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育灿,勐海茶厂总经理助理。1971年进入下关茶厂工作,1988年取得了省人事厅颁发的助理经济师职称,2004年退休。2006年初进入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工作至今。做了一辈子茶,也学习了一辈子茶,茶样人生,愈久弥香。 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看到茶厂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印象深刻。 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茶厂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还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有为的优秀管理人才。 在侍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有知识、有现代技术管理经验的真正茶人。 除了茶这个事业,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答:一个是去西藏,看看父辈的足迹;还有一个就是写一本自传,总结父辈以及自己从事茶行业40多年的人生。 益友网:还记得您是为何开始做茶的吗? 潘育灿:我于1968年底下农村当知青,1971年底从生产队推荐进入下关茶厂工作,当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茶人,做一辈子茶。进入茶厂后看到老一辈茶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并且聆听了他们讲的做茶的重要性,茶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市场上的紧缺物质,当时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要凭票供应的,所以觉得做茶很光荣,也就安下心来,开始认真学习做茶。 益友网:您2004年就退休了,本可以安享轻松的生活,为什么您选择来到大益继续做茶的事业呢?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潘育灿: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我2006年初来到大益。当时勐海茶厂改制后非常需要技术管理人才,我自己是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茶人,也了解云南几大茶厂的基本生产状况。当时下关茶厂退休的冯厂长,他熟知我在下关茶厂是生产管理技术骨干,他邀我同来勐海茶厂的。 就对勐海茶厂而言,我认为它的饼茶,特别是熟茶做的比较好,很有自己的特色,是行内人和市场都一致公认的,很有发展前景,我自己也想学习,因为我热爱茶,也想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为茶的事业贡献一点力量,所以就来勐海茶厂了。 在茶厂工作期间,我一直从事茶叶精加工的管理工作,曾经担任过车间主任,生产部经理,全面质量管理部副主任,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从事茶企业工作40多年,热爱茶事业,目前在普洱茶行业中也算得上是新时代的老茶人。在这里我最大的收获是,茶厂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不但让我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而且还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改制后的茶厂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效益也在不断的增加,我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益友网:您在勐海茶厂一直负责生产管理工作,这些年,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潘育灿:这些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太多了,比如说发酵车间的人工潮水,到现在的机器潮水。备料车间的筛分机组的改造,包装车间产品的人工板车入库,到现在的电瓶车入库,等等。其中更深刻的是,成型车间压茶机的更新换代,从过去没有任何安全保障,事故频发、效率低下的28型老茶机,更新到现在的第3代,有安全保障的液压机,避免了以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几率。以上所有的变化,都很大幅度的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益友网:在您看来,大益近几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潘育灿:我感受近几年大益最大的改变是,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有为的优秀管理人才,为了保障产品质量,把质量考核纳入了绩效分配中,实行了吨茶质量等级工资制,在生产上做的更加趋于规范,厂容厂貌、和员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益友网:在事茶的路上,您已经取得了无数的成就,现在还有什么目标是您最想要达成的? 潘育灿:我最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现有的传统的技术管理,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有知识、有现代技术管理经验的真正茶人。 益友网:除了茶这个事业,在自己的生活上,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潘育灿:我最想做的事是去西藏,到父辈解放前曾经做生意的地方去看看,感受今天西藏的巨大变化。因为父亲是个生意人,当年的生意是在茶马古道上,从鹤庆到西藏,由马帮托运路途遥远,很是艰辛,他们把云南的茶叶、盐巴等农副产品带去西藏,再把西藏的布匹、名贵药材、酥油及当地的土特产带回云南,为西藏和云南的贸易往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此我想写我的自传,把父辈及我从事茶叶行业40多年的人生的点点滴滴经历记录下来,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争取去实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