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逝世,朋友圈掀起了一股缅怀之风。作为后辈,我想,最好的悼念,不仅是致以哀思,也要更珍视先生留在世间的深邃思想。重读《我们仨》,沉痛之余几许欣喜油然而生,他终于结束了一个人在世间苦苦思念钟书和阿圆的日子,"我们仨"终于团聚在了一起。重读经典,慢慢品味先生寄寓于一字一句间的人生哲学。 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同一气喝上七碗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何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饮,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么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得那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茶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这是先生的喝茶心得,也是先生留给我们的人生哲学。懂茶的人都知道,有的茶,初入口时的确有苦涩,但却可以迅速回甘,越是苦的清冽,回甘也越发浓强。茶叶在沸水中翻腾洗练,就像世俗中的人们,只有体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烦恼,才能从中品味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悠然自得。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暖暖的午后,重读杨绛先生的作品,内心无比沉静。当读到"人生最妙曼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时,陷入了沉思,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为生活奔波,为理想奋斗,但我们也常为他人所累,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有时反倒会束缚自己的脚步。做自己,问心无愧便好。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对于职场的成与败,对于人生的得与失,我们唯有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不至于被苦难吓倒,也才能修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淡定从容! 我们两人的早饭总是钟书做的。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我们吃牛奶红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 廖一梅说过,每个人都很孤独,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理解。钟书早起做早饭的一言一行,在杨绛"浓香的茶"、"老嫩适合的鸡蛋"的言语间可以看出,钟书对他的疼爱早已深深印刻在他的心间。单方面的付出不叫理解,他的付出你懂得,并心存感激,才算得上惺惺相惜。遇上理解,心存感激,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