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时间:2025-01-2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和勐腊县易武镇(含原曼腊乡)、象明乡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优质普洱茶的发祥地和原产地相传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胜利后,巡视了今西双版纳境内的六大茶山,留下了很多器物做纪念,古六大茶山因器物而得名。在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普洱府志》、《滇系》、《续云南通志稿》、《镇越县新志稿》及1994年版《勐腊县志》中均有这样的记载:"旧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芝,埋铁砖与蛮专,遗木梆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有一座孔明山,山顶有一块"祭风台",相传诸葛亮巡视六大茶山后曾到祭风,故得名。该山地势险要,面积10平方里,海拔1788.2,可俯瞰或远眺"周八百里"的古六大茶山。六大茶山还流传着诸葛亮赠送茶籽给当地各族先民或知道当地各族先民利用茶叶的传说。

根据史籍,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并没有到达滇南的西双版纳等普洱古茶区,但诸葛亮所采取的安抚政策及其士卒所带来的蜀汗文化影响深远,对茶区各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也产生了极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西双版纳古茶区各民族心里,诸葛亮已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生产发展的象征,是国家的使者是给他们带来幸福的圣人,于是把茶树的来源也归之于诸葛武侯的传播、倡导。在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等地,广大茶农都尊奉诸葛亮为最早栽培利用茶树的"茶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有的村寨还要举行"茶祖会",祭拜"武侯遗种"的古茶树,并开展以茶易物等物资交流活动。
六大茶山在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当时产茶的"银生诸山"包括了六大茶山,傣族贝叶经《游世绿叶经》中的记载也表明在116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就已基本成形。清代及民国时期的200多年间,六大茶山的发展达到了繁荣兴盛的时期。
清代初期,六大茶山是以"茶山"的名称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史籍中。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在云南边疆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将六大茶山一带从车里宣慰司辖境划出归普洱府流官直接管辖,并在攸乐上设立了流官衙门--普洱府攸乐同知(六年后迁思茅,改称思茅同知)。普洱府同知的主要职责是正个茶山的社会治安,监管普洱茶的生产及运销事宜,协助土官采办普洱贡茶等。"六大茶山"的提法最早出自清乾隆三十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一书,内载"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曼撒六茶山"。其后,有关六大茶山的记载频频见诸各类史籍。檀萃《滇海虞衡志》(1799年)卷十一记载了六大茶山及其规模、盛况:"普茶名重天于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师范《滇系》(公元1870年)记载了从攸乐到其余五大茶山的里程:"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注:同知治所当时以迁往思茅),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六大茶山的山名在不同的史籍中有不同的记述,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中也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只。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祥,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曼撒六茶山。······,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昱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1957年,普洱茶专家、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带领西双版纳农技站等有关单位人员实地访问、考察了古六大茶山,考察结果表明:莽枝(芝)与革登只隔十五里,周围地区不大,实属革登茶山范围。架布、昱崆位于曼砖、倚邦之间的架布河旁和昱崆河旁,架布年仅产茶四百千克,而昱崆产茶更少,架布、昱崆二处范围比莽枝还小,显然包括在倚邦茶山之内。而易武、攸乐两地范围广,产茶多,各被列为六大茶山之一是理所当然。根据各茶山所处地理位置、地区范围大小分析,蒋铨等专家确认古六大茶山是指今景洪境内的攸乐及勐腊境内的曼洒、易武、曼庄、倚邦、革登。其他各种不同茶山地名,都是茶商们根据各人贩运茶叶的不同来源而任意宣扬出来的,都把自己采购的茶叶说是名山名茶。因此,在同一时期也会出现不同几大茶山的叫法,蒋铨等人还考察了曼洒、革登两地的茶王树遗迹,证明史籍中记载的茶王树确实存在过,在倚邦也曾发现过枯死的茶王树。这些茶王树传说是"武侯遗种",枯死时树龄应达1000多年。这些观点得到了茶界和史学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古六大茶山作为一个整体,从清初到民国前期基本保持了总体繁荣的态势,最繁荣时期茶园的面积约为6万亩,茶叶产量最高达1530多吨。其中攸乐土目管辖的攸乐茶山6000多亩、130多吨,易武土把总管辖的曼洒、易武两大茶山2万多亩、650多吨,倚邦土千总(后降为土把总)管辖的倚邦、曼庄、革登等茶山共3万多亩、750多吨。

20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古六大茶山逐渐走向衰落,茶园或荒芜、或被砍伐、或被烧毁,至1950年,六大茶山茶叶产量下降到30吨左右。20世纪50年代,六大茶山垦复了部分荒芜茶园,至1957年,茶叶产量恢复到188吨。据2004年西双版纳古茶树、古茶园普查统计,古六大茶山尚存古茶园约3万亩,年产干毛茶近400吨。另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诺山、易武、曼庄等地新建了1万多亩密植速成茶园和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年产干毛茶300多吨。

相关标签:
茶山 普洱 诸葛亮 西双版纳 武侯 茶园 思茅 普洱茶 同知 茶王 十里 史籍 多吨 茶叶 时期 茶树 治所 基诺 通志 不同 激酶 凡俗 贤达 合久 茂林修竹 皇城根 胆囊癌 武岩 朗日 时尚前沿 荒田 石径 海外华人 阿妹 明轩 租金 野人 五凤 陈卫东 绣口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