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先生 在一个晴朗的初冬午后,笔者有幸拜访了邹炳良老先生,领略"传说"中一代宗师精彩的普洱人生。踏入海湾茶业的那一刻,春城十一月的暖阳倾泻于身,和煦的微风裹携着缕缕陈香扑面而来,引领着我们随香而行。在茶韵四溢的会客室,邹老步履稳健地走进来,和颜悦色地招呼我们喝茶。 看到精神矍铄的邹老,不禁让人觉得是不是岁月故意给邹老留了情,让时间在这位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面前暂停了脚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给予了邹老先生如此从容、温暖而淡定的笑容? 有人曾这样写到:"邹老本人也如同普洱陈茶一样,色如宝石般深红纯粹,质如美玉般温润透彻"。 (一)心系普洱情洒勐海 让我们先来回首2007年春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上,邹炳良先生被授予"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荣誉称号,这是实至名归的桂冠,是对邹老先生情注普洱茶产业,对普洱茶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至尚褒奖。 荣誉的背后,如果没有心血与汗水的付出,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这得从勐海茶厂说起。1938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创办了勐海茶厂。新中国成立后,所有老茶庄随着公私合营而淡出了历史,勐海茶厂也同样逐步发展成为国营企业。1958年,正是邹炳良先生风华正茂之时,他在西南商检局茶检班学成后,步入勐海茶厂,从基层审检助手做起,迅速成长为审检员、副股长、股长、科长,一直从事茶叶审评检验和生产流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1984年,邹炳良先生出任勐海茶厂第五任厂长、总工程师,当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取消统购统销,让许多企业无所适从。邹老先生到任后,团结带领厂领导班子,一边抓原料和技术,一边抓内管和市场,使勐海茶厂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原料基地是企业的第一车间。邹炳良先生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先后扶持当地改造恢复老茶园1万多亩,发展新茶园10万余亩,还在布朗、巴达创建了两个万亩茶叶原料基地。既使勐海茶厂能"吃好吃饱",又示范带动了勐海成为云南茶叶出口基地。 邹炳良先生和班子十分重视产品与市场的问题,积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茶叶市场,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销对路、自成系列的品种上百个;以卢国龄先生为代表的市场人员,走出云南大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促使产品畅销香港、澳门、珠三角等地区;邹炳良先生所带领的班子具有很强的品牌眼光,一边以品质为本继续打造"中茶"品牌,一边注册了"大益"自有商标。 一系列的运筹帷幄,勐海茶厂创造了无数优质精品茶,共有38个产品获国优、部优、省优和各类单项荣誉,打开了普洱茶的国内外市场并享有盛誉;勐海茶厂被评为云南省百家明星企业之一,省级先进企业,1992年被评为全国制茶行业"十佳"之首;邹炳良先生被评选为勐海县、西双版纳州、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 以上挂一漏万的点滴,仅是对邹炳良老先生心系普洱,情洒勐海的一个简单素描。 (二)卓越超群虚怀若谷 说邹炳良先生,就不得不说普洱茶的生产工艺。 邹老先生告诉记者,很早以前云南人就把云南大叶种茶经过杀青、揉捻、晒青等工序后压成饼、坨,存放在自然环境下自然发酵,没有人工发酵的'熟茶'这个概念。因为需求不断扩大,人们就想到了让普洱茶加速陈化,以满足消费市场。1973年邹老先生前往广东学习了"渥堆法"的工艺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邹老先生把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亲手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撰写成了《普洱茶工艺》这本世界上第一套关于普洱茶生产、加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专业教材,结束了普洱茶没有科学标准鉴定的历史,为普洱茶在科学技术的运用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也因此,将普洱茶推向了全球。 时间慢慢地推逝,这位老人仍壮心不已,并没有因为退休就远离了普洱茶,而是又与卢国龄先生携手出山,共同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创立了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当我们提及到中间遇到的困难之时,邹老先生只是微笑了一下,挥了一下手,并表示不用再提这些已经过去的事情,他觉得为了普洱茶事业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实际上其中的艰难我们是可以想象的,从选址,建厂,采茶,制茶,售茶,发展,壮大等等,所有的事情都得亲力亲为,面面俱到,对这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然而,有着高瞻远瞩的两位老人,仍然努力将海湾茶业一步步推向成功,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对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将普洱茶文化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 当和邹老聊到想请他做《普洱茶》的封面人物的时候,邹老谦虚地摆了摆手,并不觉得有这个必要,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希望云南普洱茶这个产业能有更好的发展,做的只是一位茶人该做的事情,自己的个人荣誉并不重要。实际上,在邹老身上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这种不揽功劳于自身、虚怀若谷的高贵品质再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三)普洱生命阳光之茶 在采访邹老先生之前,笔者就了解到云南普洱茶以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是它的一大特色。