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禅门吃茶

时间:2025-05-08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柏林寺就坐落在我居住的小城里,我极是熟悉。寺院距我家不过两华里,与我姨表哥家也就一墙之隔。我的孩童时代,没有游船、过山车、蹦蹦床等等之类的游艺设施,于是,赵州芳草萋萋的古城墙、彩虹般的赵州桥以及柏林寺,就成了小伙伴们最常去的地方。
那时,柏林寺远不是现在人们看到的样子,只有几株苍老的古柏,几块东倒西歪的石碑,一座显得荒凉的砖塔和大片废墟。我们在这里捉迷藏,攀古塔,时常忘却吃饭,直到家长来唤才肯回家。后来,一位叫做净慧的大和尚重振宗风,将赵州柏林寺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寺院之一,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柏林禅寺。
知道赵州茶,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且常常疑惑,赵州本不产茶,赵州茶却何以名扬天下?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光绪赵州志》,见有如下记载:"活泼泉,在柏林寺后,最寒冽,宜于烹茶。往来嘉宾过柏林寺者,及观画水,复饮香茶。盖悠然物外矣。"《光绪赵州志》还记载了有关赵州茶的诗句。如:"忽忆禅房旧念生,由来茶味有余清"。"吃茶参妙理,水底一灯明"。"冷冷林空古壁水,如如禅语赵州茶"。
赵州的确是不产茶的。至于赵州茶如此出名,不应该从当地产不产茶来考虑、不应该从历史和古籍里去寻觅茶踪,这样的话,恰恰失去了赵州茶应有的馨香和韵味。

如果想了解赵州茶的故事,想体味"禅茶一味"的妙境,那只有当下到赵州吃茶去。赵朴初先生讲得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那一日,我陪同《河北日报》赵先生等朋友一行,到柏林禅寺参观,拜会了明海大和尚,大和尚一袭僧衣,清矍的面庞透着祥和。当侍者将一杯香茗捧至桌前,我们又和明海大和尚一起重温赵州禅门"吃茶去"那段公案来。故事回味完后,就有友人问:"'吃茶去'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含义"。明海笑而不答。这笑而不答就是回答吧。"吃茶去"就是让你去感悟其中的道理,悟性不同,答案自会有别。
我非学佛之人,很少接触禅事。一生辛苦的母亲退休后却信起佛来,常教导我们这些儿孙人心向善。母亲敬佛也爱茶,每每坐到母亲面前,她总是把自己最珍爱的好茶拿来与我分享。
母亲与明海大师结缘已久。当她还是县城里一个小小图书馆长的时候,就常有一个谦逊的小和尚,到馆里来借车,那车本是宋庆龄基金会所赠之物。小和尚借车的目的就是为重振柏林寺做些事情,屡次借车之后,那小和尚感恩图报,将他在一所名牌大学时所读的书,送了一部分给图书馆。那和尚说,如果你儿子喜欢就选几本吧。我尊重这个有学问又聪明的小和尚,所以就高兴地拿了一些保存起来,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小和尚就是现在的明海。
光阴如梭,多少年过去了,因了那时的因缘,母亲与明海成了好朋友。从此,她不再提念过去一些对不起自己、甚至令她伤心的人,却常常把明海大和尚像亲人一样挂在嘴边。这倒是令我们做儿女的感到欣慰的,至少,她忘记了怨恨,这对老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不知道母亲是不是参透什么禅机了。

相关标签:
赵州 柏林 和尚 明海 母亲 光绪 就是 赵州桥 赵朴初 禅寺 笑而不答 蹦蹦床 一灯 寺院 古塔 宋庆龄 学佛 宗风 净慧 真趣 纯碱 值钱 加州 铜版画 辉煌历程 隔靴搔痒 贵州茅台 山带 叶适 论断 天圆 油滑 弱国 小光 益都 陈皮普洱 百岁爷 长江路 阿拉山口 枝子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