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走访云南茶人系列集(七):赶骡赶马上茶山——杜春峄

时间:2025-02-06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文/绿鸽子
  杜春峄赶骡赶马上茶山

  2006"普洱茶茶王"之一的始作者杜春峄说她第一次卖茶卖的是绿茶。

  做茶近四十年的拉祜族女人杜春峄,笑起来眼角的沟沟壑壑无比生动,看上去更像一个火塘边勤勉的当家女人.

  1998年她接手改制后的澜沧古茶公司,远不像现在这样的风光.普洱茶在那个时候还在慢升温的阶段.守着景迈和邦葳几千亩古茶山的茶人们,甚至只能做烘青毛茶作为原料低价卖给别人,工人们掏干口袋好不容易集资13万元,还被骗去了5万.听我问:"做茶四十年,最辛苦的是什么?"杜春峄毫不犹豫地说:"最苦就是品牌打不响的时候."品牌不响,茶无人知,做为一厂之主的人自然是最心急火燎的。从来埋头技术的杜春峄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走出去推销自己的产品的。

  她说:"第一次卖茶,不知道该对人家说些什么,我就先说自家的茶有什么缺点,然后再说有什么优点."或许就是这样朴素还带着羞涩的陈述打动了对方,她的第一笔生意竟然就这样的做成了。

  她说她总是"傻人有傻福",很多时候因祸得福。现在市场上炒得有价无市的0085茶,在2000年时本来是一批国外下了定单,但迟迟未兑付的压仓茶,这批茶在仓库里一躺就是三年,2004年9月以每公斤45元的价格出厂,没想到11月市场上就涨到了150元一公斤。

  经历过冰河般的低谷,对于后来澜沧古茶的炙手可热,杜春峄最能体会到普洱茶热潮带来的甜头:"做茶的人,就是因为普洱茶发达了才苦中有甜的。

  "杜春峄也经常会提到一个词:"感恩"。澜沧古茶80%的客户是素食的人,心地善良,她说:是他们在影响着她执着,坚持,信任和感恩。每批茶原料不好不做,发酵发得不好不出厂。早在1983年,澜沧古茶就拿到了经贸部颁发给普洱茶的唯一的奖项,获奖的是她亲手发酵的一款8级散熟茶,92年又获得全国名茶精品称号.后来的奖项不计枚数,2006年,在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博览会上,澜沧古茶与其它六家品牌同获"普洱茶王"之称,在"茶博会"现场举行的"云南普洱茶茶王拍卖会"上,澜沧古茶公司的一罐重100克的普洱散茶拍出了全场最高价22万元。

  "普洱茶王"的始作者杜春峄依然朴素如故.在金实茶叶市场的澜沧古茶专卖店里,她叫人泡开的是一款0086,说她最爱喝的仍然是这粗粗放放而回甘悠长的茶.

  聊到尽兴处,她随口哼起古茶山上的茶歌:"三月三,赶骡赶马上茶山..."杜春峄的歌声很柔婉,我相信,就像她16岁时在景迈古茶山上唱得一样好听.

相关标签:
澜沧 茶山 普洱茶 茶王 普洱 景迈 时候 就是 拉祜族 云南 品牌 发酵 朴素 奖项 市场 毛茶 茶歌 沟沟壑壑 散茶 柔婉 立竿见影 不屑一顾 画风 珍贝 谐社会 访华团 要人 曼洒寨 黄金村 脸蛋儿 高井 题诗 按语 剡溪 对流 新业 绿豆芽 按理说 九三学社 油门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