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祥源易武斗茶会现场 当下的中国不缺茶,当下的茶市更不缺选择。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据国家农业部统计,全国茶园总面积4316万亩,茶叶总产量227.8万吨。绿茶143.8万吨,黑茶29.7万吨(普洱茶12.9万吨)、红茶25.8万吨、乌龙茶25.9万吨、白茶2.2万吨、黄茶0.35万吨;茶叶总产值1519.2亿元。 2016祥源易武斗茶会现场 这一堆庞大的数据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作为一个茶叶大国,体量大,精品少,人均饮茶依旧排不进世界前十。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所致;另一方面,是我国的茶叶消费习惯所致,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与琴棋书画诗曲茶之外,我们对茶没有更多的要求。 传统上,我们把中国的产茶区分为西南茶区(云南中北部、贵州、重庆、四川以及西藏东南部),华南茶区(云南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闽南、海南、台湾),江南茶区(浙江、皖南、苏南、上海、江西、湖南、福建中北部、两广北部),江北茶区(鲁东、皖北、苏北、豫南、陕南和甘南)四个茶区。绿、红、黄、白、青、黑,四大茶区被分割成了6种颜色,每个色块又对应了不同产区、产家和风格,系统过于庞杂、内容过于丰富,资源的过于丰富会不会是一种浪费呢? 这么多的选择?怎么办? 祥源易武小产区茶业发展论坛现场 二 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和健康生活的追求,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我们不需要太多选择,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选择,这个更好,要包括特色、品质和性价比。 不知道是谁最先把普洱茶与葡萄酒相提并论。二者的可比性在于,它们都是饮品,产地复杂、风格多变,储存的过程中会发生转化、后期可增值等。但据我所知,许多资深的葡萄酒达人目前并不太认同这种对比。谈产区?谈级别?谈年份?谈标准?他们都笑了,无论是从标准化、商品化或是收藏的系统性来讲,普洱茶与红酒还有一段距离(很长的距离)。 以普洱茶为例,山头茶和古树茶的操作门坎低,标准缺失、市场混乱。高昂的认知成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个茶是真是假?要怎么喝?一些层出不穷的概念和玩法,很容易让产业和消费者两败俱伤。 产业就不需要观念了么?当然不是,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成熟的观念来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和市场健康消费。 2013年,祥源茶率先提出了"小产区",这个观念在葡萄酒行业已经很成熟了,产区决定风格,是葡萄酒行业的金科玉律。葡萄的原料品质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除了品种,还会受到到周围环境"风土"的影响,即使是在同一地区,葡萄的品质业会因微气候、栽培、灌溉和管理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区别,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都会对葡萄酒形成的风土产生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茶与葡萄酒,特别是普洱茶与葡萄酒有着很多相似性,所以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模式,这种做法的依据在哪里呢?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周边环境、气候、土壤、茶园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很细微的因子,粗放的管理和经营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在一篇《茶业复兴》采访邓增永先生的文章中,他提到"小产区的根本,在于小产区茶卓越而独特的品质风格特征,所以能自成宗派。而小产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在具体推进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组织和推动。"(2014)这一点,与葡萄酒国际通行的"小产区"概念不谋而合。 再回到葡萄酒。在14、15世纪,往酒里面添加海水、树脂是很常见的,这种添加是化学上的造假,另一种造假,是对产区的造假,20世纪初,勃艮第等著名产区的葡萄酒经常被其他产区的葡萄酒贴牌冒充。 直到1935年,法定产区葡萄酒体系(AOC)才正式启用。这个体系对葡萄酒品种、剪枝以及酿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标准启动30多年后,著名的美国酒评家罗伯特•帕克制定了百分制的红酒打分制度。他制定这个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制定出独立的、可以指导消费的评酒指南。这个打分体系出现之时,红酒在英美两国都不算太普及,30多年过去了,美国的红酒消费量大量提升。市场的规范和良性发展,本质上不是因为禁令的出台,而是红酒行业酿造标准和品饮水平的提高。 我上面所讲的这些内容,是为了说明:一个好的观念对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和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我们需要这样的观念,我们需要精耕细作,需要讲品质,需要用品质、品味来引领消费者。 经过将近4年的耕耘,祥源的小产区茶在业界和消费市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我们也可以说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三 上升到品饮和审美的阶段,粗放的大产区大宗茶很难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不得不承认,小产区模式是当下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出路。祥源茶在红茶和普洱茶产区率先实施的小产区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关于这一模式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值得我们再度探讨。 "小产区"是一个好的观念,但却不是一个容易实施的观念。 确定了小产区发展模式之后,最为重要的是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路线。什么是技术路线?这一说法常见于理工科和软科学,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我们在文章第二部分提到的,小产区这个观念是一个有着确定路径依据的模式,它与市场上一些观念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但是,去完善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过程是具备挑战的。 小产区模式中,产区风格是核心,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如何通过产品去表现产区风格是重中之重,茶叶是一种饮品,茶叶最终是要流通到市场上的,我们所言说的产区风格需要找到口感对应。 对产区风格的塑造,需要从产区的茶树品种、风土、加工技术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完善,这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举个例子,当我们对产区风土进行描述的时候,就需要对产区的气象数据、土壤水系等都做到细致入微观测,完成产区风格的描述,还需要对成品茶叶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和管理,这是实现小产区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祥源茶业易武工厂 上面的工作需要的是精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小产区在未来,还需要面临一个挑战,就是被广泛接受和高度认可。目前市场上已经充斥着太多的观念/概念,其中许多观念/概念其实都早该淘汰,但市场调节往往是滞后的,在行业和消费者接受信息渠道和选择有限的前提之下,"小产区"概念需要更多的去宣传、推广和普及,对消费者进行正确引导。这是双向互动,当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之后,会对整个系统化模式的推进带来更大动力。 我知道茶业经历长期发展、历史厚重,我也疲于一次次回望过去的辉煌和落寞,我期待有一天,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茶叶的时候,能够轻松根据小产区选择茶品,就像挑选一款经典小产区红酒--而不必在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之中再四顾茫然--选定了产区风格,就有便利的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