就此,邹老很有兴致地跟我们讲述了其中缘由。 首先,大叶种相较于小叶种和中叶种茶叶,大叶种茶叶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云南茶区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最适合于大叶种的生长,内含物质如儿茶素、氨基酸及多种酶高于中小叶种;同时,云南大叶种茶的水浸出物也明显高于中小叶种,茶味更酽、更耐泡。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加工普洱茶,有利于在后发酵过程中各种内含物质的转换。 其次,晒青这道工序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阳光下晒干的普洱茶,阳光保持着并延续了她的生命与活力,可以在后发酵过程中进行神奇的物质转换。 邹老说:"普洱茶是一种阳光之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茶。烘青茶、炒青茶我都做过实验,放两三年,四五年都不好喝,变苦了,从一个侧面说明普洱茶必须有晒青工序,阳光延续了茶的生命活力,然后在后发酵过程中进行神奇的物质转换,出现了普洱茶独特的口感和色泽。现在也有半晒半烘的改革,但如果全烘干的普洱茶是深黑色的,也没有晒青的那种味道。所以现在要多关注阳光对普洱茶的作用,其中的科学道理需要进一步探索,普洱茶的工艺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当问到还有其他哪些因素会影响普洱茶生产的时候,邹老耐心地给我们讲述了河流、水质、土质和工艺都会影响到普洱茶的生产和发展。可以说,每一条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水,以及制作工艺都会产生不同的茶,这正与哲人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谋而合。 邹老说:"我做了大半辈子的茶,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学习。并不是我有多大的本事,而是天时地利,云南大叶种本身茶质好,内含物非常丰富,喝同样一口茶,喝到嘴里的东西就多。普洱茶养胃,防'三高'等功效,要让不同的人群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普洱茶。"邹老先生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会若有所思地说,"不过现在农民到城里打工一天都可以赚一两百块的,而采茶一天只能赚几十块,谁还愿意去大山里面采茶呢?" (四)普洱精神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不管是勐海茶厂还是海湾茶业,都是在业界颇具影响的行业泰斗。那么支持他们一直发展蓬勃的动力到底有哪些呢?这次对邹老的采访也帮我们解决了这个疑问。从邹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做茶人的这种品质难能可贵,他们诚信,谦虚,认真,坚持与不懈努力。 普洱茶的茶源以古茶树、老茶树为主,它们生长在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下,符合当代社会绿色健康与环保的生态理念。现今社会人们推崇绿色食品;环保概念也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普洱茶正是遵循这一理念,为当代人提供了生态环保的绿色饮品。邹老与普洱茶一路为伴,普洱茶定当不会亏待这位善良敦厚、平易近人的老人,这大概也是邹老现今风采依旧、精神矍铄的重要原因。 邹老说:"虽然普洱茶的晒青和其它茶的炒青、烘焙都不一样。但几大茶类都是兄弟姊妹,要共同发展,多个茶种在一起百花齐放,展现各自的特点和优点,丰富我国茶文化的大花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普洱茶的优点是可以长期贮存,摆放的时间越长,就会不断变化出新的口味,越陈味道变得越好,越醇,越纯。" 随着普洱茶的越来越流行,市场需求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普洱茶,消费普洱茶,同时其他茶类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针对此现象,邹老希望,各种茶类应该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不应该单单地满足于增加产量,更要致力于质量的严格把关,博采众长,使整个茶行业百花齐放,并且又好又快地发展。 目前海湾茶业历经13年的发展,旗下品牌"老同志"、"加嘉"已经在茶界享有盛名,其品牌名字更是有着深厚的意蕴。"老同志"三个具有怀旧色彩的字,给人温馨亲切的感觉,贴近人心;"加嘉"意为好上加好,以祖辈的名字命名,不仅是对祖辈的尊敬与纪念,更是对祖辈茶文化精神的传承,也表明海湾茶业仍然会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在此,邹老还表达了希望政府加大对普洱茶产业的支持与市场监督的愿望。 (五)普洱陈香源远流长 时间转瞬即过,两个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这位茶业界的泰斗,他和蔼可亲的笑容更是让人如沐春风。看着他静静地坐在那儿和我们交谈,你会觉得这就是邻家的老爷爷,和蔼可亲,慈祥温暖;听他讲话的时候,又根本不像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你会不自觉地被他吸引,走进他描绘的那个引人流连忘返的茶香之地;和他交谈的时候,他完全是一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者,特别是谈论到普洱茶,你会觉得邹老整个人熠熠生辉,散发着无尽的神采与魅力。 最后在与邹老先生合影的时候,他希望以后年轻人要多与茶打交道,多研究茶,特别建议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多深入研究阳光对普洱茶的作用。他告诉我们,自己无法停止对普洱茶的热爱,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希望继续能为茶学、茶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邹炳良老先生走过的不仅仅是如茶人生,而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与心血真正融入到了普洱茶中,闻茶香,品茶味,体茶韵,与茶相伴,一路辉煌走到如今的别样人生。面对着这样一位深爱着普洱茶,深爱着这份事业,愿意把自己一生倾注在普洱茶身上的茶人,我们除了敬佩,除了敬仰,那就只有一个心愿,愿以后的做茶人以邹老先生为典范,共同促进普洱茶和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几百年后,都能弥漫着邹老先生的普洱茶香。(作者:唐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