甚至被抛荒。小盘时代已于今年上半年冲高回落,目前正处于痛苦的调整期,而面向未来的超级大盘时代就在这长达一两年的调整中将喷薄而出。
  以笔者的漏见,未来的基本面大抵如此。但普洱茶要真正走向超级大盘时代,还需做两个艰巨的功课--品质与专业市场的培育。
  品质,大家都能理解是怎么一回事。而对于专业市场就有必要进行概念界定。专业与非专业是针对消费者而言的,懂茶的就是专业茶客,针对专业茶客进行开发就是做专业市场。开发,或者说培育专业市场不仅仅局限于懂茶的消费者,因为专业茶客本身是喝茶的意见领袖,茶生活方式的传播者,他们会影响自己圈子内许多不喝的人来喝茶,进而来喝普洱茶。抓住专业市场,也就是抓住了行业的价值高地,抓住了普洱茶的意见领袖,以粉丝经济的形式来拓展市场。要赢取专业茶客的信赖,茶叶品质与品牌感化力是关键。因为这些都是懂整的人,没有真功夫与硬品质,是很难整合的。


  为什么品质与专业市场在未来如此重要?
  因为这两个东西能把代表未来的企业选出来。对于新兴的普洱茶行业而言,每一次市场大变局,都流行某种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关照下把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选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2002年到2007年的疯狂普洱茶时期发生了什么?这个时期,茶叶被当成了炒作获利的工具,是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说了算的时代,谁会作秀,谁会炒作,谁具有先天可资炒作的基础的企业与产品,受到市场疯狂的追捧。在这个年代,产品品质不值得一提,垃圾也能被炒作大风吹上天。而到了2008年以后,茶行业垃圾茶尘埃落定,一地鸡毛,炒作已经被千夫所骂、百夫所指,炒不动了,要卖品质差或者品质一般般的茶,连自己的嘴巴都通不过,又怎么诱导消费者喝呢?这时,品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你做的茶品质牛算什么,我的是用稀缺的古树茶做的,不是比你的更牛吗?于是,一场建立在品质基础上的稀缺性资源被挖掘出来了。但遗憾的是,回过头来看,2008年到2014年,我们挖掘的是伪品质时代,即打着品质的旗号,做不够品质的勾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此阶段市场流行的概念,是建立在稀缺性品质的基础上:古纯强调的是自然的稀缺性,大益强调的是品牌的稀缺性。一种稀缺的东西,产量自然有限,那么就给B货、C货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大益茶倒是A货居多,但随着产量剧增与价格飙升,大益茶的含金量急剧下降,成为著名的注水品牌,其的玩法跟B货的境界差不多。
  这是一个品质全面装"B"的时代,笔者将之命名为"伪品质时代"。忽悠的中国式营销盛行这一阶段,这个阶段跟大盘炒作时代一样浮躁,稀缺性品质成了炒作的标的物,或真或假的古树茶与品牌茶经过盛大的包装,粉墨登场,价格可谓见风涨,短短数年其价格最高涨了10倍,甚至数十倍。
  其次,我们来看,古纯与品牌茶的泡沫已经中度破灭(之所以用中度,因为市场的信心还在,许多人手握重金等着抄底,泡沫的破灭程度有限),装"B"至少该暂时停歇一段时间,要装的话至少要等到数年后市场再次火热再装吧。当泡沫退去,哥喝的不再是人民币,而是茶。既然是茶,那就要回到茶本身,对茶的品质的强调会空前重视起来,这就是普洱茶行业进入品质时代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时代,市场会把专心做品质的茶企选出来,就像在小盘时代把大益跟古纯茶选出来一样。而茶企光注重品质化产品的生产就够了吗?显然不是,还需要加大推广的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广的落地之举就在于专业市场,我们说好东西是为知音而作,专业茶客就是好产品的知音,这些人是喝茶的意见领袖,是新时代茶生活的倡导者,他们会把好产品与口碑企业从同质化严重的一般茶品与企业之中选出来。有好茶品,就有专业市场的知音,有忠实的意见领袖的存在,就会给茶企带来巨量的粉丝,那么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专注于品质的茶企,可以打造像苹果、小米那样的粉丝品牌。何以故,因为高品质可带来深度体验,产生口碑传播,从而成为粉丝品牌。


  我们最后来梳理一下品质时代的思路:
  1、以品质为主线来给普洱茶十余年走过的路程断代,可以分为前品质时代、伪品质时代、品质时代。
  前品质时代,赚钱太容易,投资者、经销商与消费者好忽悠,所以极端不重视产品品质,而去疯狂追求产品产量。在伪品质时代,茶叶卖不动了,就去寻找产品的稀缺价值,这时古树与品牌茶的稀缺性被挖掘出来了,被包装成天下最牛"B"的品质,可惜是装"B"。装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做假冒伪劣古树茶利润空间太大,被誉为"卖白粉的价,而不用操坐牢与杀头的心";二是稀缺的资源难找,也难控制,被逼装"B"。而到了品质时代,行业真正有抱负的企业,不再只把目光盯向古树茶,而转向了品质二字。难道只有古树茶才有品质吗?显然不是,台地茶经过生态改造也会拥有良好的品质。加上普洱茶行业经过草根发展的创业期,一方面一批优秀的草根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有能力做更大的事,另一方面行业外的大资本也纷纷进入,从而推动着行业资源的集中与快速发展,古树纯料对这些想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盘子太小,只能做为品牌高端价值的一个卖点,要做量的话,还需要开辟庞大的台地茶资源,对之进行高投入式的品质提升改造,让其由名声不好的台地茶转化为人见人爱的生态茶园。
  在品质时代,行业的稀缺性资源会继续受到各路资本的宠爱,但行业更多的优秀资源将被发现,或者通过高投入的改造而创造出来,做稀缺性不再是行业的唯一选择,把不稀缺性的东西做出品质才是真正牛气的事,才是未来的主流。曾经建立在稀缺性基础之上的品质,走向了伪品质的邪路,而不以稀缺性为卖点的品质,将真正开创未来的品质时代。
  2、经销商与消费者在进步,茶企的经营思路要跟得上时代,不能老用垃圾茶或者品质一般的茶来忽悠。
  3、布局面向未来的品质时代,或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重金布局茶山,打造第一流的茶园基地。我与许多人的观点不一样,布局茶山才开始,而不是已经结束了。
  第二、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不但要将传统做到极致,而且要不断进行创新。
  第三、重视专业市场与专业茶客的开发,开展体验式营销与口碑营销,做粉丝品牌。
  第四、商业模式、人才与融资将成为茶企决战未来的终极武器。
  第五、布局仓储中心,用年份茶来兑现普洱茶最大的投资价值与品饮价值。
  第六、云茶大产业将出现,将从普洱茶延伸到绿茶、红茶、乌龙茶,同时茶叶地产、茶庄园、茶快消、茶山旅游、茶媒体、茶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将纷纷涌现,并大行其道。
相关标签:
品质 普洱茶 时代 稀缺性 市场 行业 专业 古树 茶客 品牌 大盘 茶山 台地 稀缺 产品 资源 小盘 企业 泡沫 价格 鄂南 树荫 御史 洛隆 中国医学科学院 光晕 国军 碧空 克图 盐税 多年来 原始 肾囊 肘部 数起 甜叶菊 星洲 大河报 周庆 重利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