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产品

陇中罐罐茶

时间:2025-07-01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香气扑鼻的罐罐茶就是由这样简陋的家什熬制出来的
  在黄土雕铸而成的陇中,不长茶树,不产茶叶,而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罐罐茶了。那些汉子嗜茶如命,一日不喝茶,精神不振,打盹瞌睡;两日不喝茶,头疼脑胀,乏困无力;三日不喝茶,那就像重病在身了。

陇中人喝茶的方式十分独特,一隆火,一把茶,一个一号电池般大小的茶罐和一只茶盅构成了罐罐茶的全部家当。饮用时,先用劈柴架起黄土泥成的小火炉,在称作"催催"的小砂罐里放入茶叶、盛上水反复熬煎,然后倒入小茶盅饮用,茶浓浓的、酽酽的,俗称喝罐罐茶。

每天清晨天刚麻麻亮,坐落在山旮旯的农家小院里,就有了烟火的气息。罐罐茶浓浓的香味,随着烟火的气息飘得很远很远。张家的李家的,上庄的下院的,一起飘出来,向四周弥漫,把整个村子也熏得香香的。刚刚起床的庄稼汉,打着哈欠,窸窣窸窣地穿衣下炕后,就开始在炕沿边的小土炉上生火熬茶。那火焰赤赤扑扑地欢跃起来,很快罐罐茶也就从丝丝有声到突突大声。接着就是人们唏唏的喝茶声。小时候,我每次去老家榆中北山往往被奶奶和伯叔、伯母的喝茶声和熬茶的火焰声惊开惺忪的眼睛再也睡不着,便看着他们喝茶的一举一动。奶奶看到我醒来,就将喝茶的碗往我面前一推,让我也来吃。

有时,我被奶奶熬茶的声音扰醒后,往往听到奶奶边喝茶慢悠悠地对伯叔说:"疙瘩自起了云雾,看样子要下雨了!"有时候说:"今早的天特别晴朗"接着便是熬茶声、火焰的跃动声,唏唏的喝茶声……

一般情况下,一天喝一次就行了。活重活忙、特别乏困时,中午吃饭前还要喝一次,解渴解乏,消除疲劳。陇中人喝茶有个讲究,从大到小或先下地干活的轮着喝,每人一罐罐,喝败才能过瘾。若喝到中途,来了客人,喝茶人再让你都不能喝,不然他就过不了瘾,需待每人一罐一罐喝。家乡人常用罐罐茶款待亲友。亲朋好友跨入农家庭院,好客的主人就会把他们拥上炕头,然后献上罐罐茶,端来油煎饼。聊着天、喝着茶,贵客便会品味到这一古老茶文化的无穷韵味。逢年过节,从早到晚熬茶的烟火不断。

在生命的历程中,我曾深深的喜爱过家乡人喝罐罐茶的小炉子。那是用红胶泥拌头发渣做成的。下面圆圆的,上面有三个尖尖的分岔,高高地挺立着,放壶热水;三个分岔的下部有三个平台;一次可放三个小茶罐,同时供三个人喝茶。还有那小沙泥罐子,喝完茶后挂在屋内半墙上面。家乡人穷,没有燃料,前些年,大都用驴粪蛋熬茶,朴素的没有修饰,原始古拙,可喜可爱。农家人喝茶的小茶盅,里面有厚厚的一层茶垢,都不愿擦去,越积越多,越显这家人喝茶的功底深。天长日久,因烟熏火燎,窑顶全黑了,房屋的椽子如黑漆漆过一样油亮。曾有城里人误认烟为漆,贻笑农家。

喝罐罐茶,茶叶,以云南出产的为主,富则喝春尖,沱茶,穷则喝一般的粗茶;对水的要求是,甘甜的窖水最为理想。常喝罐罐茶的人,窑内、房子里经常放个水罐,是专备喝茶水的,轻易不能动用。我记得有几个干旱之年,家乡人没有水喝,往往到几里外的沟里挑咸水,咸水喝茶太苦,人们总想方设法找些甜水喝茶。当老天下着一点点雨时,家乡人便将盛水的器具放在房檐下,哪怕是一滴滴雨都要盛上,存着喝罐罐茶。

喝罐罐茶的人,家里再紧困,处处省吃俭用,上供销社或外出也要称二两茶叶回来。吃得差一点,穿得破一点都可以,但一天不喝茶是不行的。有儿有女在外工作的,年关节下,都要给老人寄些茶叶,以示孝敬。我跟着爸爸每逢回老家探亲,总要大包小包的给奶奶、伯叔、伯母和亲朋好友买好多茶叶相送,自感心里热乎乎的。特别是坐在小茶炉旁,和亲人们拉拉家常,给老人们熬两盅罐罐茶相敬,心和心的距离,一下子就会拉得很近很近。那红红的,旺旺的炉火,也像浓浓的乡情,把周身烤得热热的……

事物总是运动发展的。陇中地区这几年变化很大,如今许多饮茶者摒弃了烟熏火燎的柴炉,改用小煤油炉或小电炉熬茶,砂"催催"也被导热良好的金属小罐代替,使源远流长的罐罐茶里也溢出一种现代文明气象。喝茶的妇女人数增加,茶叶的档次提高,油馍馍和白砂糖、冰糖一般客人也常享用。最显著者莫过于用大玻璃杯泡茶的人数越来越多,大有将罐罐茶取而代之的走势。诚如是,那特制的喝茶陶土罐罐和相应的茶文化就会成为文物的历史遗存了。

相关标签:
家乡人 茶叶 茶盅 奶奶 烟熏火燎 人们 三个 农家 分岔 咸水 烟火 火焰 伯母 茶文化 上庄 榆中 盛水 罐里 黄土 亲朋好友 年代 十二指肠 敦煌人 文德 展销会 东北大学 元丰 柱石 进口价 曝光度 靠山吃山 三十分 合宜 梁栋 传媒 王辉 龙门石窟 香芝 浮世绘 高分子化合物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