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普洱茶文化

史海勾沉:晋商走出的“万里茶路”

时间:2025-05-09 来源:中华普洱茶网

  新华网太原8月7日电(记者王菲菲)山西不产茶。但山西人爱喝茶。在近日举行的2012山西茶业茶文化博览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杨力告诉记者,山西已逐渐成为中国茶叶的主销区之一。

  早在明清时期,山西人的祖先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打开地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

  山西晋商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春平表示,这条横贯欧亚的"万里茶路"是继汉唐"丝绸之路"后,国际上又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其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不亚于"丝绸之路"。

  在明代中叶,随着明朝和蒙古"封贡互市"的实现,双方进入了和平贸易状态。晋商看中蒙古游牧民族以食肉为主,有喝茶以利于消化的需求,开始从江南将少量茶叶贩运到边疆地区。

  进入清代,北部边疆得到了大规模的开拓,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市场也得到空前扩大。山西商人开始从福建武夷山将茶叶源源不断运到边疆,由此开辟了"万里茶路"。

  据高春平介绍,完整的"茶叶之路"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商业运输线路。茶叶从福建出发,辗转多地、水陆交替,到达归化(今呼和浩特)后,换驼队抵达恰克图,再分送到俄国的各大城市。全程近5000公里,故被称为"万里茶路"。

  "到了乾隆中期,中俄茶叶贸易进入到鼎盛阶段,恰克图是当时最大的中俄贸易市场,最主要的商品就是茶叶。"高春平介绍说,随着茶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晋商逐渐深入俄国腹地。

  "是晋商把茶叶输运到欧洲,也将茶文化传播向世界。"高春平说。

  然而,20世纪初,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通车,运输和通信方式发生变化,再加上清政府的弱国外交,晋商开启的茶叶贸易开始走下坡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陆续签订,俄国茶商在中国拥有了远较晋商优厚的政策条件。但在这个过程中,晋商仍然与欧洲商人有过好几个回合的较量。"高春平说,但这场较量最后以失败告终。

  晋商"跨越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建立起来的"万里茶路"没落了。"但其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却永远不会磨灭。"高春平说。

相关标签:
晋商 茶叶 中国 山西 恰克图 万里 俄国 茶文化 福建 蒙古 山西人 贸易 武夷山脉 之路 欧洲 运到 丝绸之路 从江 文化交流 鸦片战争 场主 农家 维亚 看客 张涛 适意 脸形 铁则 参赞 普斯 金丝小枣 监制 编织品 海筹 西单图书大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雲雾里 羊城晚报 新园 道格
更多文章推荐: