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徽茶崛起:让梦想照进现实

时间:2025-01-2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顾公新进入职场后,一度是被众人看好的"政治新星";之后的几十年,他为人所乐道的身份却是徽茶"掌门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创新意识,让他无论在哪里都能出奇制胜、脱颖而出。如今,如何实现徽茶的光荣与梦想,依旧是他心间的待解课题。
  创新制茶工艺
  顾公新的茶叶实践,开始于金寨的山头。
  1983年,顾公新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本来以为自己会做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想却被分配到金寨县八河乡担任乡经委主任一职。不过基层的从政,并没有让顾公新的茶缘中断。
  顾公新说,当时乡经委分管的范围很广,茶叶又是八河乡重要的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乡经委主任,他开始了与茶叶的密切接触。最开始是种茶。他运用自己在学校所学,在山间地头穿梭,试验茶树的种植、嫁接。他所在的八河乡抱儿山村,有个茶厂生产一种名叫"抱儿珍秀"的茶,茶季时他就在茶场和工人们一起制茶,还将其制作工艺和方法进行总结,提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制作流程。这一方法至今还被当地茶农沿用。
  一年后,顾公新被调到青山区。种茶的实践开始转向全区茶产业的系统管理。顾公新说,当时全区几十家初制茶厂,加工的茶叶主要是"尖茶""炒青""瓜片""黄大茶"等,尤以炒青茶量最大。炒青属"毛茶",茶农们将加工的"毛茶"卖给精制厂加工后,才能调运到省茶叶公司直属的加工拼配厂,再经拼配包装后出口。
  顾公新不满足于卖低价的毛茶,他开始与茶农们一起钻研创制名茶,形成地方特色的品牌茶,茶叶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不得不说,这似乎就是他天生具备的特质:别人没想到的地方他能想到,别人不敢做的地方他能做到。在青山区任职期间,他主管过乡镇企业,曾在当地首创劳务输出:带领200多个当地年轻人到上海,与上海方面合资办厂。山区富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不少乡亲们也因此过上更宽裕的生活。
  卖茶给外国人
  22岁就成为区长,在金寨,顾公新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或许他会在仕途一路走下去。
  1987年,他父亲罹患重疾,作为长子的他被召唤回合肥。安顿好父亲后,顾公新面临三个选择:要么去政府机关,要么在大学任教,要么去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他毅然选择了最后一个。"心中一直还是有念想,那就是让所学有所用。去茶叶公司,我感觉是最接近念想的地方。"顾公新说,当时的省茶叶公司主营是进出口业务,这对于他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也非常吸引他。
  事实证明,来到这里后,他的茶叶人生才得以开启一扇新的大门;似乎之前的一切,都是为了来这里而准备。当时,茶叶是我省出口的5朵"金花"之一,这里给他提供了足够好的平台。他从基层做起,对最初陌生的出口创汇、购销调存等业务逐渐烂熟于心,并一步步在公司内部崭露头角,直至成为"领航人"。
  做茶叶出口的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茶叶的质量对于企业的"灵魂"意义。他说,进口茶叶的欧洲等国家,对茶叶的质量、标准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近乎苛刻。他们提供的茶叶货源只有做到完美,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茶叶的基地源头建设、品控系统管理等,都要符合国际国内先进标准。
  而这一信念和做法,在公司后来转型做内贸后,也一直沿用并受益。"质量是产品灵魂,不论是国外消费者,还是国内老百姓,好质量始终是人家选你最基本的原因。"顾公新说。
  徽茶"掌门人"
  2008年以后,顾公新和公司的重心,开始由"对外"转为"内外兼修"。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茶叶出口遭遇较大挫折,内销逐渐成为很多外向型公司转移压力的重要突破口。
  其实早在2006年,顾公新就向公司提出过建议:要重视内销。但公司作出的尝试仅限于"办公室销售",也就是茶叶只作为企业、单位的礼品销售,更像是"内购",真正的大众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国内的消费者喜好什么?对内渠道如何打开?顾公新觉得这方面缺乏一个团队。2009年,公司与茗丰茶叶合作,成立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主打对内销售。他提出在5年内,公司要实现百家连锁、销售额达到亿元、利润达到千万元。同时推出"迎客松"牌"国礼徽茶"、"金典徽茶""和韵徽茶"和 等系列组合包装。
