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茶商茶农

斧头下救出来的"国宝"

时间:2024-04-2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斧头下救出来的"国宝"
  当年作为思茅地区外贸局主管茶叶生产的副局长何仕华,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普洱茶的故乡思茅找到古茶树。从历史记载和思茅茶树资源的角度上来看,他相信思茅这片古茶树的发源地一定会生长着更为古老的茶树。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何什华走遍了思茅境内的山山水水,向无数的茶农调查和探访古茶树可能存在的地点。工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3月何仕华得到了当地茶农送来的消息。思茅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的园地里,有一棵很古老的茶树。但是因为产量不高,主人正打算在春茶采摘之后就把它砍掉。何仕华立马赶到了邦威村,只见一棵树冠挺拔,枝叶茂密,生机勃勃的古茶树巍然屹立着。何仕华在欣喜中仔细考察了这棵树的树高、树幅和直径,还收集了花、果、壳和样茶的标本。为了进一步弄清这难得一见的古茶树的情况。何仕华找到了这片土地的承包者魏壮和。没想到魏壮和是位哑巴,他的妻子赵云花讲了这棵占茶树的故事。"这棵大茶树在我们小时候开始记事的时候就是这样大了。几十年不见长大,一直就这样。每年的产量只有十多斤,夏茶不怎么发。树太大还遮住了太阳,粮食种不出来。今年采完春茶后就要把它砍掉了。"何仕华一听急厂,赶忙向两口子详细讲了这棵古茶树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随后,他又找到邦崴村村长和富东乡乡长,要求他们把保护这棵古茶树列在了村规民约里。
  何仕华说,当他把从邦崴古茶树上收集的茶花、果实和壳,以及从魏壮和家里取到的古树晒青毛茶样品,带回家仔细研究后,发现茶叶的厚度、叶脉、叶齿等等跟野生茶叶都不大一样。
  何仕华曾见过很多栽培型古茶树,看上去也有区别。当用科学方法进行化验分析后,结果更是令人奇怪:这株古茶树所含的化学成分和细胞组织结构与栽培型茶树相同,但树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征却与野生茶树接近。何仕华怀疑:"这会不会是古茶树从野生到栽培的一种过渡型?"而当时,茶学中对古茶树的分类只有野生型和栽培型两种,从未有过"过渡型"的记录。
  "这不能贸然地下结论,我们不断地邀请了同行专家前来考察。从1991到1992年,先后组织了三次国内专家的考察论证会,1993年,又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国际研讨会,参会的专家学者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将近200人,大家都一致认定,这的确是以前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从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茶树,树龄在千年以上。"专家们的考察论证证实了何仕华的设想,也阅了他的古茶树之梦。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它填补了茶叶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缺口,同时也是中国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云南思茅是世界最早种茶之地的最为有力的证据。邦崴过渡型古茶树,被视为中国的"国宝"之一。

相关标签:
茶树 思茅 过渡型 栽培 东乡 茶叶 茶农 思茅地区 春茶 思茅市 澜沧 专家 邦威 国宝 华一 赵云 中国 夏茶 演化史 承包者 数万 沱茶 长时 光彩 苋菜 大元 循环圈 川贝母 郑成功 理论探索 群众 数万 燕赵 细碎 体形 角黍 一箪 针尖 企业家 居民点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