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品牌

普洱茶缘

时间:2024-05-03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周作人写过几篇与茶有关的散文,《喝茶》、《吃茶》、《煎茶》、《关于苦茶》等等,都很有名。在我还没有学会喝茶或者吃茶的青春岁月,就从知堂先生的文字里,深味了吃茶的乐趣。
  而今,爱上品茗而成为瘾君子,也有些年头了。由当初于茶的懵懂无知,到深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付出了数十年的心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茶经》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作为一个话题,一如逝者如斯夫的河流一样,滔滔绵绵,怎么能说得尽呢?
  茶人皆知,绿茶以清新为佳,红茶以芳香为上,能够珍藏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当然是普洱了。坊间传说普洱如老酒,越陈越香,这自然是在相对意义上说的。但不论生普还是熟普,茶质相同以陈年价高,却是不争的事实。2002年广州茶博会上,陈年普洱以二两卖得十六万的高价而成为茶王,并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黄金昂贵不如茶,欲知奥妙问王霞。二两卖得十六万,应是天下第一家。"诗中的王霞是一个普洱茶人,现在也成了普洱茶的一个知名品牌。写诗的张宝山先生是原云南省人大的主要领导,也是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的会长。在昆明,蒙张宝山会长厚爱,我们一起吃过饭,聊过天,也在王霞茶馆喝过王霞陈年普洱。我深深体会到,深谙普洱神韵的老茶人,一般都爱喝陈年普洱,仔细地品味其醇厚的余韵,以及蕴藏在其中的岁月的滋味。
  我收藏了一些普洱茶,都是十几年来每次从云南回来的时候带回来的。这些茶如同红楼梦中的金钗宝玉一样,各有来历,各有故事,各各承载着一段岁月的记忆。内有3公斤重的生普三饼,是2006年夏天的收藏。熟悉普洱的人都知道,普洱茶饼一般都是357克,3公斤的似不多见,一般都是定制的或者有特殊纪念意义的。2006年夏天的时候,隶属于某民主党中央管辖的一个公益基金会,在云南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会务组就找到普洱茶产地思茅地区(现在称普洱市)某茶厂,专门为莅会的嘉宾定制了一批纪念礼品茶。这批纪念茶采用的是野生古茶树(至少百年以上的茶树才能称之为古树)上的大叶茶作原料,制作工艺无可挑剔,包装也很有讲究,内裹宣纸,外包土布,宣纸隔潮,土布简朴,整个内包装低调而又符合普洱文化的精髓。外包装却很普通,不惹眼,不艳丽,甚或流于通俗。会议结束,我带着这三饼茶乘飞机坐火车,几千公里颠簸,最后给它们找到了一个充满书香的安静的落脚点--我的书房。
  八年的时光倏忽一瞬。读书累了,写作累了,抱着一饼茶放在面前,俯首吐纳之间,茶香充盈胸腹,顿时脑清目明,浑身轻松,疲劳和浑沌遁无形迹。一日,昔三国魏都嗜茶好友造访寒舍,临别时迟迟不动,终至于期期艾艾,说到了书房里的茶,我也只能忍痛割爱馈之一饼。好茶送给好茶者,也算物归其所。又一日,某君爱子投笔从戎,他打听到其中的关键人物亦然茶痴一个,且尤喜陈年普洱。其时我的茶虽只有五六岁的年龄,算不上陈年,可是原料好,工艺佳,身出名门,形体魁梧,不幸被"贼眼"盯中,两次三番,软磨硬缠,硬要出高价买去送礼。藏书之人在无奈之际,可以将藏书忍痛割爱送之于人,以求所爱之物有个好去处,自己也落个顺水人情,断没有拿去卖钱的道理。藏茶者亦然。于是乎,书房里从云南茶山上起程而来的茶中三友,只剩下圆圆的一饼孑然独立了。
  近日,密友兼文友偶遇纠结,要用这饼茶去顺气畅胸,铺路架桥。我虽有不舍,却也慷慨以赠。文友知我爱茶,心亦戚戚。我安慰他,不送就不送,要送送成佛。心下暗自思忖,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送茶给爱茶之人,岂不亦人生一大快哉!
  快递临走之前,我给这伴我八年的普洱茶拍了一张照片,并写下了这段话,以此纪念与茶相伴的八年岁月。
相关标签:
普洱 普洱茶 陈年 王霞 云南 宝山 云南省 岁月 土布 书房 文友 之人 忍痛割爱 思茅地区 会务组 宣纸 茶树 茶文化 魏都 周作人 现代化 流通 砂布 耐饥 取义 哈萨克斯坦 官话 旱灾 森博 炎阳 石粉 妙法 大西洋 拍摄地 沙拉 肠激酶 海清 东辰 极北 临深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