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邓时海:普洱茶启蒙时代的先驱者

时间:2024-05-03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1、启蒙
  十多年前,对云南普洱茶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上有些名气,产于思茅地区的茶"。当时不知道沱茶也是普洱茶,更不知道还有老陈茶、生茶、熟茶这一说。后来,听人说,"云南普洱茶热起来了,好多台湾、香港人都来炒普洱茶,还专拣老的、陈的"。自己一直喜爱喝茶,虽然当时更加钟爱的是绿茶,但周围的人,老提普洱茶,也便开始留意。
  当年有一个同事,最爱喝茶,每天都泡一个大杯红彤彤琥珀色的茶,开始有些好奇,便问他什么茶?他答:宫廷普洱。他捧着那杯茶很神气。自然觉得自己很肤浅无知,既羡慕又羞愧。又不好意思细问,只以为普洱茶都是这种汤色。真正刺激到我的是:有一天偶然间看到这个爱喝茶的同事,依然手捧一杯茶,不一样的是那杯茶的颜色变成绿色了!我很诧异,禁不住问道:怎么喝起绿茶来了?他答:"这是普洱生茶!"一下弄得我尴尬无比,至今都留有"阴影",所以当时发誓一定要搞懂这个让我颜面丢尽的怪茶!
  2016版《普洱茶》书影
  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平时懒散惯了的我变得异常"好学",没事就往书店、图书馆里钻,同事们觉得奇怪,就问我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我愤愤地回答:普洱茶!
  在书店看到的第一本普洱茶书,是《普洱茶》,先翻了翻,感觉图片很精美,上面介绍的茶似乎有些与众不同,瞟了一眼作者:邓时海。记得当时没怎么在意,也没细看,把"海"字看成"梅"字了,还以为该书出自哪位女作家之手。幸亏接下来的细读中,及时纠正了我的低级失误,幸亏没有在这个时间与人"大谈邓时梅与普洱茶",不然糗大了!
  这本《普洱茶》,成了我阅读的第一本普洱茶类书籍,自然邓时海便成了我的普洱茶理论知识的启蒙老师。
  2、鼻祖
  在好奇心驱使和"阴影"的刺激之下,开始发奋研读关于普洱茶的各类书籍,想方设法搜寻到各类普洱茶来试喝,并在品茶过程中不断地找各方茶友学习、交流、探讨……
  坚持不断地"用功"之下,终于让我摸到一点普洱茶的庙门,也终于知道:我当初盲目学茶居然歪打正着,找到的普洱茶启蒙老师,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先生。
  随着深入学习了解,才知道邓时海是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被业内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1993年,邓时海先生在云南思茅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诠释普洱茶在艺术层面上的丰富内涵。
  1995年,当普洱茶对海峡两岸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还仅仅是水中月雾中花的时候,邓时海先生在台湾出版了《普洱茶》一书,这本书后来被公认为普洱茶圣经的巨著,为记录普洱茶的历史,以越陈越香为思维核心。同时也被普洱爱好者视为必读之书。
  由于《普洱茶》的出版,进而带动了全中国以及海外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的普洱茶市场,从而改善了云南茶农的生活品质,脱离贫困,对普洱茶的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普洱茶》书影
  今日,普洱茶能成为(中国茶第一品牌)《普洱茶》一书功不可没!邓时海先生将普洱茶这断代数十年的中国历史名茶从沉睡中唤醒,并赋予了"越陈越香"、"品老茶,喝熟茶,藏新茶"的全新观念,在老茶日益难求的状态下,给广大普洱爱好者一个新的品茗方式的选择,丰富了我们对普洱茶更多的认识。
  时至今日,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病急乱投医,找到的启蒙老师竟然是被誉为"现代普洱茶开山鼻祖"的邓时海先生。
  3、非议
  自从邓时海的《普洱茶》问世,其书中的一些观点便一直遭人质疑、非议不断。
  最突出的他提出越陈越香的观点,试图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品饮的层面。不过,却招致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甚至直到现在,关于"越陈越香"的争论,我们还都时常在茶人圈里看到,足见其争议性。
  "我用了20年的时间,才让很多在云南喝普洱茶的朋友,慢慢接受我这个概念。还有很多搞科研的,对这个观点非常反对。站在科学的立场上看,确实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永恒性的,但是站在艺术的层面来看,其实不然。"邓时海说。
  活动中的邓时海先生,图片来源网络
