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下关沱茶铸就滇茶品牌

时间:2025-02-02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下关沱茶瑞贡京城

云南沱茶最早产于下关,历史悠久。下关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一种茶品,早就名扬省外。清代末年,云南茶业集散市场逐渐转移到交通方便和工商业发达的下关。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商改团茶制成碗状形沱茶,经昆明运往四川省重庆、叙府(今宜宾)和成都等地销售,故又称叙府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沱茶生产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畅销全国。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是下关沱茶。

一、下关沱茶的历史

下关沱茶作为紧压茶类的代表,型制经典,其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其外型精巧玲珑,色泽褐润。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1368-1644年)谢肇浙的《滇略》一书在有"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普茶指普洱茶,说明当时已有将散茶蒸后,加工揉制压缩体积,便于携带的压制茶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团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清人张泓《滇南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和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由此可见,到了清代,下关沱茶的加工雏形已形成。

下关沱茶的创始人为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他于1902年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杨鸿春合资创立了"永昌祥"商号。在国内主要做滇藏和滇川贸易,国外主要做滇缅、滇印贸易。他们对原有的形状加以改进,吸取了"月饼形"团茶的小巧和便于运输,又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以及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后发酵因素,创制了这种小碗臼形的下关沱茶,其最大的设计特点是:能使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增大表面积。如此精巧的设计,既保证了紧压团茶良好的透气性,又增大了团茶凹凸面与空气的接触,能有效地促进其缓慢地有氧自然发酵过程,对生料团茶的后发酵十分有利,能使其长期贮藏,彰显沱茶品质。

"沱"是"团"转化而来,在川、滇方言俗语中,人们习惯将团块状的固体物称为"坨",故而得名沱茶。也有说法,由于下关"叙府茶"销川后,经沱江水冲泡,色、香、味俱佳,当地人为了表达对此茶的珍爱,遂将"沱江水"与"下关茶"进行文化联系,雅称之为--"沱茶"。下关沱茶由云南省下关茶厂生产,该厂创建于1941年,位于云南省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叶集散地--大理市。大理地区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艺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下关沱茶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关茶厂是我国西南地区建厂较早、规模较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是弛名中外的"云南下关沱茶"的发源地,也是国家定点生产边销紧压茶的重点厂家。1941年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员会合资兴办"云南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厂",1948年4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新康藏茶厂"。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4月接收了新康藏茶厂,将其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下关新康藏茶厂",后又相继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下关茶厂"、"云南省下关茶厂"。1994年改制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和原料储备企业。是云南省现有茶叶企业保持传统品牌地位并在市场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重要企业。

二、下关沱茶的特点

由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下关沱茶,其晒青毛茶选自顺宁、景谷、佛海等不同的州(县)和缅甸邻邦。80年代以来,茶厂开始拥有自己的茶园基地。由于在选料、处理方法上的不同,使成茶在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沱茶有两种规格,各具特色。一种是选用优质青毛茶加工制成,具有色泽乌润、汤色精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甜的品质特点,主销国内市场。另一种是采用普洱散茶作原料,制成的沱茶远销至西欧、北美等国际市场。其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性温味甘,滋味醇厚。

传统的下关沱茶分为100克和250克两种,其造型独特,状如碗臼,背窝深而窄。

三、下关沱茶在云南茶产业中的作用

1、打造了云南茶业的知名品牌
下关茶厂自建厂以来,坚持以创品牌为核心,结合云南的茶叶资源,努力将云南的普洱茶打造成世界级的品牌。1992年前下关茶厂主要采用"中茶牌"商标,1992年正式采用"松鹤牌"商标。"松鹤牌"下关沱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三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被评为"中国茶叶名牌";2002年,"松鹤"牌下关沱茶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2003年,"松鹤"牌下关沱茶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

2、开拓了云南茶叶的国际市场
茶叶市场化能够大力推进茶叶品牌化。茶叶将主导21世纪的饮料市场。有机绿色食品茶将主导国际茶叶市场。1976年,下关制作了一批沱茶通过香港陆续销往法国,称为"销法沱"。目前,下关沱茶销往重庆、湖南、广东、陕西、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到欧盟、法国、德国、比利时、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日本、沙特阿拉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对积极开拓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确保市场经营行为不断规范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3、丰富了云南茶文化
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沱茶名称的由来,沱是由团转化而来,有说由于过去远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从历史的记载中蕴涵了下关沱茶作为云南古老茶制品的深厚文化。今天的下关沱茶集团,把茶马古道、白族文化、旅游文化等与沱茶相结合,再现古典,提高文化内涵,扩大了下关沱茶影响力,其悠久的历史不仅丰富了云南茶文化内容,也增添了人们的品茗乐趣。

4、推动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下关茶厂利用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民风,把白族的饮茶习俗和民居风格与沱茶的消费形式和饮用充分相结合,不仅推动了云南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也为茶文化的内涵注入了新的血液。下关茶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抓好种植、加工、营销各个环节,融茶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丰富茶产业内涵,实现茶产业升级,同时促进茶产业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提搞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农民、企业和财政三增收。

四、下关沱茶的发展前景

1、云南茶叶生产现状
2005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达297万亩,比"九五"末增加52万亩,增21%;投产面积251万亩,比"九五"末增加43万亩,增20.6%;茶叶总产量11.6万吨,比"九五"末增加3.66万吨,增长46%。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整个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7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6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8.2亿元。其中,2005年云南下关沱茶集团居龙头企业之首,产量6823吨,产值1.64亿元。

2、从沱茶的发展空间看
近年来,世界贸易量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这对于中国来讲是很好的机遇。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到113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28.7万吨,同比增长2.3%,出口金额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均价同比增长8.4%。在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名优茶和礼品茶的消费比重逐年增加,而且茶叶消费趋向品牌化、安全化和多元化,这为沱茶的升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3、从沱茶的发展潜力看
云南进一步发展茶叶具有资源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和文化优势。建设高优生态茶园,生产对人体无害的有机茶,是新世纪人们饮茶消费的迫切需要。沱茶是云南茶叶的知名品牌,依托"生态旅游"、"禅宗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优势,深入挖掘沱茶的文化内涵,为下关沱茶注入文化理念,把茶与旅游融合作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和茶产业的一个亮点。

4、从沱茶的发展环境看
农业税和特产税的取消,农民发展茶叶的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提高农民种茶积极性。

5、从增加农民收入看
茶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对3300个农民抽样调查,2005年农户茶叶收入比上年增长45.8%,比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幅度高38.3个百分点,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5.9%,比上年高19.3个百分点。农户出售茶叶收入比上年增长29.6%,比出售农产品收入高19.3个百分点。在茶叶市场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茶叶将继续为农民增收作贡献。下关沱茶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结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风民情和特色资源,丰富了沱茶的内涵,为云南茶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顺应了云南经济发展中"十一五"的战略目标。随着社会和云南茶叶的发展,沱茶将在云南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中,更加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作者:周红杰(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教授)

相关标签:
下关 沱茶 云南 茶叶 茶厂 发展 云南省 松鹤 永昌 中国 沱江 产业 新康 茶文化 茶业 国家 市场 增长 紧压茶 普洱茶 空气质量 硬朗 蔡力峰 俄罗斯联邦 合众 清富 中药减肥 茶香园 孙思 雌雄同株 重量 甜润 瓷碗 紫玉 木柴 罗罗 上消化道 行车 能飞 东野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