  截至目前,公司每年以30%的增速发展,已有70多个直营店和连锁店500多个网点。公司主打的"迎客松"品牌已成为全国十大放心茶畅销品牌、安徽省著名商标,品牌价值超过十亿元人民币。
  目前,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已成长为内外贸齐头并进,连锁、配送、物流一体化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以茶为主,多种经营",年进出口规模5500多万美元,总销售额8.75亿元人民币,出口业务覆盖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同行业排名中居安徽省第一,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前四。
  2012年,顾公新当选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成为徽茶行业当仁不让的"掌门人"。
  光荣与梦想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所在的企业而言,顾公新的茶生涯都可以说是成功而圆满的。而徽茶产业崛起,仍是他心中放不下的课题。
  顾公新说,从历史上来说,徽茶有着很多荣光。在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名茶就占了四个-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这在全国所有产茶省份中都是不多见的。然而,多年的发展下来,徽茶却又有着令人扼腕的遗憾:徽茶叫得响的品牌名茶市场占有率不高,在产量和品牌知名度上,也逊色于其他省份国家级的名茶。"徽茶招牌还不够响亮,走出去的步伐还太小。"顾公新说,徽茶需要走产业化、品牌化的路子,抱团发展也非常重要。他说,我省共有各类茶企近7000家,但国字号龙头企业只有3家,茶企总体实力偏弱、规模普遍偏小,缺乏真正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难以凭借自主品牌占领国际国内市场。
  在他看来,当下,政府和企业应首先"擦亮"徽茶的金字招牌,就像福建的龙井、浙江的碧螺春等一样。而对于企业,还要融合抱团发展,做大规模,做响企业品牌。这样,徽茶才有出路,徽茶崛起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对话
  茶企要学会"讨好"年轻人
  记者:现在的大众消费环境出现很多新的变化,茶叶市场是不是也面临挑战与转型?
  顾公新:当下的茶叶消费已进入新常态。茶叶的公务、公款、功能性消费特征,正在向大众、自费、情感文化消费转变。在以前,茶叶更具有礼品属性,所谓"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现在则回归到饮品属性。
  以前部分茶叶价格虚高偏离本身价值,现在人们消费则追求性价比。徽茶企业最缺的还是一些创意。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企业,要有全网营销的意识,实体店、电商渠道双管齐下,传统企业要寻觅新渠道的突破。
  记者:与一些畅销的新兴消费品相比,茶叶的商品气息颇为传统,您觉得茶叶企业如何撬动更大市场?
  顾公新:茶企要研究消费群体,用心去琢磨他们。有调研显示,茶叶的主要潜力消费群体有两个:20至40岁之间的人群和40至60岁之间的人群。现在的茶企往往将消费群体默认为后者。殊不知,前者是更具有成长性与购买力的群体。
  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喝茶?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喜欢喝茶?很多国家年人均消费茶是六七公斤,我国国内只有一公斤不到。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撬动。在产品设计包装营销等方方面面,茶企都应学会去"讨好"年轻人。现在的茶叶产品与包装,大多是传统而方正,厚重有余活力不足,缺乏年轻人喜好的个性与清新。 本报记者胡霞利/文王从启/图
  人物档案
  顾公新,男,中共党员,1962年12月生,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清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现任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同时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等职。
相关标签:
茶叶 公司 安徽 新说 企业 消费 名茶 品牌 毛茶 河乡 青山区 出口 安徽省 茶农 金寨 经委 年轻人 进出口 还是 大众 华山 百利 刺绣 外联部 数量词 洁面乳 铁壶 荣荣 杨国平 甘水 食品 人士 霉雨 尿素 空海 洪元 粉身碎骨 中宣部 产中 云南省检察院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