  "我常常问年轻人喜不喜欢老东西,不喜欢?那还没长大。"邓时海笑道,"时间是宝贵的,而能经历时间的千锤百炼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老是一种美感,所以首先'越陈越香'的'香'字,不单指香气,而是'美好'之意,是茶越老越美好的意思。普洱茶就是占了'老'这个便宜--普洱茶是大叶种,新鲜喝的时候又苦又涩,必须让时间来去掉苦涩,喝起来才会甘甜。"
  "但是'越陈越香'是永远无法被科学证明的,很多搞科研的还是不接受这个观念。"邓时海若有所思,"就好像有些经验是可以被科学证明,很多不能,但就艺术来讲我认为它是成立的。就好像感情、情谊、审美是无法被科学证明的。"
  邓时海先生所藏茶品,图片来自普洱杂志
  在搞科研的茶学学者们看来,江湖派的茶人往往太过经验导向,缺乏实证精神,有信口开河之嫌。由此《普洱茶》中的很多观点亦成了争论点,这让邓时海经常处于茶界舆论的核心。面对科普界、学术界的质疑,追求品饮艺术性的邓时海,有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其实,无论普洱茶的从业者还是广大普洱茶的爱好者心里都清楚,从学术、科研角度对"越陈越香"有讨论的余地,但这四个字却精准地概括的普洱茶的内涵和外延,是普洱茶的精髓所在,区区四个字便道明了普洱茶的品饮价值和发展方向,古往今来,邓时海堪称第一人。
  4、省思
  自从《普洱茶》的横空出世,沉睡多年的普洱茶被唤醒,普洱茶热迅速吹遍中华大地,并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名茶。当然,伴随而来的也有很多质疑、争议和负面的问题,对这一系列较为敏感的话题,邓先生毫不回避,坦然面对:
  关于普洱茶的界定问题,面对大家都看出来却无人敢说的"云南省一定区域"和"云南大叶种"问题,邓先生把这层纸直接捅破:…可以看出,"云南大叶种"是现代界定"普洱茶"最主要的内涵,这样的内涵界定已风行许久,之后尽管衍生各种不同的外延界定,却总是离不开"云南(省)"与"大叶种"这两个重点。所谓上施下效的结果,极具权威性的内涵界定,致使在七子级而后的普洱茶发展,包括1995年以后乔木级普洱茶,甚或私人茶庄的旧态复萌的茶品生产,一直深受上述普洱茶内涵界定的影响,以至于有了所谓"山头主义"、"大茶树主义"甚或"单一茶料主义"等意识形态的茶叶工序或制茶配方的崛起。
  《普洱茶》书影
  其实,这里头隐藏着一些含糊不清的灰色地带。如果不厘清这些灰色地带,将是一种对普洱茶历史与传统的伤害,也是对普洱茶茶品的分类有所不公平的对待。由此,认识的不足将使普洱茶未来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使"越陈越香"的普洱茶艺术美感消逝于普洱茶文化中……"
  "确实,"云南省"是一个生产最好普洱茶的地区。然而,却不是指称普洱茶品的指标,它也无法涵盖所有普洱茶品的范围。以下列举坊间流传的茶品,即知所言非虚。诸如﹝广云贡饼﹞、﹝广东七子饼﹞、﹝广东沱茶﹞、﹝重庆沱茶﹞,以及早期诸多边境茶品如﹝廖福散茶﹞、﹝河内圆茶﹞等等,这些都不是云南省内生产的原料所压制的茶产品。生产这些茶品的地区目前仍在生产普洱茶,如果把普洱茶定位于只能是云南省分内的原料所生产的茶品,则其它省分所生产的普洱茶品将该归何处?如此,过去云南省以外的普洱茶,以及边境的普洱茶,其历史都受到否定了。由此看来,一个概念的界定,除了指称其内涵与性质,更必须顾及该概念过去的历史定位,以及其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大叶种的内含物质丰富,茶性浓酽,是为上好普洱茶品的选材。然而,如果唯有大叶种茶青制作的茶品,才能踏入上述界定普洱茶的门槛,则又是一种对许多普洱茶茶品的不公平待遇。比如清朝宫庭饮了一百八十多年的古董茶﹝金瓜贡茶﹞、一九四〇年代以前的倚邦山茶青制作的﹝杨聘号茶﹞、﹝同兴号茶﹞、﹝同昌黄记茶﹞,它们大都是小叶种乔木茶品,既是过往进贡清廷的御用品,又是至今享誉海内外的茶品。至今,倚邦茶区仍然保有小叶种茶区及其茶品制作。难道这些小叶种茶青所制作出来的茶品不算是普洱茶吗?"
  邓时海先生所藏茶茶汤,图片来源普洱杂志
  目前,一般对普洱茶的识别,就仅依据"云南大叶种"作为指标,其实业界、学界早已发现云南省许多地区的茶山,其质量已经退化到几乎没有了普洱韵的地步。然而,许多茶品监制者却罔顾这样的事实,仍以"山头韵"、"茶区特性特色"来替代普洱韵。假以时日,几十年的陈放后,这些茶品将有怎样的品味?能有如号字级或印字级茶品的普洱韵特性么?这是值得省思的问题!"
  其实,邓时海先生质疑、提出并分析的诸多问题,也是时下普洱茶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科普定义和规范国标固然重要,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品饮普洱茶时,这些才是直接面临、必须正视的问题。作为普洱茶的资深前辈和唤醒普洱茶的第一人,邓老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如同洞悉普洱茶一切的长者,时时刻刻关心并鞭策着这个还未长大的孩子,殷切希望它健康成长。
相关标签:
普洱茶 普洱 陈越 大叶 云南 先生 云南省 中国 内涵 生产 一人 台湾 书影 问题 沱茶 时间 启蒙 历史 小叶 茶学 气相 明了 茶饮料 事由 南京市 合作处 学识渊博 小李家 蓝皮书 宏峰 渔民 顺丰 制作方 爱家 平泉镇 总代理权 水沙 边境线 红学界 冒泡泡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